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情而歌(外一首)
陈家秀
一次偶然
也是一次处心积虑
我从红楼的铜镜里窥见你
惊艳的古典
我
瞬间固化了
疑是成为一块通灵的玉坠
垂挂你的胸前
感知你的体香与温软
就这样默默地守着
甘愿永久地成为你——
只懂呼吸的物件
2017.6.20
《为情而贱》是一首极具张力的情诗,通过意象的叠加与身份的异化,构建出献祭式的爱情美学。
诗歌语言凝练,却暗藏古典与现代、主体与客体的多重辩证,值得深入品析:
1. 窥视的悖论
"偶然"与"处心积虑"的并置,暴露出情感的原始悖论:所有命中注定的相遇,都可能源自潜意识的精心策划。
铜镜作为红楼符号,既暗示《红楼梦》的宿命观,又暗藏在虚幻的倒影中,观者与被观者的界限开始溶解。
2. 物化的神性
从"窥见"到"固化"的突变,完成主体性消解的仪式。通灵玉坠的意象颇具东方神秘主义色彩,宝玉般的存在既是护身符又是枷锁。当呼吸成为物件的唯一功能,生命被压缩成纯粹感知的容器,这种卑微恰是最极致的占有。
3. 古典躯体的现代解构
"体香与温软"指向古典美学的感官书写,但"物件"的冰冷属性形成残酷对冲。诗人将情欲客体反转为主体的囚笼,被凝视者反而成为掌控凝视权力的存在,这种权力关系的倒置暗合后现代的爱情困境。
4. 呼吸的哲学
结尾的"只懂呼吸"堪称神来之笔:呼吸是最低限度的生命体征,却也是对抗物化的最后防线。当所有表达都被剥夺,一呼一吸间承载着沉默的史诗,这或许正是当代情感异化中最悲壮的抵抗姿态。
此诗以玉的温润写情的酷烈,用物件的静止喻示灵魂的惊涛骇浪。在自我矮化的修辞深处,恰恰矗立着不容亵渎的爱的神性。这种献祭美学,让卑微也绽放出惊心动魄。
《离奇》
短暂的午休
却做了个离奇的梦
我怀孕了
成了一位待产的孕妇
疼痛
让我惊醒
很庆幸,我是个男人……
这首微型诗以梦境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极具张力的性别想象空间。让我们逐层拆解其中的精妙之处:
1. 时空的错位艺术
"短暂的午休"与"待产的孕妇"形成时间维度的强烈反差,生理性别与生育体验的错位在时间容器里剧烈碰撞。这种超现实的叙事策略,让读者瞬间被抛入认知的漩涡。
2. 疼痛的双重编码
诗中的疼痛既是生理层面的分娩阵痛,更是心理层面的认知震颤。当男性身体被强行植入生育体验,传统性别认知的防火墙轰然崩塌,这种疼痛超越了生物学范畴,成为社会性别建构的隐喻性创伤。
3. 庆幸的复杂况味
结尾的"庆幸"绝非简单的性别优越感流露,更像是在认知震荡后的自我身份确认仪式。这个转折词暗含了多重意味:对女性经验的敬畏,对性别壁垒的困惑,以及作为"局外人"的微妙负罪感。
4. 身体书写的革命性
诗歌通过男性怀孕的荒诞设定,完成了对传统生育叙事的暴力解构。被社会默认的女性专属体验,在跨性别想象中获得了全新的观察视角,这种视角转换本身即是对固化性别认知的温柔反叛。
5. 梦境的政治性
超现实场景恰如一面哈哈镜,照出现实中习以为常的性别权力结构。当生育疼痛从集体无意识深处浮出,成为男性可感可知的切肤体验,传统生育话语的垄断性便遭遇了根本性质疑。
这首微型诗的真正重量,在于它用诗意的荒诞击穿了性别认知的铜墙铁壁。当生育疼痛不再是文学作品中浪漫化的女性赞歌,当男性视角被迫直面这种生命创造的残酷美学,关于性别平等的讨论便获得了全新的对话维度。这种艺术处理,远比直白的性别批判更具思想穿透力。
作者简介:
陈家秀,笔名凌霄,网名风舞尘。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世界文艺界文艺家协会终身副主席,中国诗歌网篮v诗人,当代诗协会员,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等。
1994年曾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举办的首届“艾青杯”创作奖,1995年获由《当代诗坛杂志社》和中国当代诗歌协会及十五家电视台报社等举办的首届“东方杯”铜奖。同年被吸收为中国当代诗协会员。1997年及1998年又连续两次获东方杯铜奖,并在1997年被评为“中国诗星”称号及被中国计算机人才库存档。
中间一度辍笔十余载,于2017.3才又重拾文墨,并于2017.9荣获首届世界文坛·杰出诗人奖,2017.11获北方现代文学终身成就奖。2018.4.荣获第二届世界文坛·终身成就奖,2020.4获首届“无量杯”十大贵冠诗人,"中华名人杯“优秀创作奖,2021年度世界杰出名人奖,2021年度优秀诗词家,2022年“惊蛰”诗会2金奖,2024.1月被聘为联盟文化学院和联合传媒书院客座教授等数十次全国性大奖。
作品散见于多部诗典类书籍及各媒体平台。
曾被邀参与各诗歌平台的评论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