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川藏线——中国的“西部奇路”。它是中华民族捧给太阳的哈达,铸就了人类最辉煌的文明历史。它是人类书写在大地上的壮美符号,是世界上最神奇美丽的公路,无时无刻都让人留恋和向往;它是祖国西部最重要战略运输线,是世界上最险峻的通天之衢,不管是谁只要在这条路上走过一趟,都会感到生命沉甸甸的分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小平作为中国西部奇路上的一名中国军人,带领部队在这条充满危难的险衢天路上艰难跋涉,捍卫着祖国的辽阔疆域。他与活着的、倒下的战友一道,用生命和热血写下了这些奇路绝唱。
军旅诗人张小平在川藏线上奋斗的10多年中,先后写下上百首军旅诗词,以纪实手法记录了西部奇路川藏线上的人们当年的艰辛历程,展现了川藏线军人的诗旅人生。
这些诗词中,有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川藏线的艰险与沿途的壮美风光,更多的则以悲壮的旋律吟唱着藏汉军民为共和国奠基的英雄壮歌。作者通过诗词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的爱恋,以及对川藏线军人拼搏奉献精神的颂扬。
这些诗词构成了一部反映川藏线军人精神风貌的珍贵文献,它是铭记在雪山云崖上特殊宣言,是书写在雪域高原的壮美华章,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共和国军人的奉献与伟大,也让我们对神奇的中国西部奇路川藏线充满了敬畏与向往。
应曾经战斗在川藏线广大老兵的强烈要求,从今日起【都市头条】将以连载方式发表军旅诗人张小平的部分诗词,将其奉献给雪域高原的开拓者,奉献给【都市头条】全国及海内外的广大读者朋友们。
(644 字)2025 年 2 月 18 日
目 录
1、【编者按】
2、诗词《邦达草原》
3、邦达草原简介
4、创作背景
《邦 达 草 原》
作者:张小平
1986年9月
牦牛是无意的标点,
漫撒在绿色的诗笺上。
品着高原的滋味,
嚼着群山的清香。
长尾巴切分开,
切分开白云铺写的诗行。
一声声欢快的呼哨,
惊醒我如梦的痴望。
诗行间飘落下,
飘落下一位紫杜鹃般的姑娘。
她有紫杜鹃的倔强,
她有紫杜鹃的芬芳。
唱着雪水酿造的歌谣,
起舞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牦牛醉了,
悠悠晃晃从她身边离去;
白云醉了,
飘飘荡荡在她身边起舞。
群山醉了,
高原醉了,
我也醉了。
醉眼蒙胧中我痴痴地张望,
望着她,
融入了,
金光万注的天堂。
(220字)

【邦达草原】
位于西藏昌都市三江流域之高山深谷之中,海拔四千二百米,是一块地势宽缓、水草丰美、世间罕有的高寒草原。(55字)
【创作背景】
1986年8月,我第一次上高原。沿着川藏线、翻过折多山,突然看到很多的牦牛,有黑的、白的,星罗棋布在山谷间的草甸上。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美丽的草原,这么生动的牦牛。我,望着车窗外的草甸、牛群,突然有了写诗的冲动,抓过一个纸烟盒拆开,在上面就写下了第一段:“牦牛是无意的标点,漫撒在绿色的诗笺上……”
诗没写完,车队出发了,我觉得心里很美,却没办法再写下去。牦牛是无意的标点,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咀嚼。车行千里,越过高山峡谷进入西藏,眼前是一个真正的大草原——邦达草原。草原风光旖旎,车队停在邦达河畔休自,这时太阳要落山了,我看到夕阳下的草原上,一个挥着牧鞭的藏族姑娘,打着呼哨、赶着牦牛,向着绚烂的天际走去。
于是有了诗的后半部分:“一声声欢快的呼哨,惊醒我如梦的痴望,诗行间飘落下,飘落下一位紫杜鹃般的姑娘……”
1999年,我将这首诗抄给一位朋友,他拿去发表,意外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后来,在一次草原赛马会上,我听到有藏族歌手演唱。我问歌手:“从哪里学的?”他告诉我:“这是西藏民歌《邦达草原》。”《邦达草原》因为接地气,长出了音乐的翅膀,在高原上广为传唱。(475)
共 1417 字 2025年2月18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