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栏编者按〕谭小邨,是高密市“葫芦雕刻”“谭小邨刻瓷”两项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下半年,我去采访谭小邨时,他正在高密康庄学校种葫芦。几年过去了,2025年2月26日,他告诉本栏编者,几年来,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艺术上经历了烙、刻、彩绘的不断探索提升的过程,作品更加成熟。并且,他发来了一些最新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今天,与大家共赏......
谭小邨简介

谭小邨
谭小邨,又名谭小村,男,生于1971年,滨州市阳信县人,中专文化程度。1990年3月应征入伍,空军大连士官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高密场站,2001 年转业到高密市。2008 年至今,成为葫芦雕刻、谭小邨刻瓷两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是潍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高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被高密市委市政府评为“文化艺术人才”。

葫芦种植、雕刻进校园
谭小邨的作品
葫芦雕刻代表作主要有:
《火龙喷火百业兴旺》,是一对大件葫芦雕刻作品,在文展会上受到与会者的大加赞赏,并被业内人士高价收藏。
《韵》和《希望》,这两件葫芦雕刻作品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留校收藏。
《三贤》彩绘葫芦,以高密的 “三贤” 为主题进行创作,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被高密市收藏。
“喜兔” 唱茂腔主题葫芦雕刻作品,将可爱萌兔的形象与高密本土传统文化茂腔相结合,运用拟人化设计,让兔子穿着茂腔戏服,头戴各种角色的头饰,摆出不同的姿势,行当齐全,有小生、花旦、丑角、青衣等。
“行车宝”“化污宝”“招财开运—葫芦”“文昌葫芦” 等,这些作品是谭小村开发的具有实用功能和寓意的葫芦雕刻产品,在网上热卖。

刻瓷代表作主要有:
茂腔主题刻瓷作品,包括茂腔戏《墙头记》《红高粱》等,他将茂腔这一本地传统戏曲剧种的元素融入刻瓷作品中,通过细腻的刀法和丰富的色彩,将茂腔人物和场景生动地呈现在瓷器上,展现了高密的地域文化特色。
其他刻瓷作品,题材涵盖历史人物、传说故事、历史典故、花草鸟虫等,如将高密扑灰年画、高密剪纸、聂家庄泥塑等题材进行转化和体现,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刻瓷作品,使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以新的形式得以展现。
谭小邨作品的艺术特色
谭小村从小爱好美术,在部队期间是文艺骨干,擅长书写、绘画、雕刻等。1995 年拜师中国陶瓷协会工艺美术大师邵文生门下学习刻瓷艺术。2008 年开始尝试葫芦雕刻,经过多年的努力和钻研,其技艺日益精湛,作品风格独特。
谭小邨的作品包括葫芦雕刻和刻瓷,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题材内容:地域文化特色鲜明,谭小邨的作品常以高密当地的文化元素为题材,如茂腔人物、扑灰年画、高密三贤等,将高密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传统吉祥元素丰富,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传统吉祥元素,如葫芦本身谐音 “福禄”,是吉祥的象征,此外还会雕刻一些如福、禄、寿、喜等字样,以及蝙蝠、如意、花卉等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雕刻技法:刀工细腻精湛,谭小邨具有扎实的雕刻基本功,运刀如笔,能够在葫芦或瓷器等材质上刻画出精细的线条和图案。无论是人物的面部表情、服饰纹理,还是花卉的枝叶脉络、动物的毛发羽毛等,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技法灵活多样,他综合运用了多种雕刻技法,如阴刻、阳刻、浮雕、透雕等,根据不同的题材和表现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技法,使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例如,在表现人物或景物时,通过浮雕技法突出主体,再用阴刻线条勾勒细节,使作品更加生动逼真。

三、艺术风格: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谭小邨的作品既有写实的一面,能够准确地描绘出事物的形态和特征;又有写意的一面,注重传达出作品的神韵和意境。在雕刻人物时,不仅追求外形的相似,更注重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等表现出其内心世界和精神气质,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古朴与现代相融合,他在继承传统工艺和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和设计理念,使作品既具有古朴典雅的韵味,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例如,在传统的葫芦雕刻图案中加入一些现代的几何元素或抽象线条,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创新性。

四、色彩运用:色彩搭配和谐:在彩绘葫芦等作品中,谭小邨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运用,色彩鲜艳而不刺眼,和谐统一。他会根据题材和主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色彩组合,如表现喜庆氛围的作品多采用红、黄等暖色调,表现自然风景的作品则多运用绿、蓝等冷色调,使作品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色彩层次丰富,通过多次上色、渲染等技法,使色彩具有丰富的层次和立体感。在表现人物肤色、花卉色彩等方面,能够通过色彩的渐变和过渡,使物体看起来更加真实、生动,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本栏目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任诸城市枳沟镇党委副书记,诸城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等职。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