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战,瀛雨堂主,1957年出生于陕西兴平。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人民武警工程大学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教育学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画家艺术研究院山水画院执行院长、西部新闻文化艺术研究院书画研究院常务院长。曾任全国第六、七、八、九、十届美术院校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出版有《李百战画集》、《李百战花鸟画集》、《中国当代画家 李百战山水画集》和论文集《丹青絮语》。有五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美展;十余件作品曾获全国及省级以上美展特等奖和一、二等奖或优秀作品奖;荣获2013年度风云人物杯“艺术成就奖”金奖。作品《陕北秋色》获得第二届风雨人物杯艺术成就奖金奖。1996、1997年曾两次中办邀请赴中南海作画,其中山水作品《西岳何壮哉》(126cmx256cm),《终南秀色》(96cmx190cm),《江山万里图》(144cmx366cm),《终南劲颂》(126cmx256cm)分别被中南海及人民大会堂收藏并悬挂。多年来,在全国美术及其他类报刊发表作品约400多幅,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及联展。
在陕西美术界,西安美院李百战教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在山水画领域独树一帜。近日,笔者有幸走进李百战工作室,拜访了这位备受尊敬的教授、陕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一同探寻他笔下山水画的独特魅力与艺术真谛。
踏入李百战教授的工作室,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艺术气息。四壁挂满了他的山水画作,或雄浑壮阔,或空灵清幽,每一幅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关于自然与人文的故事。
初识李百战教授,他那温和而谦逊的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与教授的交谈中,了解到他对山水画的热爱源于儿时对家乡山水的耳濡目染。那些质朴而灵动的自然景致,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积累,这颗种子逐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他对山水画艺术的执着追求。
李百战教授的山水画作品,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画作注重对山水精神的把握,追求“气韵生动”。在《秦岭幽韵》这幅作品中,层峦叠嶂的山脉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细腻的笔触将山体的质感和层次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中,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飞鸟在枝头穿梭,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和谐。教授巧妙地运用笔墨的浓淡干湿,营造出了一种空灵清幽的意境,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秦岭山水的独特韵味。
在创作过程中,李百战教授始终秉持着对传统山水画技法的学习与创新。他深入研习古代山水画大家的作品,汲取其中的精华。但他并不满足于传统的技法,而是积极探索创新之路。他将现代审美观念融入到山水画创作中,线条更加简洁有力,色彩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技法上的创新,李百战教授还非常注重作品的文化内涵。他认为,山水画不仅仅是对山水的描绘,更是画家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与表达。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能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轩辕庙寻古》这幅画,通过描绘轩辕庙的建筑和周边的山水景色,引发人们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
在与教授的交流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他对山水画教育的重视。作为西安美术学院的教授,他致力于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绘画经验和学术理念传授给年轻一代。他强调,学习山水画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技法,更要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敏锐的观察力。他鼓励学生们走出画室,到真山真水中去写生,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灵感。
李百战教授对陕西中国画研究会的工作也充满了热情。在他的带领下,研究会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为陕西的中国画画家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陕西地区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和喜爱陕西的中国画作品。
李百战教授以其精湛的技法、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对山水画艺术的执着追求,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山水画世界。相信在他的引领下,陕西的山水画艺术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而他所蕴含的艺术精神也将激励着更多年轻画家不断前行。
编辑:李铁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