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日子、公干当差,宜学武松。
武松这人,大家都熟得很。那可是个海量,在景阳冈,十八大碗酒下肚,赤手空拳就把那凶猛的大虫给打死了,多牛啊!以前就觉着武松是个猛人,可仔细读了《水浒》才发现,这打虎的英雄不光有胆量,脑子还特别好使呢!
他这人,大事上精明得很,小事却偶尔犯迷糊。酒喝得再多,脑子可清醒着呢。
武松平时喝酒,那叫一个猛,跟喝自来水似的,看着就像个酒鬼。因为喝酒打架,他每个月都得进局子,到后来,一拳把人打成重伤,只能跑路江湖。逃到柴进庄子上,还是照喝不误,拳头也不闲着,弄得庄子里的人没一个说他好。可就这么个爱喝酒闹事的主儿,到了阳谷县当都头后,除了被潘金莲灌了五六杯酒,硬是一口酒都不沾,比咱现在这些戒奶茶的上班族都自律。他心里门儿清,啥事儿重要,啥事儿不重要。
“武松每日自去县里画卯,承应差使。”每天早出晚归,全勤奖那是月月拿。才干了三个月,就成了知县的心腹,押送财宝这么要紧的活儿都交给他,这升职速度,跟坐直升机似的。
玩归玩,闹归闹,正事可从来不耽误。咱这人啊,就怕平时看着挺精明,一到事儿上就犯糊涂。不管是喝酒上瘾,还是刷手机、玩游戏停不下来,可人家武松,机会一来,说放下就能放下。哪像有些人,喝杯奶茶都得纠结半天,签个合同,别人一忽悠就点头,武松可不会干这种傻事儿。
武松这性子,受不得激,也经不住捧,还好酒惹事,可到了生死关头,那脑子转得比谁都快,做事冷静又果断。给哥哥报仇,先把人证物证都收集齐了,走正规流程,不行了再自己动手,割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的脑袋去投案,还知道给自己留条活路。打蒋门神的时候,一路大碗喝酒,大摇大摆;在华州救史进,就老老实实找大部队帮忙。母夜叉孙二娘的迷药,放倒鲁智深没问题,可对武松一点用都没有,还被武松制得服服帖帖。小事上疯点没事,大事儿绝对不含糊,武松这人,心里明白着呢。
武松这人,对上对下都有一套,不媚上,也不欺下。见阳谷县知县的时候,左手抱拳,右手敬茶,张嘴就是“小人蒙恩相抬举”;转过头对下边的人呢,有好处大家一起分,从不欺负老实人。
武松和阳谷知县那段对话,满满都是职场智慧。知县想让武松去首都送银子,客客气气地跟他商量:“只恐途中不好行,须是得你这等英雄好汉方去得。你可休辞辛苦,与我去走一遭,回来我自重重赏你。”又是夸他是英雄好汉,又是恳请他别嫌辛苦,还许愿回来重重有赏。再看武松咋回的:“小人得蒙恩相抬举,安敢推故!既蒙差遣,只得便去。小人也自来不曾到东京,就那里观看光景一遭。相公明日打点端正了便行。”这回答太漂亮了!先表明态度,我有今天全靠领导抬举,绝不能推辞。关键是这句“小人也自来不曾到东京,就那里观看光景一遭”,领导说这是个苦差事,他倒好,感谢领导给机会去首都逛逛。就这回答,领导能不喜欢?“知县大喜,赏了三杯。”怪不得书里说武松“上官见爱,乡里闻名”。
再看看他跟下边人打交道,那是有肉大家一起吃。只要帮过他的人,不管是谁,他都大方得很。猎户们帮他宣传打虎的事儿,一直传到县衙,1000 贯赏金,武松大手一挥,大家分了;两个押送公人小心伺候他,菜园子张青送的 10 两银子,武松转手就给了他们。这要是搁在职场,这不就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团队伙伴嘛!能哄得领导开心,还能让大伙心甘情愿跟着他,简直就是社交牛人。要是苏州那个马翔宇有武松这本事,哪能闹得鸡飞狗跳。所以哪怕武松犯了天大的案子,人走茶都不凉。他进了大狱,阳谷县上上下下都帮着开脱,硬是把死罪改成了流放。
在江湖上混,见了领导敬根烟、拍拍马屁,这都正常,但不能有点权力就欺负下边的人。武松有自己的尊严,可看不上那些欺负老太太、砸小商贩门、敲诈商户老板的事儿。他这双拳头,专打硬汉,从不欺负弱小。打硬汉咱学不来,可不去作恶,聪明人都得学着点儿。毕竟大多数人都是底层,底层要是互相伤害,保不准哪天倒霉事儿就落到自己头上。您瞧,多少以前有权有势的,到网上举着身份证求公道呢。再看武松,从都头变成阶下囚,以前的手下送酒送肉,县里的富户、老百姓也都跑到监狱送银子、送米面。有点小权别飘,抱团取暖才是王道。
武松还有个特点,爱财,也舍财,还不乱花钱,钱在他手里,那得听话。武松分给猎户的 1000 贯,换算成现在的钱,得有 16 万呢!他眼皮都不眨,大手一挥,分了。在蜈蚣岭救了张家女儿,200 两银子,说不要就不要,这 200 两银子换算过来可有 3 万多呢。别以为英雄好汉都不把钱当回事,这可是《水浒》里的现实世界,不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武松又不傻,当然知道钱是好东西。在阳谷县的时候,他把宿舍、家里的钱财细软收拾得井井有条。后来在张都监府上,“外人都送些金银、财帛、段匹等件,武松买个柳藤箱子,把这送的东西都锁在里面。”血溅鸳鸯楼的时候,都不忘把金银酒器踩扁了随身带着。不该拿的钱,他一分不拿;能赚的钱,他就去赚;该分的钱,他绝不小气。钱得为他服务,不能让钱把自己给捆住了。有钱大家一起花,越分越有,武松要是碰到胖东来,他俩准能聊到一块儿去。
其实武松一直不缺钱,柴进送的,宋江送的,还有打虎后村里富户送的花红,加起来怎么也得有 100 多两。换算成现在的钱,虽说只有 2 万,可郓哥算过,那时候 1 两银子够吃一个月,这购买力可比现在大多了。但武松从来不惦记买房买车,住县衙宿舍,穿都头制服,吃大食堂,拼多多看了都得佩服。江湖上有些大哥,有点钱就想搞产业,买房盖楼、开饭店、加盟项目,像施恩、卢俊义,到最后被人坑得底儿掉,说不定还倒欠一屁股债。武松分钱的时候特别豪爽,花钱可小气了,平时消费,也就是喝点酒、吃点肉。北宋那时候,吃不穷喝不穷,乱投资、瞎消费才受穷。从阳谷县到二龙山,武松本可以入股孙二娘的包子铺,跟张青搞物流车队,或者投资孔明孔亮的农家乐,可他不,就揣着现银走天下,戒刀挎在腰间,银两背在身后,天南海北,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责编/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