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本栏目以 “口述史” 为载体,通过深度访谈的形式,为您揭开“非遗”传承人的神秘面纱。我们将聚焦那些在时光褶皱里坚守的手艺人,记录他(她)们的基本情况、人生经历,学艺过程、技艺特色、传承现状等,解码千锤百炼的技艺密码,让“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李学芳(右一)作品推介现场
李学芳剪纸工作室
【访谈时间】2025年3月8日
【访谈地点】位于诸城市和平北街的李学芳剪纸工作室
我(采访人,下同):我看到一份资料,您是中共党员。您是什么时候入党的?
李(李学芳,下同):我是2004年7月入党的。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在非遗传承中,要起到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毛泽东像
我:读者最感兴趣的,就是技艺了。您的剪纸技艺有什么特色?
李:形成作品的技艺特色有多种因素。其中有地域的关系,比如,诸城和高密,是毗邻的县市,这两个区域的剪纸技艺有相同之处,但也有着细节的不同。高密剪纸普遍具有浓郁的“金石味”,而诸城的剪纸,这个特色就相对弱一些,但作品从里到外却透着一种聪慧和灵气。
就我个人来说,公众评价说,我把技法融合了,把北方和南方剪纸技艺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剪纸风格,既有北方剪纸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剪纸的细腻婉约。

浪淘沙·北戴河
我:您这个剪纸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呢?
李:这与我拜师学艺有一定的关系。中国北方和南方我都拜过老师,他们不同风格的技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北方的,有早年下乡到诸城程戈庄的青岛老知青山晓岚老师, 2003 年,我拜山晓岚为师;南方的,有景德镇的陶正老师。陶正是“中国唯美剪纸艺术”的创始人。

环境安全

网络安全
我:您作品的题材主要有哪些?
李:我的作品题材广泛,传统的、现代的都有。传统题材有以《兰亭序》《福寿平安》《踏雪寻梅》《毛泽东诗词》四条屏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题材。我尤其注重创作与时代结合的作品,如结合冬奥会创作的《放飞梦想》等。围绕诸城民俗创作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如体现恐龙文化、大舜文化等。红色文化以及 “孝” 文化也引发了我强烈的创作兴趣。

向雷锋同志学习
我:您的代表作有哪些呢?
李:刚才提到的那些,如《放飞梦想》《兰亭序》《福寿平安》《踏雪寻梅》《毛泽东诗词》四条屏等,可以说,都是我的代表作。此外,还有《中国娃》《祝福》等。
我:总体而言,您想通过作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
李:每一幅作品都是有内涵的。我希望我的作品能传递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和祝福。以《放飞梦想》为例,作品借助风筝这一元素,传递出对 2022 年冬奥会的期待与祝福。

兰亭序
我:刚才您谈到您的作品是粗犷与婉约的有机结合,具体到构图上是什么特点?
李:构图也是作品风格的一部分。我尽量做到构图精巧,以《放飞梦想》为例,长卷由12个并排在蓝天翱翔的风筝组成,风筝翅膀上设12生肖,生肖中间有冬奥会标志,上边12个雪花上标注生肖名称,下边雪花上带有世界冬奥会竞赛项目剪影,整体构图丰富饱满、精巧细致。

风筝

交通安全
我:我看到您工作室的凳子上,有一大摞获奖证书。您不用一一列举了,说几个重要的吧。
李:这些年来,我的剪纸作品获奖很多,没数过有多少了。说几个吧。2016年10月,《放飞梦想》入选第六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中国梦·冬奥情”全国剪纸艺术精品展,并被中国蔚县剪纸文化博物馆列入一级收藏;《放飞梦想》荣获第十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民间文艺类三等奖;2018年12月,《中国娃》入选第七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全国剪纸优秀作品展。

庆祝八一建军节
我:您在有关的社会组织中担任什么职务?
李:我现在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担任过诸城市民协秘书长、民协副主席。
我:最早的时候,您的剪纸是跟谁学的?
李:我是诸城市舜王街道程戈庄二村人。我的母亲在农村也算个巧人,大约在我八九岁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母亲学习一些简单的剪纸技艺。我曾经当过老师,2020 年退休。工作期间,业余时间剪纸,退休后就专职剪纸了。2020年设立了“李学芳剪纸工作室”。

王尽美
我:在“非遗”传承中,您参加了哪些活动?
李:除“非遗”进社区、进校园和市“非遗”中心组织的一些活动外,我现在担任诸城市老年大学剪纸课程的教师。老年大学的剪纸班常年开课,我每周去上一节课。
我:听说您还有剪纸论文发表?
李:比较早了,发表了几篇文章,有《精剪巧刻,传承文化》等。

祖国在我心中
我:您现在是哪一级的传承人?
李:大概在2005年,我就调入诸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成为一名专职剪纸老师了。2020年,我被认定为潍坊市级剪纸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级别提高了,要有应有的技艺水平,还要担负起更大的社会传承的责任!
我:谢谢您!

“非遗”进校园
(本文插图的剪纸均为李学芳的作品)


(本栏目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任诸城市枳沟镇党委副书记,诸城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等职。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