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归 何 处》
作者:心如大海
炼狱
(一) 报到
不出所料,他没有通过预选,也不知道分数。
父母希望他能补习一年,学校的领导也曾征求他的意见,他却谢绝了。因为十年的学生生活,已经让他感到了厌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对供养自己的父母,有了一种负疚感。看到初中毕业就上班的老同学们,他又觉得羞愧难言。他很希望能赶快上班,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尽一些作为长子的义务。
正当准备就业的他,赶回蔚县去赴同学董宏伟的约时,却收到了父母催他参加技校考试的电报。在父母的动员和几个同学们的劝说下,他去了,并得到了录取通知——涿州市电子技工学校。不是他所报的志愿——云南地质学校。这并没有为他增添丝毫的喜悦,反而使他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担忧。转念想到这不单是对他学生生活的延长,同时还是对自己即将进入社会前各个方面的一场检验。他还是同意去了。
他清楚地记得,第一天去学校时的情景。
那是九月二十四日的上午,刺眼的阳光冲淡了天空的湛蓝,空气灰朦朦的,像梵高眼里的向日葵,隔着颤抖的空气。凹凸不平的泥泞小路上,艰难地走着他和他的几名同伴。
学校建在一个谁也想不到的,远离县城的荒僻的小村里。
一路上,大家咒骂着县里那些脏官们,并猜测着为什么要把学校建在这里。
“哗啦……妈哟"王涛喊了起来。
原来,他书包带被颠断了。得,书包也泥了。里面的东西乱七八糟的散落了一地,真哭笑不得。刚收拾好,只听见"哎——哎——”,走在最前面的高飞,连人带车都滑到了路旁的泥水沟里。他停下车,去扶高飞。“哐”,自己的车没停稳,连被卷一起倒在泥路上,真狼狈不堪。
来到学校,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偏远地方,竟然拥有一栋教学楼。住宿房舍虽然简单,却也依然可住。也算得上是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只是这里是一个高中学校,有高中的学生在上学。
由于来的时候,路上耽误了不少时间,他们没有赶上午饭。伙房的师傅又忙活一回,白胖的花卷儿香喷喷的堵住了几个朋友不住发着牢骚的嘴。
未来的班主任刘永鑫,对大家非常热情,给他们安排了宿舍。趁此机会,几个伙伴忙着问起关于建校的情况。
“老师,现在自然增长和接班基本取消了,我们毕业是不是能分配?"
“这个问题,我想你们来这儿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刘老师显出了他的外交辞令,口气平和而不失老练。
“老师,咱们学校都有些什么设备?”
他两手一摊“我也是刚接到通知来的,目前咱们什么都没有”。
校长试图让自己笑起来,尴尬的说: “唔……哈哈,咱们县里的经费还没有拨下来,学校只有一台示波仪和两块万用表。当然,这些东西还差得远呢。我们已经向上面请示了,让他们快点拨款,尽快让大家投入学习”。他总是强调拨款,真让人怀疑有个人目的似的。
他觉得有必要开口了。于是问道:
“老师,咱们的教学有什么安排?”
刘老师看了他一眼,随后用轻松的口吻说:
“啊哦……有,咱们为了使大家基础牢固些,准备用一年的时间复习高中课程,一个半学期开专业课。”
“那咱们有多长时间实习呢?”他有些焦急。
"大约两个月"
“什么?"他一下从坐着的桌子上跳了下来。
"两个月"
"两个月能学多少东西?毕业后我们能独立工作吗?”
“电子是一门科学,我搞了十多年了,也不过如此。两个月,你们还想到什么程度?”刘老师也有些激动。
一切都再清楚不过了,没有必要再谈下去了。
“亚军,高飞咱们走"他立刻做出了决定。
亚军眨了一下左眼没出声,高飞看看他,又看看亚军,也没动。
亚军又问了些其它问题,他们就走了出来。
“花家里的钱,来这混日子,老子不干!”
他终于说服了他们,带了尚未解开的行李卷儿,负气离校。
一路上,谁也没说话。分手时相约三天后碰头,决定今后的去向。
年轻,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因为年轻,他们天不怕、地不怕,因为年轻,他们充分感受自我的力量,因为年轻,他们敢于承认自己的自信,也正是因为年轻,使他们有勇气离开这个学校。
然而,万万没有料到,事情远非他们所想象的那样。
回到家后,正赶上征兵。亚军想去,被老爷子抄起菜刀追出了家门。
“当兵,连我这关你也过不去!”父亲狠呆呆的说。
高飞家也差不多。
三天后,三个人竟然都被赶回了学校。
命运第一次嘲弄了他们的年轻。
事后,唐军对这件事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他们走的有理,但他又分析了三个人当时的情况,亚军当时对这个技校,是可上可不上的态度,因为前一年他考了技校并没有去,现在不上也无所谓,他有出路可寻;高飞则始终处于观望状态,而且这件事是需要与家庭商量的;只有他的走,唐军持以敬佩的态度。其原因有三:一、随着年龄增大,继续拖累家庭有些不安心;二、学校学不了多少东西,出来未必能独立工作;三、三百元的学费,他是不忍再向家里伸手。唐军说:“我年龄小,家里不愿意我过早工作,否则,我也会走的”。
学校是当地劳人局办的,电子班是高中毕业的落选考生,校址在任村中学;烹饪班是初中毕业生,校址在高官庄中学。学生必须是商品粮户口。毕业后有全民指标,安排就业。
电子班第一批招生是 29 人,又复招了 11 人,其中女生 21 人,男生 19 人,共计 40 人。
任村中学有一个初中班,有一个高中班,为区别,就叫中技班。
(二) 秋游十渡
上午,洒满阳光的公路上,一队自行车队在迅速前行,直奔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十渡"。
“哦啊……嗬……嗬嗬……”他一马当先,像长白山的护林人一样,第一个登上了千河口。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发出一声响亮的长嚎。
一鼓作气,大家就陆续到达了九渡浴场。野游生活才算真正的开始了。十月底的九渡浴场,已经没有人划船和游泳了,水凉得很。他还是和小野、强子、吴海等到水中游了一圈,上岸时,腿都冻红了。但心情却极好。
下午,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大家步行来到向往已久的十渡。
“不登龙山不识十渡真面目”。即使导游图上不这样写,看到龙山这样造型独特的山峦,他们这些年轻学生也不会无动于衷的。刚来到北面的铁道桥下,大家便蜂拥而上了。
看到桥南有一道水泥铺成的石阶路,他向那些想从北面爬山,却又胆小的女同学大声地喊着“注意安全,不行就下来,从南面的水泥台阶上”。
山坡上,闫丽娟站在几个女同学前面,在他的劝阻声中转回身来,微笑着眨了眨眼睛,充满自信和谢意地把头向下一点,扭身向上爬去,他心里一暖,也无声地笑了,迅速追了上去。
晚上,月亮还没有出来,黑漆漆的天空里闪着几点繁星。大家拿出采购来的食品,围坐在岸边的沙滩上,开始了小型的篝火晚会。同学们情绪很高,气氛热烈,增添了野营的乐趣。
闫丽娟为大家演唱歌曲《请跟我来》,她唱得真是棒极了,为在场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歌后来被大家唱成了班歌。
大家在六渡爬山时,发现山坳的树上有没摘的柿子,都抢着去摘。看到几名女同学站在一颗树下,望着一枝细树杈上仅剩的一个柿子,干着急却没有办法。他挺身走过去,抓住一条斜伸的树枝,身体一荡就攀了上去。就是这个章金环,毫不介意刚刚聚到一起的同学间的拘束,脱口便笑:
"哎——快看呢,真象一只活猴儿”。
引得大家一阵哄笑。
他很难为情,不得不打圆场:
"好哇!我帮你们摘柿子,你倒说我是猴子!”
她捂着嘴讪笑起来。
大家开始了徒手爬山。
一群彩色的羊,在山坡上漫爬。不一会,有人开始害怕,于是陆续退了下去。
只有他和王蒙上到了山顶。
“哎,大家来看看,这才是爬山呢”刘老师睁大眼睛,指着从山顶下来的两个人。
看着裤腿上扎满了野草,像狼牙棒一样,大家都笑了。
下山以后,章金环把不知从什么地方捡来的一个冬瓜,拿到他的面前,让他给带着。因为她自己的自行车已经被柿子、黑枣儿等挂满了。他半开玩笑地说:
“你不说我是猴子啦?”
“你这人怎么这样啊?我说你一句还当真了,小肚鸡肠的"她立即显出了不高兴。
他不愿意与一个新认识的同学把关系搞僵,还是答应了她的要求,为她带瓜。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