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化雪老诗
诵读:胡萍 贺澳程 曹玲
音乐合成:江丽芳 编辑:杨建松
1928年,武汉的革命形势因汪精卫叛变后变得极其恶劣,新军阀制造的白色恐怖把两江三镇搅得乌烟瘴气。
这天下午,年轻的人力车夫刚送完一位客人正想着下一趟生意,就在回头的那一瞥里他看见了一张熟悉的脸。然而他不敢贸然相认,谁知这大街上有没有贼眼,况且这熟悉的后面会不会还有什么?为了谨慎,他有意哼了几句湖南花鼓。

听见熟悉的家乡调,车上的女士抬眼朝前也认出了这位小同乡——王震,湖南铁路工人纠察队的队长。
女士名叫黎杰,中共党员,长沙车站副站长黎湘的妹妹。黎杰眨了眨眼,下车后向右边小巷走去,心领神会的王震远远地跟了过去。
“您搬家了?”
“没找到我吧?”
“是啊,把我急死了。”
“不要紧,你到……”黎杰的声音近乎耳语。
第二天一早,王震就按照黎杰给的地址,走进了华俄道胜银行(今汉口沿江大道161—162号)附近的杂院,突然他看见了阔别好久的“九嫂”。
九嫂名叫王一知,湖南芷江侗人,真名杨代诚。
1921年下半年, 杨代诚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但她没钱不能报到。翌年2月,她进入了上海平民女校高级班,下半年,经刘(shaoqi)介绍,杨代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宣誓那天,她把名字改为“王一知”,发誓同封建家庭彻底决裂。

1925年5月,经瞿秋白推荐,中央派张太雷赴广州担任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廷的助手和翻译,王一知也奉命作为张太雷的助手一同前往,不久两人便在同志们的祝福里结为伉俪。1926年底,张太雷、王一知又随国民政府迁到了武汉。第二年12月12日,张太雷在指挥广州起义时壮烈牺牲,这让王一知受到沉重打击。1928年生完孩子后初重新振作起来的王一知,把儿子张知春送回湖南老家寄养后,转入中共中央机关并潜行来到汉口,化名“九嫂”,住进了一家大杂院,自此开始了长达10年南迁北徙的地下情报工作。就是在这期间,王震经过黎杰找到了失联的九嫂和党的组织。

(张太雷)
在简陋的家中,王一知热情地接待了小同乡,这让王震顿倍感温暖。不久他就采纳了九嫂的建议,与几个同伴一起到桂系投了军,不仅有效地保护了自己,还为革命积蓄了一批有生力量,这才为他后来辗转长沙、武汉等地从事工人运动、地下交通和兵运工作,并参加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下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组织上建议王一知与龚饮冰结了婚,并受命一起从延安回到老家湖南芷江,在那里开了一家书店,一边传播抗战文艺和新文化知识,一边发展组织,但宪兵司令部派人严密监视了他们,导致工作无法开展,他们不辗转回到上海,并奉周恩来之命在市区中设立了三个秘密电台,即李白台、杨健生台和郑执中台,定期与延安的党中央联系,担任情报传递工作。

(龚饮冰)
1942年9月,李白电台不幸暴露,报务员李白(《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原型)被捕了。为了保护同志,王一知不顾个人安危,立即通知另外两个电台的人员赶快转移,并将相关财产作了善后处理,在收回大笔款子交给党组织后,王一知又潜往重庆,继续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1948年底,奉命来到西柏坡的王一知,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接见。翌年2月,在河北平山党中央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都对王一知说:“解放后,可以在共和国中挑选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当周恩来再次问她想干点什么的时候,她诚恳地请求从事教育。所以上海解放时,王一知奉命接管了上海最大的吴淞中学,并担任了该校的党支部书记兼校长。1950年后王一知又奉命北上,以行政8级的部长级身份先后出北京京华中学、北京市第101中学的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但这位体谅国家还很困难的女革命家多次申请把自己的工资下调到12级。
1953年北师大附中二部改为北师大二附中,王一知任校长。周恩来总理到这所学校视察时,提出“干部子弟特别是高干子弟,应与工人子弟打成一片”的要求,于是从1955年起北师大二附中改为普通中学。王一知建议把学校命名为“一○一中学”,她说:“如果说过去有成绩,那就用‘一○○’来表示,‘一’是新的起点,让我们从‘一’开始”。她就是这样一位永远不躺在功劳簿上的拼搏者。
1981年,在中学校长的岗位上埋头苦干了30年、曾任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副主席的王一知光荣离休。
在30年的教师生涯中,她为祖国培养了以李铁映、伍绍祖、施光南为代表的一大批栋梁之材,也留下了诸如《我们目前的政治斗争》《废除娼妓制度》《妇女解放与劳工解放》《空前的妇女大运动》等文章,以及《忆太雷》《纪念向警予》《五四运动引导我走向革命》《回忆李大钊二三事》《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回忆蔡和森》《永不消逝的怀念——忆李白》《我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等革命回忆录。
今天,伟大的九嫂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那伟大的人格与精神将会永垂不朽!

作者:化雪老诗,中学教师,江夏文化学人。
诵读:胡萍,女,中共党员,现任江夏区委社会工作部科员,江夏区妇联第四届执委。
诵读:贺澳程,毕业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工作者。现任文化路中学七年级(6)班主任导师兼语文教师,拥有两年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凭借扎实的文学功底与跨学段教学经历,形成"以文化人,以情育人"的教学特色。
诵读:曹玲,江夏区文化路中学七年级(6)班学生,爱好绘画、音乐,曾获校“三好学生”,校“文明学生”等荣誉。
音频合成:江丽芳,江夏区文化路中学七年级年级组长,优秀教师,江夏区百优班主任,区“新长征突击手”,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劳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2024年荣获“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荣誉称号。《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铁马豪歌平台三年阅读录逾一亿七千多万。
图片采自网络


主办单位:江夏区文化路中学
支持单位:江夏区妇联
省朗协语言研究与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