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疙 瘩
作者:心如大海
“大爷——”
“大爷来了,欢点上炕。二子,点火。咱给大爷滁糊糊。”九岁的哥哥看到背着半口袋粮食的大爷,喜出望外,赶忙招呼七岁的弟弟,点火做饭。 桑干河畔,一个极为普通的村庄。村东的王姓人家,由于社会动荡,一个大家口的人家,只剩下父母早逝的兄弟俩。吃糠咽菜,有上顿没下顿。靠着村里人的帮助和救济,小哥俩艰难过活。
“大爷,走了六十多里地,累坏了吧”哥哥一边儿说话,一边儿用水瓢给锅里舀水。
“可以的,不算累。”大爷弹了弹裤腿上的土,脱了鞋,盘腿坐到炕上。“这些时咋说?吃的上饭吗?”
“糊糊熬山药”弟弟嘴快,边拉风箱边捡起两个玉米胡儿扔进灶堂。
“年景不好,可怜你俩了。”大爷看着家徒四壁的屋子,叹了口气。“我离着远,不能经常来照看你们,把你们可怜的”
“没事,土豆还有哩”哥哥瞥了一眼弟弟,向地上散乱堆放的发了芽的小土豆指了指。
……
熬过了抗美援朝,挺过了自然灾害,在村里老乡亲们的帮忙下,兄弟俩终于长大了。
哥哥宝慧有出息,高小毕业后就进了村上的大队部。又过了两年,调到乡里管计划生育。后来还当了阳原县磷矿的书记兼矿长。和村里的高小的同学结了婚。弟弟生慧会练武术。平时在家种地。
有一次,嫂要去锄地,想起前两天小叔子借走了锄头,就去他家要。
“生慧,俺家的锄你还用不用?你要没用着,我一会儿下地,你给我拿上。”嫂子说。
“我多会儿拿你家锄了,早给你送回去了。不信,你回家看看去,就在你家房檐底下挂着呢”
“你胡说,我刚看了没有才来的。”
“你这会儿回去再看看去。嫂子你的记性不好,我早就还给你了,在房檐上西边儿第三根椽子上挂着呢”。
嫂子无奈,只好向家走去。到家一看,果然在。
“这个兄弟呀,看把他能的,真淘。”
“嫂子,我没骗你吧”生慧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
“唉,你呀?你个小讨吃!”
“宝慧,有个事儿我和你说说。”嫂子刷好锅后,跨坐到炕檐上。
“咋啦?”宝慧放下手里的书,抬起头来。
“二子也不小了,也该成家了”
“就他那点文化,谁能看的上?”
“村西头儿有个李寡妇,媒婆来说媒啦。”
“啊噢?真的假的,要是能说成了,可解了我的心病了!”说完,拿起个纸条,掏出烟叶卷了起来。“要啥条件哩?”
“房啊!没房咋结婚?老院那房,哪还能住人呢?”
“哪咋办?”他把烟点着,吸了一口,“嘘——”把烟吹出去。
“咱们家,就你们哥俩个,哥哥成了家,弟弟娶不上媳妇不叫人笑话吗?我琢磨着,咱们搬到配房去住,把正房让给他结婚吧。”
“啊?”宝慧狠狠地吸了一口烟,“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啦,只是?”
“只是啥?”
“就是太委屈你和孩子啦!”他抬起眼,直直的盯着妻子。
这个心直口快,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当初,多少人家来提亲,她谁都不要,一心想嫁给自己看上的男人。父母担心这小哥俩太穷了,将来没好日子过,死活不同意。可还是没闹过她执着的性子。成家后,她里里外外一把手,才过到如今的光景。
“哪怕个啥?苦日子都过来了,还有啥过不去的?”
……
就这样,弟弟结婚,哥哥嫂子让房的事,传遍了十里八乡。没有不挑大母指的。
不远处的小长梁,是泥河湾古文化遗址。桑干河水哺育了纯朴的百姓。青疙瘩的人们朴实,坚韧。质朴的民风,顽强的求生能力,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山。
作者、主播:
编配制作: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