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归 何 处》
作者:心如大海
学 生 时 代
(十)
蔚县西合营中学。
我是开学两个月后才转学过来的,被安排在了 26 班。听陈廷思老师讲,张天喜老师非常优秀。这一届高中共有 6 个班,26 班的学生是前面 5 个班主任挑剩下的,其他老师都不愿意接手,只有他接下来了。
“听说你体育有特长?会些什么?”
“百米,跳高、跳远、三级跳。”我低着头,回应着老师的提问。
“百米能跑多少?”他又问道。老师身着一身蓝色的衣服,坐在椅子上,侧转过身,左臂搭在椅子靠背上,右手夹着一支钢笔搁在桌子上。
“13 秒 6。”
“跳高呢?”他声音不高,很是平静。
“1 米 42。”我抬头瞧了他一眼,他面无表情,脸上有着多数北方人那样的血丝,眼睛看着桌子,手里的笔做着记录。
“跳远 5 米 8,三级跳 11 米 8……”我补充说道。
“我先带你去教室。”他站起身来,走出办公室,我跟在后面。
老师是个大高个,戴着蓝色的帽子,上衣稍长,显得上身长下身短。他迈步走得十分稳健。
不久后,学校的秋季运动会便拉开了帷幕。
“大家伙听好了啊,从 21 班到 26 班,有人说咱们班是最差的。我可不信,同样都是人,一个鼻子两只眼儿,咋咱就不如别人?……”老师的声音不高,却极具力度。瞬间就点燃了大家的激情。
“有的同学,跑第一的时候,越跑越快,可一旦被反超,就泄气了,预赛第一,在决赛时却被预赛第三的超过,得好好反省……”
我知道,这是在说我。
张老师善于观察且悉心指导。我们班在多项比赛中都取得了佳绩。特别是拔河比赛,老师那富有表现力的指挥,一会压下去一会拉起来,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师表扬了我的作文《秋收一幕》,还安排我写元旦的新年贺辞,我写了《照镜子的启示》,发表在学校的专栏里,我好不骄傲。
新年联欢会上,报名独唱的李海山,得知我说过相声,就和我编排了一段,并找到老师:
“老师,我不独唱了,我们俩说相声呀。”
“啊哦,那你们演一段。”老师很高兴,并纠正了我们的舞台动作。
我们获得了二等奖。
第二个学期,我配了眼镜,买了一块电子手表。
“有的同学,戴个眼镜,还是金边的,还戴着手表。就显得你条件好,有钱啊。下课后,你赶紧摘了。另外,我不知道是你不懂,还是你们那的习惯,遇到一个老师,你只需叫老师就行,遇到两个及以上的老师,为了加以区分,才可以叫王老师、张老师之类的,以后要注意。”
我低下头,脸烫得厉害。
“这次我去辛集中学参观,颇有感触。有个班全是别人挑剩下的学生,那个班主任勇挑重担,带出了一帮嗷嗷叫的学生。从一开始不敢说话,到迟到、没完成作业,都要写检查,上讲台去念。久而久之,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变成了老师提问时,胳膊直直地举过头顶,生怕老师没看见他。”
这不就是我们班的情况嘛!从此,在回答问题时,在班长李海山的带领下,我们都直直地举手。
有一次,语文课上讲解《六国论》,老师讲到“邯郸为郡”的“为”字,问了好几个同学,回答都不满意,便叫到我。
“沦为,就是战败沦陷了,沦为一个郡。”我脱口而出。
“大家觉得怎么样?这个‘为’字,我想了好几天了,他这个解释最贴切。”他环顾课堂,“还有没有其他解释?”又看向我, “你坐下吧。”
我心中甚是得意。
当地同学都说蔚县话,我的普通话还算可以,在作文课上,老师让我在讲台上朗读《高山下的花环》,我也是充满了存在感。
因为喜欢老师,所以学习就格外起劲。班主任教语文,我一有时间就写作文。布置的命题作文,我自命题作文也写,只为得到老师用红笔写的评语。
“范文”有时还会画个红五星。
夏天到了,我们利用中午的时间,跑到五里外的夏源水库游泳。
这天,我们几个人横渡水库,往返归来,穿好衣服准备返校。
“救人啊!救人啊!”
水库东岸,有人在喊。水面上有个人头,沉浮闪动。
“你再坚持一会儿——”顾不上多想,我边脱衣服边向水里冲过去,身后跟着李强。
到达目测水域时,已经看不见人影了。我和李强几个猛子扎下去,也没有摸到。我的腿开始抽筋,只得仰泳返回。
对岸的闫明等人绕大坝跑过来。
“闫明,第一,派人到附近的村里求助,请水性好的人来打捞;第二、派人回学校,通知班主任;第三,留人在这里等,有人来了,能说明情况。”
“你跟我来。”刚刚上课的我,被老师叫了出来。
“你会游泳?”老师边走边问。
“会一点。”
“能扎多深?一丈?”老师把我带到了教师食堂。
“差不多吧,老师,我吃过饭了。”
“再吃点。”老师指着一碗有荷包蛋的面条。
来到夏源水库,这里围拢了很多人,水里有个新扎好的木筏,为首的是学校的门卫满脸麻子的张八子(他只有八根手指)。
天上阴云密布,没有了中午的阳光明媚。一阵风吹来,人们直打冷颤。
站在木筏上的张八子,一边喝酒,一边把酒往身上抹。
“给你。”他举着酒瓶,递到我面前。
“我不会喝酒,用不着。”
“哎,抹到身上就不冷了。”他是好意。
“不用了,咱们开始吧。”
可是,这个木筏却没人会划。人们干使劲却不往前走。
我们几个穿泳裤的,冻得直哆嗦。上、下牙“哒哒”作响。
看到这种情况,学校领导担心再发生意外,决定放弃。
我只身游到那个学生沉下去的区域,告知大家。
后来,听说那个学生是从东北来的,叫王江龙。深井泵厂打捞到了他,他和一条鱼被一网打尽。
(十一)
不久后,学校为我们分了文理班,我被分到了文科班。
班主任是王铭德老师,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留着偏分头,说话时嗓音干干的,仿佛感冒还未痊愈。他教政治,板书很有特点,写“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时,是从大到小写,就像一列火车由远处开过来。
在文科班的第一堂课上,王老师做了自我介绍:“本人姓王,名铭德。”哈,他一开口,声音那么大,我不禁浑身一震。他接着说:“现年二十七岁,政治面貌——党员。我有信心,准备和大家一起,把这个班级搞好。”虽然话不多,但我已经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一种内在的力量。
庆祝“元旦”的文娱活动开始了。
这是我来到本校后度过的第三个“元旦”,前两个是在原来的理科班 26 班度过的。那时,我虽然也为学校表演了节目,但在班里却没有感受到新年的快乐。即使是那些我精心准备的节目,也都被清冷所冻结。这让我那颗因思念远方的父母和妹妹而惆怅的心,更加增添了无限的凄楚。
因此,前两次的“元旦”都无法与这次相比。这次,我享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同学们的友情,同时也激发了我的热情。
我们班不愧是全县唯一的“文科班”。教室虽然不大,但却是藏龙卧虎之地,各种人才汇聚一堂。班里有个特点: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文体活动方面,女生总是有几个出类拔萃的人物;而男生则往往相形见绌。这让我那颗本来就好胜的心理,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难以克制的不满足情绪。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自强奋争。倪颖的英语水平在全县的学生中也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我就摒弃了从前对英语的一切厌恶感,克服了从不学英语的敌意情绪。通过一个月的努力,虽然已经能结结巴巴地读那些从前很陌生的课本了,也确实记住了不少单词,但我不得不承认,要想赶上她,非得下更大的长久的苦功不可;任思娴的美术修养,在所有中学生里也是一流的。我不由想起了自己初中时也画过一些人物画,却已搁置多年,再拾起来并非易事;这两位女同学唱的歌都很动人,但又各具特色。倪颖的音色介于少年的程琳和青年的程琳之间,既有童声的可爱之处,又有性格上的沉稳之感;而任思娴则属于沈小岑、殷秀梅一类的中音音流,富于表达感情,使人听了觉得十分亲切。我虽不会唱歌,不能像她们那样,只要一个乐句,就能使人分辨出其独特的声音。
可是,我自信有一定的模仿能力,经过努力是能模仿出一定水平的。然而,通过这次的“元旦”联欢,我又失败了。可我并不想承认,一转念,想到了“精神胜利法”——女同学强又有什么不好。女同学强,本身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一点。还有康红军的数学,龚智峰的语文……都是值得我学习的。男同学里也有不少人,像董宏伟的地理、历史,马贵旺的画、黄志坚的作文、赵贵旺……等等,虽略逊女同学一筹,但也并非等闲之辈。可见,我们班确实是人才济济。
搞“元旦”活动之前,学校给各班发了 5 元经费。可是,对于像我们这个组班还不到半年的文科班来说,5 块钱又能做什么呢?再说,我们班的人数已达八九十人,5 块钱……没办法,老师只好从平时积攒下来的少得可怜的班费里拿出 10 块,来度过这个节日。
我们班之所以是“文科班”,就在于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总能把事情搞得热火朝天的,否则就不称其为“文科班”了。
大家都在积极地准备节目,直到前一天晚上,宿舍里依然是练歌的、试演的、朗诵的,涂志常甚至把屈原的《国殇》全部背诵了下来。我本来是想表演相声的,编了一段《旅途中的歌曲连珠》,但后来又临时改变了主意。因为我想到班里人很多,而时间又很有限,相声又很花功夫,如果表演不成功,是不会让大家感兴趣的。所以,我决定唱《酒干倘卖无》和《木棉袈裟》两首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九州方圆》的原声磁带。当即,便学了《故乡行》和《我心中的路》两首歌。后来,我又在教室里听了《与我同行》这首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回忆,我居然能哼下这首歌的曲调,打破了我学歌有史以来的最快记录——只听两次录音就学会一首歌。兴奋之余,我当即决定就唱《九州方圆》中的这 3 首歌。
31 日上午 8 时,班里的游艺活动正式开始。
首先,由我们年轻的班主任,政治老师王铭德做了新年贺辞,他热情洋溢,说得抑扬顿挫,简短有力,是一般老教师比不上的。从这一点,我意识到,我们班之所以能充满青春的活力,与王老师的热情是分不开的。
接着,抽纸条的游戏开始了。分别由男女同学各一名,同时从桌子上抽取一个纸条,随后按照纸条上所写指令做一个动作,先完成者为胜,后完成者必须表演一个节目。前面的几个男生有好几个都表演了节目。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我的好胜心又占了上风,我就不信有多难,一定要成功。我暗暗地下定决心,非让和我一起抽纸条的女同学表演节目。我抽出一张纸条,急忙打开一看,上面写着“马上宣布:我胜利了”。我一下兴奋起来,举起双臂大声喊道:“我胜利了”。与此同时,和我一起抽纸条的女同学,也完成了她的动作。结果,谁也不受罚,我再一次没有成功。记得国外曾有位革命家在上绞刑架后,绳子忽然自己松开,把他放了下来。他笑着说了最后一句话:“我总是失败,连上绞架也不例外。”我大概也属于这种人,当然,把自己与一位革命家放在一起相比是很不合适的。我只是说自己的失败。
下面进行的是“击鼓传球”的游戏,由一个同学敲鼓,大家传球,等到鼓停时,球在谁手里,谁就要表演节目。教室里的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中间,迟到的历史老师走进来,悄悄坐到地理老师的身旁。但仍被大家发现了,他不得不在热烈的掌声中,为大家表演节目。他讲了一个富于哲理的历史故事,他是个知识广博的喜欢光头的老教师。有一次,他刚刚剃了头,来给大家上课。把帽子一摘,同学们都笑了。他抬起那原本就发着红光的脸,笑着说:“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我就爱光头。”我觉得他很可亲。我的同学们既勤奋又节俭。难怪历史老师曾说:“你们这么熬可不行啊,天天点小煤油灯儿,到 11、12 点,你们的身体会吃不消的。再加上连份肉菜也舍不得买,看着你们的脸,都绿了,和鬼似的。”而我们却感受到了他的关爱。
学校的领导也来看望大家,向同学们祝贺新年,并对大家进行了鼓励,同学们报之以热烈的掌声。
随后,大家以“拉拉队”的形式,请几位唱得好的同学为大家唱了歌。自然,老师们也不例外。王老师唱了《脚印》,地理老师也用他那并不洪亮而充满激情的声音,唱了《二月里来》,地理老师早已到了退休年龄,可在改革开放的洪流推动下,以更加旺盛的精力投入到高质量的教学中。
二十多年前,杨珠老师曾含着微笑把我妈妈送出校门。现在,他又满怀希望地看着我们。我们能让他满意吗?让时间去回答吧!此时此刻,看着他那送过两代人的身影,望着他那张常带微笑的慈祥的脸,我猛然记起,前几天我曾萌动的念头——为历史老师唱首《苏武牧羊》,并给地理老师唱《鼓浪屿之波》。因为地理老师有位失散多年的哥哥流落在台湾,他为此事在文化大革命中受了不少的冲击。如今,经过这场洗礼,他饱受了人间的冷暖,历尽了生活的坎坷,却也把他变得更加坚强了。我刚站起身,准备上前,可惜已经没有时间了。我懊恼起来,为什么我总不能如愿?没办法,开饭时间到了。接下来就是学校的庆祝会,只能等到晚上再去补偿了。因为,在我倡议下,老师同意在晚上给大家加一个活动。
学校的节目,并不令人满意,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这就是在舞蹈上下了不小的功夫,并打破常规,表演了集体舞和交谊舞,填补了一项空白。也体现了改革浪潮的冲击力量,使得我们这个因交通不便而闭塞的小镇子,嗅到了世外的气息。
晚上的活动开始前,我曾与班干部宋杰、黄志坚商量,想去请原学习委员徐丽萍(蹲班了),但因活动提前而没能请来。
晚上 7 点半,班里的文艺活动又开始了。任课老师们却没有来,我又一次没能如愿。看来,上午的遗憾已不可能挽回了。各个小组的男女同学,以及以男女宿舍为单位出的节目正在进行。我看到倪颖没来,便迫不及待地和几位同学商量,请他们配唱,由我表演《酒干倘卖无》。正当我们准备就绪的时候,倪颖和她的好友李爱卿推门走了进来。我失望了,我怎能唱这首歌呢?如果我唱,势必会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这个班只有倪颖唱这首歌才最好听。我似乎有一种妒意萌生在心头。
节目精彩极了,大家无拘无束,竞相表演。李爱卿的诗朗诵感情真挚,以至于我的泪水也在眼眶里打转。任思贤的黄梅戏腔纯韵正,尤其是一个人唱《天仙配》中的对唱,难度很大。让人回想起她上午唱的粤剧《红楼梦》片段,真令人赞叹。倪颖唱的英语歌《苏珊娜》,不亚于英美歌唱家,高淑芬用日语唱的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主题歌,轻柔动听,祁玉焕的评剧,给人以真情实感,李金霞的高音轻柔婉转,石新艳、龚志峰的诗催人振奋,让人热血沸腾。张旭隆的《霍元甲》主题歌很有闽南特色,男生宿舍的《回娘家》,为大家增添了节日的欢乐,侯春利的《采蘑菇的小姑娘》情感细腻,朱斌的口琴独奏别具风采,薛文江、马爱兵、徐建新的“笑”更为别致。真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忽然,有人点我出节目,我慌得很厉害,但一想到这很有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作为学生,在班里出节目,我还是站了起来。我的开场白不很长,现在想来也的确有些不清,只记得有这样一句“我今天的最大愿望,是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使自己的声音,能在大家的记忆中多停留一段时间”。当时紧张得很,声音都在发颤。我的确不忍心独占这不很长的美好时光,而只是想多在自己的脑海中留下一些对大家的印象。因此,我只唱了两首歌,而把很想唱的《我心中的路》留了下来。事后想来,我唱错了三处以上,有些遗憾。又想到,这错误不是自己的明显特征吗?于是,我又心安理得了。
晚会结束前,王老师做了一个象征性的提议——大家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虽然唱得并不整齐,但大家的声音却令人振奋,这歌声里,充溢着青春的力量。
晚会结束了,我们怀着对旧日的依恋,带着对未来的憧憬,缓缓地摘下了悬挂一天一夜的红灯。大家的心情有些沉重,但并不凄楚,因为我们心里燃烧着的是火!谁也没有说一句话,却在相互的凝望中了解了对方的心情,并在对方的瞳孔中发现了自我。
这次的活动非常成功。然而,再好的事情也不免会有一些遗憾。比如说,因为经费太少,给任课老师买的年画中,唯独没有班主任王老师的。这是他主动不要的,并且还拿出自己的两包茶叶给大家用。我们男生宿舍里的同学,觉得过意不去,便集体凑钱为王老师买了一本年历。并准备在晚会上,当众说明王老师节约经费的事。随后向他献上年历,让他也感受一下同学们的温暖。但计划却被打乱了。当大家请写字较好的马贵旺提字后,他却悄悄把年历交给了老师。事后,大家认为没有达到目的,很不满意,却也只好遗憾了。为了不影响节日的欢乐气氛,大家都默默承受了这点遗憾。就像优美的音乐受到了一点轻微的干扰,很快就被动人的旋律淹没了。还有一件事,就是大家请女同学刘旭阳唱歌,她却用嘲讽的口气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当太阳从西边升起的时候,我将为大家唱一支歌”。
我当时很生气,对她报以孤零零的三下掌声,也让这件事过去了。我直到现在还认为她不该这样。但愿以后不会再遇到这样的事。也许,这是她想表达的幽默吧。
半年来,我与大家建立了感情,通过这次活动,更把我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大大地缩短了。我觉得他们——无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是很可亲的。使我对自己所在的班级,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我也进一步认识了自己。我为能在这样的班里生活,并度过了这样一段美好时光而骄傲。就算以后永远离开学校,也并无遗憾。愿我们的热情永存!愿友情长在!
晚会结束了,但它却在我的心里继续。我已经把它印在记忆中了。我是不会忘记的,因为,这记忆是抹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