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青岛西海岸新区教体局组织专家学者和基层文化教育工作者,编写了乡土教材《我的家乡—山水篇》,供中小学生使用,启迪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此书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

六汪知名学者宋连富参与编纂。
这本乡土教材,涉及六汪镇的内容是“奇山秀水铁橛山”和“历史悠久的胶河”。
宋连富简介

宋连富
宋连富,男,生于1954年4月,六汪镇孔家庄村人。大专文化,毕业于省委党校。中共党员。政工师。1974年在六汪减速机厂参加工作后借调党委政府工作;成立柏乡公社时任公务员、机关团支部书记、团委副书记、组织干事、整党办秘书;胶南外贸和德维集团公司科长、党办厂办主任;青岛铁橛山风景区经理、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商会秘书长。现已退休。在2025年2月14日举行的六汪文联理事会会议上,当选新一届理事会秘书长。
他是六汪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格律诗社副社长,子衿诗社会员,新区作协会员,区楹联协会理事,青岛诗词学会会员,青岛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是锦绣六汪乡村记忆系列从书编辑,参与编纂《六汪人物》。在《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山东工人报》《外经外贸》《齐鲁文学》《新区创业人》《西海岸新区报》等多家报刊、文学社发表若干文学艺术作品。
下面,从乡土教材《我的家乡》中节选“奇山秀水铁橛山”,以飨读者。
奇山秀水铁橛山

铁橛山因山石颜色如铁,山上橛石众多而得名。它山势峻峭,百泉争涌,古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泉”之称,夏秋季节云雾缥缈,如同仙境。主峰海拔595.1米,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高山。
亿年前的造山运动形成了铁撅山的“铁撅悬泉”“天碑”“金蟾吉象”“灵龟望泉”等奇特的自然景观。
铁橛山森林茂密,古树名木众多。银杏、板栗、秋海棠等100多种植物分布在山中,把铁橛山变成了名符其实的花果山。
一.铁橛奇石
会仙峰
会仙峰位于铁橛山山脉的中端,是铁橛山三十六峰之首。相传,盘古开天辟地,加封九州之后,下诏让全天下的龙族仙宗聚集在这里,于是得名“会仙峰”。站在会仙峰上放眼远眺,西海岸山、海、岛、城的优美风光尽收眼底。
天碑
天碑位于会仙峰上,高近10米,是铁橛山众多橛石景观的代表。相传,“天碑”是盘古开天辟地后诏集天下龙族仙宗会盟铁橛山的时候树立的功德碑,至今都没有人能够读懂,成为铁橛山传奇之谜。“天碑”的形状很像石橛,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展示出她的神奇和壮观。
斧劈石

斧劈石也位于会仙峰上,巨大的山体上有半壁巨石好像刀削斧劈的一样。相传,天地分开后,盘古携带着神斧和龙族仙宗们在铁橛山会盟。这些龙族仙宗见到“盘古斧”都无比感叹,于是试着用力举起“盘古斧”,虽然已经竭尽所有神力,但只能抬起半寸,累得他们气喘吁吁,只好放弃了。他们还没有放稳“盘古斧”,只见山摇地动,半壁山体劈了下来,形成了今天的“斧劈石”。

还有另一种传说:早年此山住着一条“浑蛟龙”,每逢山洪暴发时,浑蛟龙就卧在山里,把山上的洪水拦截住,形成积水湾。然后它就突然抽身逃走,积水骤然冲下山来,把庄稼冲走,把房屋冲倒,严重危害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适逢关羽老爷路过此地,闻听此事,勃然大怒,策马上山,挥动着青龙偃月大刀,向浑蛟龙劈去,口中念念有词:“叫你这个妖孽再来祸害百姓!”说时迟,那时快,大刀“呼”的一声把浑蛟龙当场劈死。刀落之处,恰好是一块大石头,只听“砰”的一声,巨石被劈成两半,于是就形成了“斧劈石”。从此以后,铁橛山再也没有发现妖怪,百姓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金蟾吉象
金蟾吉象位于铁橛山风景区海棠谷里。相传,盘古在铁栅山会盟天下龙族仙宗时,天下万物也都跟随而来,东方的“神蟾”和西方的“神象"”也来到铁橛山,被这里的山海风光深深吸引,不舍得离开,所以就化作山石,留了下来。“神象”化作了山体,“神蟾”化作了蟾石,翘望着会仙峰,这就形成了神奇的“金蟾吉象”景观。
二.铁橛秀水
铁橛山风景秀丽,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湿润,温度适宜。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形成了铁橛悬泉、海眼、涌金泉等秀水风光。
铁橛悬泉

铁橛悬泉在铁橛山主峰南麓中上部,泉高3米,山壁悬空如盖,泉水从石坎中滴出,故名“铁橛悬泉”,又名“滴水悬泉”“滴水崖”,被列为“古胶州八景”之一。悬泉上面峰奇石怪、林深木秀、野花吐艳,是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涌金泉
涌金泉位于会仙峰下。相传,很久以前,有一樵夫上山砍柴,口渴了,便用砍刀掘泉解渴,随着手起刀落,一颗金子蹦出,泉水涌了出来。山里人们听说后,纷纷去砍金。于是,泉子被挖得越来越大,从此清澈的泉水涌流不断,故得名“砍金泉”,又叫“涌金泉”。
海眼

“海眼”位于铁橛山莲花峰。它横卧在巨大石壁下,周围山势陡峭,森林茂密,自古有着“井通东海,慈渡扶桑”的神奇传说,给人们带来无限美好的遐想。
传说此海眼直通东海,从山洞进去,走很长的路才可以到海边。早年,有一户养羊的人家,一天傍晚赶着羊群回家时,他的牧羊犬看见一只兔子,就追了上去,后来追到了海眼山洞,兔子和狗一同钻了进去再也没有出来。三天后,有人跟他说,在“石嘴子”的东海边沙滩上发现了一只死去的狗,好像是他家的那只。他将信将疑,就赶到“石嘴子”海边辨认,果然是三天前丢失的那只狗,此时他马上意识到,原来山上的那个山洞直通这里的大海,难怪人们给它起名叫“海眼”呢!
三.铁橛古风
铁橛山历史悠久,人文、自然景观丰富,颇有古风古韵。
雹神庙

雹神庙位于六汪镇铁橛山脚的下庵村,始建于明朝初年,至明末清初,已有阁子殿、三清殿、祖师殿、牛王殿、姥姆殿五大殿,香火旺盛,闻名于方圆百里之外。几经变迁,现在仅有原庙的“阁子殿”留存了下来。2009年,相关部门对“阁子殿”进行了初步修复。
关于雹神庙还有一个神秘的传说:初夏的一天,突然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暴雨夹杂着巨大的冰雹铺天盖地倾泻而下,砸毁了庄稼,冲毁了房屋。正在人们一筹莫展时,有人发现村西北方向的高滩上冲来一个木制架子,似一个神架,无助的乡亲们对着架子祈祷起来,没承想冰雹居然变小了,不一会儿,狂风暴雨也停了。于是人们认定这是一个神架,就在此建神庙,以保平安,“雹神庙”由此而来。
栗祖

“栗祖”是铁橛山最古老的板栗树,树龄有400多年了。虽然历经沧桑,但仍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挺拔的树干挽着繁茂的枝叶如同一位傲然挺立的仙人。据说铁橛山里的板栗树都是由这棵树繁生出来的,因此它被称为“栗祖”。
铁橛山上还有“齐长城”“观音洞”等遗迹,它们诉说着铁橛山历史的沧桑和厚重,展现出铁橛山的独特魅力。
铁橛山风景区在黄岛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为生态旅游、休闲健身、观光度假的胜地。
(注:本栏编者为文中插图)


(本栏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退休干部。曾任诸城市枳沟镇党委副书记,诸城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等职。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