奶 奶
作者:心如大海
我没见过爷爷,他去逝的早。
小时候,我在姥姥家生活。听到外面小贩的吆喝声,拽着姥姥的衣襟就往外走,她被我拉的踉踉跄跄。
父亲来看我,步行翻过八里地的大西梁,来到奶奶家。
奶奶家的村子——添河涧。和姥姥家在壶流河边不同。这里是在梁上,也有一条沙河,实际上是水冲出来的涧。村子地势高,打出得井水是甜的,不似姥姥家的水那般苦。
奶奶是个大高个儿,却裹着小脚,穿斜襟儿的上衣,打着绑腿的大裆裤,头上总是带着头巾。脸上的褶子,就像我来时路上的沟壑。一女五子中,只有五叔一家在东院和她住邻居。
见到我后,奶奶给父亲倒碗水,就拉着我的手,问我冷不冷,让我坐到炕头上。从裤腰上取出钥匙,打开地上的小柜子,取出一捧炒大豆、还有炒玉米粒儿,招呼我吃。她凑到我近前,发亮的小眼睛定定的看着我:
“你娘咋说?回来么?哎——看我糊涂的,是你妈,哈哈哈哈,你妈回来么?咋不叫她来?么来?……下回来的时候,一便来”听得出她的失望。
“梆!梆!”外面传来梆子声。
“你们先坐滴,奶奶端块豆腐去”说着话,晃晃悠悠的走出去。 “咣当”传来院门关上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吱扭”一声,院门开了,她提着一块豆腐,一兜豆腐干、一小把韭菜,一晃一晃的扭进来,“咣当”一声关上门。
坐在炕头儿上的父亲,探着头去看木窗最下边的两块小玻璃。
“你奶奶回来了”他转头看向我,眨了一下眼,就起身迎出去。
奶奶把手里的东西递给父亲,转身去鸡窝摸出两颗鸡蛋,这才进到屋里。
奶奶和糕面,父亲从院子里擓了一个篮子,里面装的是玉米胡儿,又抱了一掐玉米秸,放在锅台的灶堂口。
看到奶奶舀了两瓢水倒进锅里,
“我会拉拜(风箱)”我抢坐到蒲团上。
“这小儿,我先给你点着,你再拉”
奶奶蹲下来,先扔几个玉米胡儿,点燃一卷草纸送进灶堂。扶着我的手,拉了起来。
“奶奶,我会”我着急起来。
“行、行,这回你拉吧,嫑着急,一下一下的拉”她起身去切豆腐干。
一会儿,水开了,奶奶舀出一瓢水,烫韭菜,把鸡蛋放进锅去,和好的糕面放到铺好蒸糕布的甑篦上……
奶奶家没有炕桌,一个红漆的方木盘,放到炕上。一盘伴豆腐,一碗豆腐干伴韭菜,一盆土豆孬窝瓜,一盆子揣好的糕,一碗伴鸡蛋是给我的……
下午,我站到地上看境框。奶奶凑过来:
“这个牵马的是你姑父,马上的是他孙子。这孩子是他五十六岁时有的,起名就叫个“五六”;这个吃肉的是你三哥,你姑娘家有金枝、金花、金叶……”她如数家珍。
“那回你三叔家的新军来了,啊呀呀呀呀,看见啥害啥,没见过的那淘。不像你,会吃糕。我借了一升白面,给他烙的饼,吃的时候,他把饼掰开,往里灌油,可能是草原上尽吃肉,油水大……”
“你们都离的远,家里幸亏有个军军,天天给我打水、扫院……”
“咱家的风水好,修坟的时候,先生说了,头枕西北,脚踏东南,除了你五叔,你姑娘、你大爷、你爸、你三叔、你四叔都出去了……”
“你五叔,要不是在村里当个头头,也早就走了……唉……”
她坐在炕头儿,把我拉到近前,一手拉着我的手,一手摸着我的头。眼看着前方,喃喃的絮叨,心里想着她的孩子们。
第二天吃过早饭,父亲掏出几张拾块的一卷钱:
“娘,来的着急,啥也没给你买,给你留点钱,看着花吧”
“哎,我不用,你们在外面花销大,留着用去吧。我有哩。”
“给你就拿上吧”父亲把钱硬塞到奶奶的兜里。
“奶奶,等我长大挣了钱,我也给你”我仰头看着她。
“可是个好小儿,你爸有事要回去,你在吧,过几天叫你五叔再送你”
“不啦,明天该上学啦”
奶奶送我们到胡同口。
“娘,回吧!我们走了”父亲挥了挥手,牵着我向村口走。
我边走边回头。
奶奶站在胡同口的一块大青石上,右手举到前额上,朝阳把她的全身都照亮了……
作者、主播:
心如大海:华人诗社创始人、社长、原创作者。阿紫艺术团,剑兰夫人主诵团成员。配音秀达人,W官方认证主诵。多家平台的主播,朗诵作品近35000余篇。
编配制作: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