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海洪,中国作协会员、上海市作协会员、浦东新区作协会员,浦东惠南文学社社长,出版长篇小说、散文、戏剧等十九本,其中长篇小说16部。擅长长篇小说创作。
浦东文坛姚海洪文学现象
宣传与评论两部分组成(之一)
今 音
作家姚海洪在浦东新区文坛影响之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十年来连续创作17部长篇小说,每部长篇都在30万字以上。他的成就和影响,是凭自身的实力所铸就的,而不是依靠所谓的名人炒作出来的。姚海洪所处的文学时代,是一个以商业文学为时尚和突颖的时代。面对商业文学,姚海洪所创作的纯文学小说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商业文学的诱惑力之强,有的作家以适应为主也融入其中,并不等于从此就把纯文学小说创作推到了边缘。这是一个实际情况。
这是姚海洪所要创作纯文学长篇小说需要面对的现象。这个现象也为姚海洪文学创作现象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样本,这个样本的实在是因为可以比较。面对商业文学而不针对和不排斥,恰恰也就凸出了姚海洪在创作个性上的坚韧和耐力,尤其是对创作长篇小说的作家来说,更是需要这种精神和意志力。
姚海洪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意志力,是一般作家做不好和达不到的,说这些,并不是看不起所谓的一般作家。作家一般与否,并不是看他加入了哪一级作协,而更主要的是看这个作家的创作实力,随着年代的更迭有无提高和有无新作亮相。姚海洪近十年来,几乎每年都有新作面世,这个现象,不仅刺激了和激发了爱好小说创作的人的积极性,更是带动了一批人参与其中。
姚海洪2007年退休,2015年开始酝酿创作长篇小说《风波》《风流》《风雨》等三部长篇约150万字。2018年下半年创作并出版了长篇小说《海神》《海啸》《海恋》《浦左剑月》等四只长篇小说,约150万字。2023年出版《举头三尺》上、下两部。2024年出版《迟开的海棠花》2024年出版《烟雨南汇嘴》第1部。
比如,在2018年的《浦左剑月》的细节和暗线描写和铺垫中,其第6章为故事的中心,就是邵家老二邵少敏公开投敌开始,这是小说眼睛,也是小说的一个点。如细节预置和埋线。还有秦政投敌也是一根暗线。2018年《风波》其中的的车祸冲突警示作用,具体是在第32章的第489页,又提到,在“AS转弯处,”“又有一起车祸,”“位置是在交警黄威”身后“1.5公里处”。这个具有小说文字的背后意义就是敬畏意识,结果,有故事人物彭光荣买单。这个现象能震动到谁,无论在书中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具有这样的折射效应。无论是否意识到,但是,客观的东西就摆在那里,让人唏嘘不已。这是浅层次的理解,但是,它的实质部分是什么。这是小说有意识在作导向方面的引领。
还记得在2023年8月至12月,今音文学与评论对姚海洪长篇小说《举头三尺》进行宣传,一共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宣传渠道有都市头条、视频号、快手、美篇和全民K歌等五大平台同时展现。视频:美篇7个;全民K歌5个;视频号7个;快手7个;都市头条7个,共计33个视频,文字评论7篇,累计1万余字。
下面以《举头三尺》长篇小说下部为例,谈这部小说链的结构和气场:
小说的气场表现在三个地方:在小说人物身上;在社会影响上;在作者创作的过程及定力上。
人物的真心和真金链:这里涉及的主要人物是徐新国对三个女人的真心,另外,三个女人把真金看的比爱情重要等。
一、《举头三尺》下部的亮点是徐新国和三个女人比真心,而刘咪、李荷和他比的是真金的小说框架。另外一个女人钟少盈,却被徐新国拿下。小说像把这样的细节结构在其中,把现实中更多的类似这样的现象,通过艺术手法,再现在小说里,而读者就是通过阅读小说,在精神意识上会对现实产生反作用,需要认识的是如何从中获得能够陶冶情操的那一部分。这时候就会发现,徐新国这个人物更深层次的性格裂变的细微和具体。比如,如果按照常规写法,有些作家同样处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在处理上会出现多种手法,而这些手法也能把读者带到某一个方向,如果参赛,也有获奖的可能。
这时候就会思考,《举头三尺》的作者为什么没有迎合那些常规的写法,而是坚持个性发展的写法,便是小说中的打破框框,比如,小说没去写徐的主动投案自首的意识,哪怕半点的动机都没有,而是在写他静静的等着东窗事发。小说的巧妙也在这里,就是利用这样的一个过程,尽可能的用有限的篇幅来主要介绍和描述徐新国这样的人物内心世界情感的跌宕起伏。这些起伏,都是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和即将出现的可能事实。
比如,徐新国曾用真心去爱刘咪。这时候发现,一个人的真心未必就能换来真情。像这样的小说具有警示意义的提示,暂时还不清楚有的读者是否能看出来其中,作者在进行这方面结构的用心良苦。比如,苦于要超脱有些人已经写过的模式,苦于结构上的有意识的随时应变。这个应变,在小说下部的第1页至第34页。
在这个几十页里面,如果有些长篇小说冲动的作者就要注意其中以三个女人为板块的分别独立写法,其中也涉及到了结构的设计,比如,徐新国对待三个女人在情感处理上的理智部分。毕竟他没有用对待沈有余和秦福生的态度来分别对待刘咪、钟少盈、李荷。把她们三个人物从小说中提出来,就像说明一个凶手在情感世界中还存在真实的部分。这种认识,为小说如何开拓深度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会反作用作者在把握结构上更加细心和显得游刃有余。当作者的认识到了这一个层面上,这时候的小说结构的无数次变形都是处于随时和自然把握的度中。这也叫创作状态,比如有人问,你进入了状态没有。
我们把这样的状态称作是融会贯通的自然而然,比如,无论怎样开头,如何叙述,作者都可以把它圆的起来。在这些圆中,甚至还包括了那些持反对意见的部分。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圆场,已经和所谓的名家、大咖拉开了距离,其特征含有本质上的不同就是,这部小说从结构到叙述,都是由作者一个人的创造来完成的。这其中,因为作者的定力,和别的作家也不一样。比如,作者会把一些负面影响直接过滤掉。这是作者的定力所在和所为,我称这是大家风范。
比如,刘咪应该和徐新国结婚而不是和营长。金钱比爱情的价格更高,如果价格不高的话,小说这个细节,让人感叹不已。能不能说,是刘咪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出了问题。那么,按照传统的伦理常识,刘咪应该如何做。这是小说的一个思考点位。如果把这样的点位有意识和有目的的建立起来的话,小说当中还有许许多多。同时,也会和专业的评论形成冲突。比如,如果专业的评论应该从哪些方面和哪个角度去切入,是不是能够变成引导业余评论的样板。在这里是肯定被否掉的。
又如,徐新国发现失去了刘咪之后,在总结教训之后,随即就去攻钟少盈这个山头。结果攻下来了之后的心理稍微平衡了一些,但又以冒充广东人,其身份证暴露,但又要获得钟的原谅,他付出了两张银行卡三十多万的代价,尽管两人已经结婚,可见,徐新国这时候还是对钟是珍惜的。如果按照常规套路的法制文学去设计,有可能把钟也设计死了。但是,作者的独特的清醒意识恰恰在这里遏制住了这一类在历史上的曾经出现的苗头。这是《举头三尺》下部出新的地方。
紧接着,徐新国以一只金镯子和一个白金挂坠项链,又把钟少盈的表妹李荷拿下。李荷也算的上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因为,她爸爸妈妈是区越剧团的。但是,在金钱面前,一击就垮的事实不得不让当代人思考这其中的缘由。比如能否说明现实对拜金的向往和追求,能够解决的并不是燃眉之急,而是带有根本的性的一劳永逸的问题。这就叫高枕无忧。这时候的文化、素养、门第等在金钱面前,失去了它应有的光泽。
这时候,小说人物的行动和场景也就密切地联系了起来。而这一些,也还是属于小说的小范畴之内,它和国家或民族的那个大,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或者说,这时候卫星上天,跟刘咪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刘咪所关心的是如何妥善的处理好与徐新国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是从现实出发的残酷之比,比如,徐新国的对手是一位营长。
而李荷之所以要和徐新国忍痛割爱,因为,李荷已经选择了导演而不得不放弃徐新国的追求,尽管徐已经有家室,应该按照国家法律一夫一妻制来规范自己。这是法制文学,是本着教育人安分守己去要求做到的,但小说不一样,在处理上,它往往会显出和法律相悖的地方。因为,尤其是长篇小说写的不是法律文书,他是在写人物的生命及状态。这其中,也包括像徐新国这样的人物。而现在是在用文学的眼光看徐新国,而不是用法律的眼光在审判他。当然,小说写到最后,徐新国等人还是伏法了,接受了法律的审判,而在小说中,它只能一笔带过。小说更多的则是在从文学的角度对人物、事件等作出客观呈现。
比如,客观呈现出刘咪、李荷对徐新国的真情,是两个女人都把自己的贞操留给了徐国新,这就是他的气场所在,徐国新让一位营长和一个导演,都先后戴了绿帽子。这是小说的戏剧性效果。文字虽少,但信息量大。而且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徐新国这一头,而是刘咪和李荷出于主动,这本身说明两人对婚姻选择上的无奈与被动,说穿了,徐新国在金钱这一块,还是比不过营长和导演,但对两个女人还是收割了一点利息。
当评论发展到这里,需要关注的是,第一,在货币交换的现实社会里,不拜金拜什么。第二,发现徐新国成熟多了。如果不成熟的话,徐新国也会对此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这些,徐新国完全做得出来。然而,当这些为此大打出手,都已经被写在了其它小说和影视剧里,而在这部小说没有写到这样的同类项,这是我感到庆幸的地方。这是这本小说的进步。至少,它摆脱了公式化创作模版的束缚。
比如,徐新国这个人物聪明才智如何看待,他是被刘咪抛弃而同时又能得到的处女贞操,这两个诱因把他激发到了人生的又一个高度。他考虑到了换圈子,就是要向所谓的上流社会靠近。这个勇气是刘咪挑起了徐新国向高峰攀登的欲望、勇气和动力。刘咪用行动给徐新国设了这样一个高度。
比如徐新国和三女之间的关系摆法是用利益交换来实现的。最终,徐新国攀上了董姓老板,实现了自己的发财梦。
二、谈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气场还是在以含金量多少为最终目标。在小说下部第194页,胡义仁朝林春妮闭了三秒钟眼睛,林春妮马上启动预案。揿了吧台下面一个按钮,小姐们身上的红色警报灯马上亮起来,然后撤退。小说在下部又提到了林春妮这个人物。
林和胡之所以能长时间共处在一起,胡的经济条件开始好转而暂时吸引了林对他的依赖。从理论上看一个人物的生命质量如何,其中一个看点就是看和金钱挂钩了没有。比如,在上部第243页,刘咪离开徐新国的原因就是徐的经济基础比营长薄弱。在小说的上部还提到了徐新国和胡义仁是同学关系,而各自都因诈骗罪入狱三年多放出来。
实际上,他俩也是受害者。两人出狱后决定东山再起,只不过是路走错了。其实,两个人是将错就错,但在小说里面,不能站在法律的层面上去判别两人,这是小说的文学艺术和法律意识不同的地方。法律是讲罪与非罪,而小说里面的人生是按照如何活下去并且要活得好这样的规则而存在。小说研究人物和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在故事的基础上增加了思考性的结构,比如,烘托事实与场景,
钟少盈的表妹李荷和徐新国做一次五千元敲定。徐又和李荷的小姨妈刘玲搭上关系。后来,刘和初恋搭上,又把自己的闺蜜唐芊芊与徐新国认识。
而在下部的第50页,徐新国向胡义仁道出了想对卖房人下手的侵吞钱款的斩草除根的主意。小长生是钟的车间里女工,胡和徐曾为她解围。
钟和徐新国离婚,钟与初恋陆明贽好上了。其中小长生功不可没。陆是沪南船厂的副总工,美国回来的。一个月余两人成婚,胡闻讯赶来。
第66页,秦福生出场卖房。秦喝酒后被捂死砌入水泥里。在下部的第72页。胡杀人后做了一个恶梦,
举头三尺下部从第81页看起。有关沈有余真实的亮相是在下部的第81页的第13章。从小说的结构上看,之所以要把沈的伏笔在这里解开的原因就是小说从整体考虑的悬疑写法,由此来激发和调动读者的可读的积极性。这是了解沈当时的实情线路图。同时也知道秦福生死在沈的前面。徐和胡把沈杀了埋在夹弄里,夹弄比地面高出四十公分。
徐的母亲得知儿子杀人消息后自尽。徐母李清,其父徐大奎。小说倒叙徐国新家史。为求学,母亲政审通不过,父亲阻拦儿子问其高考分数线达到未被录取而不幸倒地身亡。此时,胡义仁出现,讲徐劝住。徐母李清出狱,徐国新却因诈骗罪入狱。徐新国和钟少盈离婚,后来和中学时代的初恋陆国贽结婚。钟做中考儿子的工作,去提篮桥监狱去看徐国新。李清的清高在现实中的共性。
之前,小说曾写到胡比徐早出狱一年。然后,小说又写到徐国新针对两个独居老人下手,这种报复心理的依据是啥,报复有钱人?知道儿子徐新国杀人的母亲李清,在知情不报的情况下,选择自杀来了断和掩盖儿子的犯罪z。同时,李还是作家,钟带着儿子去书店还买了李清出版的书籍。文化程度很高的家庭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为追求金钱而走上犯罪道路。
123页第14章,劳燕分飞。第16章,案子明朗,只等收网。这时候,胡义仁已经努力到桂西大酒店老总职务。第17章,山阳路拓展,户口冻结。后来,在第十八章尾声中,徐新国发达了,并把一亿元给了女演员辛碟,徐死刑,辛转身又投入导演的怀中。爱情颠覆价更高这句话也在这里被遭到了嘲笑。嘲笑经典被颠覆和不堪一击。同时,也给了活人一个启示,怎么做才算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和一个有道德的人。辛碟要生存下去。要关注的是,小说在这里已经脱离了模版和常规写法。而常规怎么写呢,常规写辛碟会忠贞爱情,甘愿孤独老死,由此来体现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忠贞等。
同时,徐新国还把另外一亿元给了钟少盈和儿子。徐是在出逃时被抓获的。
今音文学策划中心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202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