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66期 总第960期
神秘的驼峰航线53号坠机
(纪实文学)
作者 : 周伯媛
1942年5月,中国人民的抗战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日军占领缅甸,彻底切断了中国接受外援的通道。在抗战物资尽乎枯竭的困境下,经中国政府积极努力求助后,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帮助下开辟了一条从印度阿萨姆邦经缅甸北部到中国云南的“空中走廊”,全长约900公里。由中国航空公司和美国陆军航空运输队,不分昼夜地为中国坚持抗战紧急抢运战争物资。每天在这个航线上飞行的飞机,中国航空公司最少有25架,美国陆军航空运输队最少有100架。最繁忙时,飞行人员一天飞行3个来回。可是,日本人针对这一情况,迅速派出他们的陆军第5飞行师团战斗机队进驻缅甸密支那,专门拦截、攻击我方运输机群。同时在我方飞机最容易通过的高黎贡山风雪丫口处驻扎高射炮连队进行攻击,致使我方飞行航线被迫向不利于飞行的北部移动,不得不飞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致使飞行高度常常逼近当时飞机的飞行极限高度7600多米。由于山峰太高,飞机在最大载重情况下的飞行高度又受限,以致达不到最大飞行高度,只能在山峰中间绕行穿梭。这条飞行航线就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危险的飞行路线。那些复杂危险的山峰对于飞行员来说,就像骆驼的驼峰。飞行员们形象地把这种就像表演杂技一样的危险飞行称为穿越驼峰,把这条航线称为驼峰航线 。
驼峰航线的运行时间,从1942年5月到1945年日本投降共三年多。此间中美两国的飞机共飞行8万多架次,从印度抢运到中国的枪械、药品等抗战紧缺物资80多万吨。从昆明运输到印度,作为中国向美国贷款的抵押物,云南个旧生产的锡锭,以及猪鬃等十多万吨。从昆明运送中国远征军34000人,他们到印度接受训练后,从缅甸反攻打回国来,取得14年抗战中第一次全歼日军,收复国土的胜利。
探访53号坠机。
我们“两航”后代寻访父辈抗战足迹的团队,从泸水出发经过两天的路程终于于2024年1月13日到达了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片马镇片马村,专为寻访抗战中的中国航空公司第53号运输机坠机残骸建设的纪念馆而来。
被依照原样重新组装恢复形状的53号飞机,一身疲惫,满面沧桑,静静地停在纪念馆中央。其机翼和机身上用白色标明了代表中国航空公司的“中”字,机头和机尾则分别标注代表它当年所属的中国航空公司驼峰航线上飞行的约120架飞机中的排列序号“第53”。
玻璃展柜里分别摆放着变了形状、严重锈蚀、复杂无比的两台发动机、两只仪表盘、一部电台、当年飞行员使用过的眼镜、钢笔、轮胎…… 我们团队中来自北京的浓爱楧、天津的沈延康、香港的徐秋雯三人的父亲,是当年驼峰空运时期履职于中国航空公司驻印度汀江机场做修理、保养飞机工作的职员。香港的林苑、上海的龚启鑫两人之父还是专修飞机发动机的工程师。由此,他们对这架飞机的感情格外深,蹲下去,站起来,弯下腰又仰起头,轻轻地慢慢地移步,聚精会神地盯着飞机发动机及零部件观看,久久不肯离开,专心程度感人至深。我观察到他们的面部表情严肃凝重而深情,仿佛是透过这些饱经沧桑的陈列展品,看到了他们当年年轻英俊的父亲们在飞机上灵活、敏捷、专注地进行保养、修理各个部件,为赶走侵略者不分白昼,流血流汗的情景。同时还通过父辈们亲手组装、维修的带有无数信息量的老物件,向他们穿越传达:今天,我们的祖国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国防力量强大,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你们当年的牺牲和付出值得了!
同行的刘福生先生欣喜地发现,在精心保管的陈列柜中,除53号飞机自身的零部件外,有架他亲手制作的该机(C--53)航模。被一个曾在驼峰航线上飞行的美国老兵,为感谢当年飞机失事后,怒江两岸中国军民的救命之恩,购买后捐赠在这里展出。面对静立展柜中的航模,又听刘老悄声讲述这个航模曲折的制作过程,我的心情无比愉快。一架小小的飞机模型,承载的竟然是80年前中美两国人民相互帮助的史实,以及延续至今的真诚友谊,我们的心中对航模和航模专家的敬意也陡然增加。
作者 周伯媛
主播 萧沣
*~~~*~~~*~~~*~~~*
栏目编辑部
顾 问 毛诗奇 邓耀泽
李敦伟 杨振昆
编 委 毛诗奇 李敦伟 曹立萍
真 真
主 编 曹立萍
副主编 真 真
常驻作者
毛诗奇 欧之德 杨振昆 邵春生
周艳珍 真 真 杨艳秋 孙大虹
李文选 张家贵 苏建华 陈怀志
高春林 王礼贵 李敦伟 杨杭澄
任恩扬 曾玉龙 高国斌 姚顺忠
龚太美 胡连勇 耿 良 陈吉生
段 锡 段飞虎 陈 杰 徐宽叙
阿佤一枝花
常驻主播
邓耀泽 文 鹤 燕 子 赵 文
左莉明 一 萍 汪玉丹 刘 敏
秦 芳 杨艺琳 萧 沣 月满西楼
桥边红药
本栏目是一个公益文学园地,欢迎文学爱好者投稿,投稿文章以诗词、散文、杂文、科普、故事、微小说、时事评论等原创作品为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方向,不得涉及政治、宗教。拒绝低俗不雅文字,作者应对文章内容负责。本栏目为作者和主播提供公益休闲娱乐文艺平台,作者、主播、编辑均无稿费报酬。
若2个月后仍未发布的稿件作者可另行处理。
翰墨无食能养性 诗书非药可医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