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归 何 处》
作者:心如大海
炼狱
(五)
春景初启,嫩芽崭露,东南风携来温暖气息,令乍暖还寒的凉气暂且退避。期盼已久的文学社终于成功创立,着实可喜可贺,令人激动万分。
王涛,在男同学中按年龄排序位居第十三,故而被称作“十三妹”。他眉浓眼亮,英俊潇洒,身材高大,举止大方,言辞幽默,不拘小节。作为文学社的发起者,其作用不容小觑。他思维活跃,才思敏捷,颇具修养,加之其性格所赋予的才能,奠定了他在文学社的重要地位。
屈广建——全班难得的女文科生,文学水平颇高,举止文雅,相貌端庄。一副近视眼镜更增添了她的学者风度,无需筛选,总编辑之位自然而然地等待着她的就位。
孙正和庄红月——两位美术与文学的爱好者,有头脑,有热情,有事业心,他们顺理成章地成为搭档,缺一不可。排版、刻版以及审稿、定稿的任务义不容辞地落在他们肩头,责任重大,令他们心中不免有些紧张。有着县文化局局长父亲的孙正,又肩负起一般同学无法承担的与外界联系的使命,这也明确了他的特殊地位。
此外,文学社还吸纳了李妍、王学普二人。李妍能写善画,王学普擅长书写,且有撰稿之长,审稿、改稿、印刷、校对等职责由他们承担。在孙正、庄红月忙碌不开时,他们又能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刻版的行列。
六位同学,就这样历史性地汇聚到了一起。他们面临着难以预知的困难,肩负着活跃同学文化生活,让同学们从空虚和无聊中解脱出来的重大使命。
他们拥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一切可能出现的挫折与打击。他们满怀信心坚持到底。因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青年的气质,塑造了他们的性格。
经过一番精心筹备,他们起步了。摆脱了不同思想见解的纠缠,统一了办刊宗旨,克服了一系列阻力,在总编缺席的情况下,由王学普、李妍负责征稿,孙正、庄红月负责审稿、定稿外加改稿,王涛负责校对并油印,他们终于成功出版了第一期小报《余星》创刊号。
看——
……《余星》将为你的闲情逸致增添一束启迪,增一分灵感,使你的高尚情操得到陶冶与升华。
人的自我塑造需要完善。《余星》旨在提高你的文学水平,促你走向成熟……
《余星》广纳各种题材,专门开辟处女地,激发同学的创作激情,为多一些对未来的憧憬,我们只想在中年回味时,能有美好的记忆留存心中。
听——
余为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余为落选考生;
余为我,意在《余星》是我们的报纸……
如此质朴,如此真挚,如此亲切。无需过多解释,《余星》和文学社一下子就成为了大家的朋友,恰如雪中送炭,又似久旱逢甘霖,更胜他乡遇故知。难怪一位同学在其诗句中写道:
“在这遮天的星群里
我找到了你
——一颗闪烁着微光的永恒的星。”
“开拓自己那片蓝天”向大家发出了号召;
“春之路”在我们眼前铺展、延伸;
“小草的赞歌,有志者的论坛”;
“送别”的真情,无不闪烁着同学那一颗颗赤诚之心。
带着春风的气息,告别了辛勤的昨天,脚踏着奋斗的今天,去迎接令人向往的明天。充满活力,溢出旺盛的青春汁液,流淌着年轻的心声。
望着那令人耳目一新、墨迹未干的小报,王涛笑了,这是他苦心期盼的星火。
嗅着那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的油墨味,孙正、庄红月笑了,这是他们辛勤劳作的结晶。
李妍笑了,王学普笑了,这张小报同样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笑得欣慰,笑得开心,笑得畅快,笑得动情。
笑声中凝聚着他们的辛苦、劳累、疲乏、困顿之后的舒心。也融合了努力工作之后的欢娱,以及配合默契时相互敬佩的对视目光。笑出了同学间的真挚友情,也笑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不可避免地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我们的《余星》也不例外。
《余星》刚刚出版,就遭到了一些人的无端非议。诸如“《余星》,愿你闹猫”之类的话语;还有对报上错别字的指责;继而又有对人身的攻击等等,接踵而至。
大家心中感到了压抑。
而他们毕竟是青年。青年,就意味着“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意味着一往无前。
不是吗?
王涛手拿一大叠象征自己心血的报纸,强睁着熬红的双眼,压抑着内心的愤怒,用沙哑的嗓音喊着“同学们,请看《余星》如何闹猫!”把一张张报纸送到各个同学宿舍,并张贴到教室的墙上。
孙正、庄红月含笑面对种种嘲讽和讥笑,不动声色,展现出了时代青年宽宏大量的超人气质。
与此同时,一些同学站出来支持他们,有的则默默地向他们献上自己的稿件。
他们受到了鼓舞,助长了勇气,也增强了斗志。
紧接着,《余星》第二期、第三期又相继问世。《余星》文学社不断向前发展。报纸的内容不断更新,水平日益提高。
从小小的“萤火虫”到古体诗《念奴娇·涿郡怀古》;从人生之“路”到祖国母亲,从春天起步而踏遍万里长城……
大家有感于现实,憧憬于未来,畅所欲言。语言简练,含意深刻。有篇幅短小的散文,有气势磅礴的诗篇,有精炼的格言,也有犀利的小诗,花样繁多,风味各异。
最近,他们又出版了第四期报纸。并跳出了以班为单位的小圈子,把征稿范围扩大到了全校,报纸也向全校公开发行。
此时此刻,《余星》文学社的同学们又在想什么呢?从王涛和孙正的口中,我们得知,他们正准备扩大报纸版面,增添内容,并逐步向社会推进。
我们相信,他们的满腔热情和对同学负责的精神,在不懈的努力下,一定会赢得大家的信赖和尊敬。
愿《余星》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释放出炽热的力量!
闪亮吧,余星!
1986 年 5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