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特与斯基白宫吵架的背后
白宫吵架—全世界都被泽连斯基骗了:
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
原创 庄梦蝶子鱼 沧浪视界
2025年3月2日
在小国与霸权的博弈中,弱者唯一的武器,是让全世界看见伤口。
今天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都是“白宫吵架”,但“沧浪视界”根据现有信息分析,泽连斯基在美乌矿产协议谈判中的表现,并非简单的“即兴发挥”,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其策略逻辑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谈判前协议框架已定分歧焦点明确
1、协议核心条款的拉锯战
根据多方报道,美乌矿产协议的核心内容在会谈前已基本敲定:乌克兰需将未来矿产收益的50%注入美乌共管基金,美国则通过金融手段获取主要经济利益,但协议未包含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承诺。这一框架在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多次博弈中形成,双方对关键分歧(如安全保障、北约加入)早有共识。
2、泽连斯基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泽连斯基在会谈中反复要求美国提供安全保障,甚至提出“北约维和部队进驻乌克兰”,明知特朗普不可能接受(特朗普明确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不在谈判桌上”),却仍将其作为核心诉求。这种策略旨在将谈判破裂的责任推给美方,同时向国内民众和欧洲盟友展示“抗争到底”的姿态。
二、表演的逻辑是在全球直播下
的政治博弈
1、“戏剧化冲突”的剧本设计
角色分工:特朗普扮演“强硬施压者”,副总统万斯作为“攻击犬”激化矛盾,泽连斯基则以“悲情英雄”形象反击。例如,万斯指责泽连斯基“不感恩”,泽连斯基则以“你有说过‘谢谢’吗?”反诘,这种台词式交锋显然经过预演。
场景控制:白宫罕见允许媒体全程直播谈判,为泽连斯基提供了全球舆论平台。其通过公开争吵,将原本隐秘的利益交换暴露为“美国资源掠夺”的象征性事件,成功引发国际同情。
2、泽连斯基的“双面收益”
对内:通过展示“不畏强权”形象,缓解国内对妥协协议的不满。乌克兰民众对协议中“资源换安全”的条款普遍抵触,泽连斯基的“强硬”可转移矛盾焦点。
对外:向欧洲传递信号,迫使欧盟加大援助。马克龙、朔尔茨等欧洲领导人在会谈后迅速声援乌克兰,承诺提供更多军事支持,侧面印证泽连斯基的策略奏效。
三、特朗普陷入被动是选举利益
与战略误判
1. 选举叙事的绑架
特朗普急于签署协议以兑现“快速结束俄乌冲突”的竞选承诺,但其团队低估了泽连斯基的表演能力。特朗普在争吵中指责泽连斯基“拿第三次世界大战赌博”,实则是为迎合国内MAGA选民对“强势领袖”的期待,却反被泽连斯基利用,塑造了“美式霸权欺凌弱者”的舆论印象。
2. 安全保障议题的陷阱
特朗普拒绝提供具体安全保障,本意是避免对俄关系复杂化,但泽连斯基将这一立场放大为“美国背弃盟友”,结合协议中的资源条款,成功将美国塑造成“新殖民主义者”。英国《每日电讯报》甚至直言协议是“19世纪殖民条约的现代翻版”。
四、沧浪观察:表演的代价与收益
1、短期收益
泽连斯基:赢得国内民意支持度飙升,国际舆论普遍倾向乌克兰。欧洲承诺加码军援,部分对冲了协议的经济损失。 特朗普:虽协议未签,但通过展示“强人”形象巩固基本盘,同时将谈判破裂归咎于泽连斯基“不合作”。
2、长期风险
乌克兰:资源主权进一步流失,若未来被迫签署协议,可能沦为“经济殖民地”。 美国:国际信誉受损,盟友体系松动。欧盟加速防务自主化,削弱北约凝聚力。
五、政治即表演,利益即剧本
泽连斯基的“白宫争吵”本质是一场高风险的舆论战:
对乌克兰:通过牺牲短期协议换取长期国际支持,将自身困境转化为道德制高点;
对特朗普:暴露了民粹外交的局限性——当“交易艺术”遭遇“表演艺术”,强权逻辑反而成为负资产。
正如俄罗斯外交部所言:“泽连斯基正在被美国当作谈判筹码。” 但这场表演至少证明: 在小国与霸权的博弈中,弱者唯一的武器,是让全世界看见伤口。
共1522字 2025年3月3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