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北婚俗点滴——张朝阳
有道是“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泌阳县北以官庄为中心方圆几十里的婚俗就与别处有所不同,比如我们这里结婚不放鞭炮,只放散炮、雷子、烟花、二踢脚,女方娘家人不上门送亲(怕遇上闹新房的尴尬),男方新郎不上门迎亲(现在已经有新郎上门迎亲的了)。
奇特的是我们这里有闹(玩)“打毡的”这一个环节。
“打毡的”是婚礼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的起源已无从考究,只知道以前新娘出嫁不能埃地,要红毡铺地,前面铺着红毡新娘走过去,后面卷起来再往前面铺,做这个工作的人就叫“打毡的”。
演化到今天,这个角色的活儿就很重要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胜任得了的。首先这个人要德高望重、能说会道、适疯适玩有涵养。娶亲顺利不顺利全靠“打毡的”一张嘴,这个差事一般的都是由两家的媒人来做。这个“打毡的”不但会来事,还要心细该有事项都要准备齐全,包括迎亲来回路线都要考虑周全。什么红绳包单、蒙头红子、喜糖红包、开门封子、三请封子、上车封子等等都要准备妥当。
到了女方家走过开门程序后,有个女方准备嫁妆的过程,这个时间就是女方玩(闹)“打毡的”时候。
一、喝喜酒,要让“打毡的”连喝三杯喜酒(一次性杯子倒满),不胜酒力的人这一关都过不了。
二、画喜妆(打花脸),之前有用食油蘸锅底灰抹花脸的,现在的化妆师们鞋油口红一起用,由原来的黑白花脸也演变成了黑红花脸。
三、戴乌沙帽,有人用酒盒子制做成滴溜刷挂的“乌纱帽”,给“打毡的”戴在头上,脖子上再挂上两个酒瓶子滴流着。
四、穿“裙子”,就是把“打毡的”裤腿撕开,撕的越开越好笑,更有甚者能撕成前后四片,风一刮前后飘舞。
我也曾经五次穿过“裙子”,最经典一次是我给邻居“打毡”,因为是邻居大家都认识,没人好意思撕我的裤腿子,女主人(亲家母)一看没人撕我的裤子,就自己跑到屋里拿了一把剪子,三下五去二地把我的裤子剪成了四片,惹得大家哄笑一场。
不知道你们那里有没有这种玩(闹)“打毡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