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二月河杯”征稿 邱平
岁月的痕迹
——读《汪曾祺散文》札记
文/邱平
汪曾祺是一个有自己写作风格的作家。如果一个作家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此作家就可能在文坛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当代散文名家曲指可数,汪曾祺没有进入曲指可数的散文家排行榜,可是,汪曾祺不拾取名人的牙慧,写属于自己的散文,这就形成了亮点,有了可读性。
一、记录岁月的痕迹,留下珍贵的史料。例如,《七载云烟》,从见证人的视角,客观地记录了西南联合大学在云南昆明的“天地一瞬”。这是读者了解“西南联大”的窗口。西南联大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比肩。同时,《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老舍先生》、《闻一多先生上课》等文章,皆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二、品悟人生,折射人性。例如,《我的祖父祖母》、《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等回忆性散文,平实中饱含真情,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这些文字,是读者了解汪曾祺的蒙太奇镜头。
三、文字简洁,蕴至味于淡泊。汪曾祺的散文不堆积华丽的文字,天然去雕饰,逸兴横素襟。作家以白描见长,给读者留下了审美的余味。
四、结束语。汪曾祺的散文远离政治权力话语,用质朴流畅的语言,写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值得细细地品读。
作者简介
邱平,男,苗族,生于湖北利川。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恩施州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小说选刊》《诗神》等媒体。出版诗集《毛泽东的足迹》《巴山云雨》《竹影集》、随笔体文学评论集《仰望星空》。论文获中国教育家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多次获得中国诗歌协会等单位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