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超先生的新著《云湖钩沉.故园》出版了,有幸在他家先睹为快。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一头扎进云湖悠悠岁月与风土人情之中,率先领略到独特的云湖风情,宛如走进了一座“历史大观园”。书中洋洋洒洒30万字,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情,将云湖风貌描绘得美轮美奂、淋漓尽致,这也让我对这片神奇的土地愈发神往。
志超先生是云湖桥镇响石村人,石牛坝、梅子塘的山水如同一位慈爱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滋养他长大成人。年少时,他深受父母的熏陶,养成了勤劳纯朴的品质,对劳动充满了热爱。在校园里,他认真读书,成绩优异,对文学更是酷爱至极,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参加工作后,他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利用各种机会,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充实着自己。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里,他始终坚守岗位,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在人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西望云湖是故乡。”云湖,是志超先生心心念念的家乡,是他灵魂深处永远的港湾。这份对故乡炽热的爱,贯穿了他的一生,也融入到他的每一部作品之中。
他对故乡情有独钟,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曾为母校烟山中学的校刊《青山深处的梦》作序,字里行间满是对学子的殷切期望,激励着他们奋发有为。他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的文化建设。为了创建云湖桥镇文联,他四处奔走,不辞辛劳,精心指导,使湖南省首家乡镇文联落户云湖桥。
他心中时刻惦念着家山故土,对湘绮楼更是情之所系。为了弘扬诗词国粹,打造湘绮文化品牌,他以身作则,秉承湘绮遗风,带头进行诗联创作。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倡导成立湘绮楼诗社,并在众人的盛情邀请下,屈就首任湘绮楼诗社社长。在诗社里,他和李建国等农民诗人一起交流创作心得,共同举办采风活动,把诗社办得风生水起,让诗词文化在云湖桥镇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赵志超(中)与云湖桥镇党委书记谭鸿斌(右二)及崔尧光(左二)等湘绮楼诗社成员合影。
为了将云湖桥镇打造成“中华诗词之乡”,他多次陪同中华诗词学会和省、市诗词协会的领导、专家到云湖桥采风、调研和指导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积极出谋划策,提供各种支持,为云湖桥诗词文化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使之呈现出“湘绮田园吟雅韵,山花烂漫满云湖”的繁荣景象。
志超先生退休后,并没有选择在家安享晚年,而是更加意气风发,全身心地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云湖桥镇成立了同心乡贤理事会,他被大家推举为会长。他为远方的游子积极搭建起联谊联心的桥梁,开展“引老乡、回家乡、建家乡”活动,为家乡建设出谋献策、牵线搭桥。在外的游子们被他的热情所感染,纷纷积极响应,齐心协力,主动为乡村振兴竭诚尽智,为助学扶贫慷慨解囊,为修桥铺路争资争项,取得了显著成效,让云湖面貌焕然一新。
而《云湖钩沉•故园》这本书,更是倾注了他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为了完成这部作品,他耗时两年多,深入家乡的每一个角落,走村串户,与乡亲们促膝长谈;探究古今轶事,了解原委根由,网罗趣味奇闻,凝神发掘整理,了解每一个故事的原由,将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文化瑰宝一一拾起。他凝神聚力,汰沙淘金,对搜集到的资料认真整理,力求拾掇无遗。终于,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这部饱含深情的作品得以问世,于今年2月由河北音像出版社出版。多年的心愿终于变成了现实!
云湖桥山清水秀,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通往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的东大门。放眼望去,云湖桥山川锦绣,风光旖旎,让人不禁心生向往之情。《云湖钩沉•故园》这本书情怀满满,每一页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字里行间光流溢着自然的美、人文的美和历史的美。它就像是一部关于云湖桥的百科全书,涵盖了云湖桥的方方面面。

《云湖钩沉•故园》环衬
它是云湖地方志,承载着云湖桥“一方之全史”。秀美的山川,潺潺的流水,连绵的山峦,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承载着乡土风情,那些独特的民俗、质朴的民风,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情;还承载着神奇传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它是云湖人物志,王闿运、王明山、王香浦、卢冬生、庞人铨、庞人键、盛德亲,还有航天英雄汤洪波……这些云湖桥镇的英才,在先生的笔下栩栩如生。先贤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云湖桥人奋力前行。
它是云湖地名录,云湖桥、七里铺、山塘湾、湘绮楼、清风亭、茶铺子、燕子窝、寒婆山、史家坳……一个个鲜活的地名背后,都藏着一段段动人的乡土故事和历史掌故,这些故事和掌故脍炙人口,成为了云湖桥人心中永远的记忆。
它是云湖特产集锦,飞轮灵芝猪、烟山土鸡、山塘鱼、麒麟瓜、脐橙、绿茶、大红椒……这里的特产繁多,绿色环保,味道可口,让人回味无穷,也成为了云湖桥的一张张特色名片。
它是云湖新美画卷,云湖天河、楠竹长虹、石牛横渡、英雄关、云峰庵、灵官庙、高露山、“涟滨四景”……这些景点秀丽多姿,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两年多来,赵志超先生倾情挥毫,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融入到文字之中,将声情并茂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全书99篇文稿,分为九个单元,足见久久为功之效。且看:“山水清音彰雅意,虹桥遗梦为民谋。胜迹寻幽沧桑话,地名索隐奇趣究。物产撷英多富有,银河帆影通五洲。千秋佳城皆玄妙,乡土故实乐民讴。故园新貌展鸿猷,梦笔生花领潮头。”
赵志超等走访崔尧光与夫人创建的“书香之家”
总之,《云湖钩沉•故园》亦文亦史,文史结合,相得益彰,充分揭示云湖桥的文化底蕴。它是最珍贵的历史资料,是人们探寻云湖桥前世今生的一扇窗口,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乡土教材和大众读本,是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历史大观园。通过阅读,能让每一个读者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到云湖桥的千年风华。
感谢志超先生用文字为异乡游子筑起了一座永恒的精神家园,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能从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找到自己的根。感谢志超先生为读者提供了值得品味的文化大餐,让我们在享受文字之美的同时,能感受到云湖桥的独特魅力。诗曰:
云蒸霞蔚灿华天,湖映凌波耀日鲜。
钩出千年今古事,沉迷百里梦魂牵。
故乡独特风情雅,园地新奇巨制篇。
焕发三湘皆妙品,彩腾万象大观园。
写于2025年3月13日
作者简介:崔尧光,1944年8月生。1964年招干入党,历任烟山公社团委书记、党委委员、人大主席等职,2004年以正科级退休。退休后积极投身文化建设,曾任云湖桥镇文联常务副主席,湘绮楼诗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党支部书记,系湘潭市诗词协会会员。曾与家人共同创建省“书香之家”、市“楹联文化之家”等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