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刀VS野草根:这家河南非遗诊所,竟让95%痔疮患者拒绝开刀!
西医手术刀遇上深山药篓子,一场关于‘菊花保卫战’的百年对决正在豫南山村上演——87岁的吕春义颤巍巍抓起一把野葡萄根,身后墙上泛黄的《河南日报》记载着他免费救治上万人的传奇,而诊室外的患者正举着手机直播:‘老祖宗的药粉比手术刀还快!’这里,是驻马店非遗吕氏传统痔疮疗法的大本营,28味山野草木经八代人淬炼,创下内痔出血2分钟止血、95%治愈率的惊人战绩,更让传承人吕绍军登上‘中国好人榜’。如今,仅仅需要膏粉外敷便可治愈绝大部分痔疮,这项让资本忌惮、令现代医学侧目的‘非遗黑科技’,正从泌阳韩岗村的青瓦诊所,悄然席卷北上广深夜加班的写字楼……”
这是跨越两百年的“菊花守护者”——吕氏传统痔疮疗法的非遗传奇
在豫南大地,泌水河畔,流传着一句俗语“十人九痔,吕氏可医。”这背后,藏着一段关于坚守与治愈的传奇故事。一位“菊花守护者”——吕氏传统痔疮疗法,自清朝嘉庆年间诞生以来,用28味山野草木的智慧,默默守护着中原百姓的肛肠健康。而今,这位“守护者”身披“驻马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色外衣,将两百年医脉化作现代人的健康福音。
他是深山里走出的“无痛医者”
时间回溯到1800年的泌阳泰山庙大寨。一位名叫吕复寅的乡间郎中,目睹村民因痔疮痛不欲生,毅然踏上寻药之路。他翻山越岭采集蒲公英、翻白草、野葡萄等28味草药,经千百次配伍试验,终得一剂外敷奇方——敷药2分钟止血止痛,95%治愈率的吕氏痔疮疗法就此诞生 。
这位“医者”的武器很特别:不手术、无疼痛、纯中药。药粉轻撒患处,如春风化雨,清热解毒、祛腐生肌,让患者“站着进来,笑着出去”。清光绪年间,一农妇肛周溃烂无法落座,吕氏先祖以药粉外敷,三日痛消,半月痊愈。传承到第8代,仅需要药粉膏药外敷,融合现代技术,更加方便携带,疗效更加突出。消息传开,四方患者翻山越岭求医,“吕神医”之名响彻豫南 。
从吕复寅到第八代传人吕绍军,这场医脉接力已持续两个世纪。第七代传人吕春义行医70载,为五保户、贫困户免费治疗超万人次,被《河南日报》誉为“当代华佗”;第八代吕绍军更将诊所开成了“爱心驿站”——残障人士优先就诊,特困患者分文不取,2017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传承的故事里藏着温情细节:吕家孩童5岁识药草,10岁学配伍,成年时需独立完成采药、炮制、诊疗全流程。2019年,第九代传人吕付贤创新推出便携药包,让深山里的非遗智慧走进城市药房 。如今,韩岗村的吕氏诊所仍保留着祖传铜药碾,碾槽里的每道凹痕,都是200年医者仁心的年轮 。
这是藏在草木密码里的“非遗黑科技”,28味草药看似平凡,配伍却暗藏玄机:
蒲公英清热解毒,扑灭肛周“燥火”;
翻白草凉血止血,修复破损黏膜;
野葡萄根消肿生肌,让创面“平滑如初” 。
吕氏秘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传统“煅、炒、炙、煨”炮制工艺与现代药理结合。例如,野葡萄根需经三次蜜炙,既去毒性又增疗效;翻白草必取霜降后药效最浓的根部。2015年,该疗法通过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技术认证,24种痔疮类型均有对应方剂,内痔出血患者用药2分钟即可止血 。
2020年3月,吕氏疗法正式列入驻马店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泌阳县同步建立“吕氏传统中药疗法展示馆”,展出清代药臼、民国医案等文物40余件 。在非遗展演中,游客可体验“药粉调配挑战”,亲手将28味药材按古法称重研磨,感受“分毫定疗效”的中医精髓 。
而更令人振奋的是,这项非遗正走出河南。2022年,吕绍军参与“中医药非遗技术传承培训”,与禹州炮制技艺、张八卦外科等17项非遗共组“中医梦之队”, 湖南患者李惠痔疮术后复发,远程问诊用药3次即愈;新疆牧民巴特尔跨越3000公里求医,直呼“草原需要这样的马背医术” 。
当“久坐族”“火锅党”成为痔疮高发群体,吕氏疗法给出了传统医学的解决方案:便携药包:上班族可随时应急处理,方便快捷,无需手术。
从深山药篓到非遗名录,从家族秘方到全民健康,吕氏痔疮疗法的两百年之路,正是一部“中医守正创新”的微观史。它告诉我们: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着的生命力。当87岁的吕春义老人仍坚持坐诊,当吕绍军的微信收到西藏患者的感谢红包,这项国家级非遗的现代表达,已然超越医学范畴,成为中华文明“医者仁心”的精神符号
如今,在驻马店非遗馆的展墙上,28味草药标本组成了醒目的菊花图案,下方镌刻着吕氏祖训:“医者,意也。心怀苍生,草木皆药。”这或许正是这项非遗穿越时空的能量密码——用草木之柔克病痛之刚,以仁心仁术守护人间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