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女的书包
在多伦多探亲旅居期间一项任务便是接送孙女上下学。
第一次送孙女去小区入口处校车侯车点我就发现一件奇葩的事,那是孙女的书包。
书包与国内小学生揹得双肩书包并无不同,粉红颜色,有小公主图像。我拎起书包,立即发现了问题,书包轻飘飘的没什么重量。拉开拉链,里面只一个放带中午饭的小包,小包里是保温饭盒,有带去的米饭和红烧肉,炒青菜。还有一瓶酸奶一个苹果一些饼干等小零食。除此之外,书包里再无任何东西。
我纳闷了,问:“茱莉波,你的课本呢?”
孙女摇摇头回答:“没有课本”
我又问:“那作业呢”
孙女说:“没有作业”
头大了,没有课本没有作业,自然也不需要铅笔盒,没有笔没有橡皮三角板小直尺铅笔刀等等学习小用具,那上的什么学。
我奇怪了:“你们今天上什么课?”
孙女说:“有一个综合课,还有体育课和艺术课 。”
我有些不明白,可是儿子和儿媳妇一个开车一个坐地铁早早出门上班,无人可问。只好按下心中不解,送孙女去校车侯车点。
下午三点半接回放学的孙女。六点钟,儿子和儿媳妇下班回家,我便问孙女空荡荡的书包是怎么回事。
儿子笑了,说孙女的书包就是个摆设,除了装装饭盒和零食,确实没有课本和作业本。他告诉我,多伦多的小学与我脑海里国内的小学根本不同。国内上学竞争厉害,小小年纪就要揹着沉重的书包上学。书包里有语文算术等课本,还有辅导教材以及各种作业本,铅笔盒橡皮小刀样样不少,书包自然很重。而这些,多伦多的小学校完全没有。
我这才知道,国内的小学和多伦多的小学完全是两个教育理念。国内学校重视基础教育,到学校就是学知识,小学语文和算术是大头。上了中学还有物理,英语,化学,地理种种学科。老师为了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从小抓起,全力督促认真学习,所以布置作业甚至加大作业量,就为将来考上好大学为目标。
多伦多小学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有语言、艺术、数学、健康与体育、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这些课程都是没有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孙女说,语言课经常读《安徒生童话》,学生可以角色扮演。艺术课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有水彩画,陶土和排短剧。体育课低年级做操做游戏高年级有蓝球足球。听罢我笑了,在多伦多上小学真是轻松,这哪是上学,就是集合在一起玩耍。
一旁的儿子愁眉苦脸,他担心女儿学不到什么东西。他在国内的高中同学家孩子学到的知识可别在加拿大的茱莉波强太多。他和太太有时间也拿辅导教材教教孩子,随便学的语文算术比班上同学要强。孙女说有的孩子还算不好乘法除法。可是夫妻俩工作都忙,实在抽不出多少时间教孩子。很想把女儿送回国上几年学再回加拿大,真要实施也有很多困难,一直下不了决心。儿子说很多华人家长都有这个顾虑,还真有人把孩子送回国去读小学。
我很能理解儿子的想法,他小学到高中是在国内读的,经历过揹着厚重的书包,有写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辅导书这个过程。虽然后来他到了英国读本科,美国读硕士,加拿大读博士,骨子里还是国内12年的教育理念。他的想法就是学生要多读书多写作业多考试。
我并不是很赞同儿子的看法,我觉得这两种教育理念各有利弊。国内的教育虽然严格,可是容易教出考试机器。填鸭式的教育,能让学生考一百分,但是实际能力会差一些。有的学生讲起书本上的知识滔滔不绝,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很多不能适应,在工作和生活复杂的情况下傻了眼。多伦多的小学虽然没有课本,说起来比不上国内的学生。但是他们从小培养的社会交往和生存能力要强不少,有许多东西是从课本上学不到的。
儿子和我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总之孙女空荡荡的书包早已让他们烦恼不已,只是一时也没想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事后我仔细考量,反而觉得没有课本也不是一无是处。我知道孙女在学校学习美术,她喜欢画画,尽管画的还很稚嫩,但我看得出她想象力非常丰富,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想到什么画什么。这就应该是天性的解放。学校还有冰刀滑冰训练,需要自备用具,还要收费,一小时十加元。可是孙女喜欢,她让父母买了冰刀鞋和头盔,报名参加滑冰训练。从老师发来的视频看,孙女滑的很慢,还不时摔跤。但是孙女总算穿着冰刀鞋站稳了,也能滑行向前。至于摔几跤又算得了什么,这可以培养她从小不怕困难,不怕挫折。
中国人有的聪明的大脑,也许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可惜近年来在科学发明和科技创新方面不尽人意,是否需要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就拿诺贝尔奖来说,中国人获奖的有屠呦呦和莫言。其中还有一个是与科学研究不搭边的文学奖。当然加上杨振宁李政道等等,一共有十一位华人。而加拿大这么一个3000多万人口的小国家,居然有27人获过诺贝尔奖,仅次于日本的30人。当然,诺贝尔奖并不能说明一切,可是毕竟是评选对人类有贡献,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科学研究,多多益善。科学发明是需要想象力的,死板的应试教育很难培养富有激情的人才。
也许应该平衡一下国内学生的书包和多伦多学生的书包。国内学生的书包里书少一些书包轻一些,让学生的负担减少一些。多伦多学生的书包重一些,多几本基础知识的书,有铅笔盒能写写作业。
早上又为孙女准备带去学校午饭,我苦笑了,书包依旧,除了饭盒水果零食,再无他物。
我想,是不是可以从国内寄些小学课本书?孙女在学校用英语,但她能识中文,我写的文章她基本上可以读下来,只是会读不会写。又怕寄国内的课本,会不会扰乱她在多伦多学校的学习,不同的思路会不会让年幼的孙女无所适从。
孙女的书包,空荡荡的书包还真是一道难解的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有没有大家都认可的路。我在苦苦思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