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该忘记!
(四)
念奴娇·咏丁宝桢
晚清黯处,恶潮摧国脉,阴霾凝雾。幸有丁公擎大纛,直面祟邪清腐。智毙权阉,革新洋务,德义昭今古,蜀川齐鲁,惠恩千万众庶。
两袖满是清风,毕生俭朴,廉洁心如故。身后萧然无长物,唯遗盛名堪暏。逝后山东,万民祈葬,百姓情难负。英魂不朽,颂歌千古倾慕。
注: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晚清名臣,入祀贤良祠,并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丁宝桢生于 1820 年,彼时晚清深陷泥沼,风雨飘摇。他凭学识踏上仕途,一心救国救民。在山东任职时,勇斩权阉安德海,尽显无畏与刚正;全力治理水患,日夜坚守一线,保障百姓平安,深受当地民众爱戴。1876 年赴川蜀任职,他大力整顿吏治,致力于廉政建设,严惩贪污腐败,官场风气为之一新。同时改革盐政,打击私盐,降低盐价,让百姓受益。他积极兴办洋务,曾创办山东、四川机器局,推动了当地近代工业的发展。1886 年丁宝桢于任上离世,享年66岁。齐鲁万民祈葬其于山东,当灵柩运至济南时,当地绅士百姓争相“郊野祭吊”(墓于现济南历城区全福立交桥东)。丁宝祯一生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却留下了不朽功绩与高洁声名,被后世铭记、敬仰。词依《钦定词谱》苏轼体。
乐水
2025年3月13日
浅析:这首《念奴娇・咏丁宝桢》生动地刻画了晚清名臣丁宝桢的形象。开篇 “晚清黯处,恶潮摧国脉。阴霾凝雾”,营造出风雨飘摇的时代氛围,更衬出丁宝桢 “擎大纛” 的可贵。“智毙权阉,革新洋务”,短短数语,概括了他不畏权势、勇于改革的壮举,彰显其果敢与远见;“德义昭今古,恩惠千万众庶” 则盛赞其品德与对百姓的恩泽。下阕着重描绘他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的品质,“身后肃然无长物,唯留盛名堪睹”,令人动容。结尾以山东百姓祈葬及 “英魂不朽,颂歌千古倾慕”,侧面烘托出他深受爱戴,表达对其无尽的缅怀与敬仰,全词情感真挚,将丁宝桢的功绩与品德展现得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