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建平作广东省文化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3月9日,广东省文化学会第六届会员大会举行,158名会员出席会议。本次大会,省文化学会根据章程和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机构。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原副总编辑周建平博士当选(连任)会长;宋俊华任常务副会长;江冰、毛少莹、杨建华、孙启军(兼法人代表)、刘国华、徐枫任副会长,李莉文任秘书长。
周建平博士向大会作《广东省文化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会员:
受理事会委托,我谨向大会作广东省文化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请大家予以审议。
广东省文化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于2018年换届后成立。在省社科联、省民政厅领导下,全体会员凝心聚力,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为繁荣广东文化事业、推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正确方向: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智慧力量
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社会组织的各项政策法规。学会党组织发挥坚强领导作用,在组织、管理、调研、学习等方面,团结、引导、活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主题宣讲成绩突出,举办讲堂取得实效。充分发挥学会智库优势和活动策划组织优势,举办了高端学术论坛,引领学会学术研究良好风气;承接各级党委和政府委托课题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成功举办了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会曾多次被广东省社科联评为先进学会,成为全省社科类最具影响力的社团组织之一,2023年获评“全国社科联优秀社会组织奖”;学会会长获评“2019年度全国社科联优秀社会组织工作者”。
二、发挥科研优势:以文化为魂、学术为根,为广东文化强省出谋划策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承接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课题研究取得实质性成果,如省委宣传部课题《广东省文化产业调研报告》、省政府参事室课题《文化赋能绿美广东》等;
二是深入社会调查,提出对策建议。学会专家提交的《关于切实推进“广东文艺评论提升计划”的建议》《关于切实提升广东百姓宣讲水平的建议》《关于切实把“雅村文化空间”打造成为广东文化精神新地标的建议》等建议,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并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三是举办文化高峰论坛。2021年,广东省文化学会获得马兴瑞省长特批的“扶持省社科类基础科学学术性社团发展项目”专项资金支持,成功举办“社会组织讲好中国故事——2021广东文化论坛暨学术年会”,出版《“社会组织讲好中国故事——2021广东文化论坛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下集)。为党和政府的文化决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为建设广东文化强省添砖加瓦。
三、坚持守正创新:主办系列高水平文化讲堂,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秉承高端人文精神,领略名家风范,分享智慧心得,大咖讲常识,分析家事国事天下事,引领新的思考与生活方式。学会与南沙区等合作单位共同打造高端文化讲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确保讲堂内容健康、导向正确、正面效果突出、得到社会认可。“大咖人文讲堂”“文艺大家讲堂”“红棉学堂”等取得成功。围绕国学经典、岭南文化、非遗文化、考古、民间艺术、音乐艺术、文化产业、文博、AI时代、国际金融、公共文化等内容进行讲授。星光熠熠,满堂生辉。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斯奋、著名作家、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章以武,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岗,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非遗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宋俊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苏炜、广州大学教授曾大兴、罗宏、王元林,著名考古学家黄淼章,著名作家、民间文艺专家曾应枫,文化学者毛少莹研究员,文史专家罗韬、北京大学博士、高级编辑陈桥生、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江冰,星海音乐学院教授王少明,华南理工大学金融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徐枫教授、著名作家梁凤莲博士、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蒋文端等名家、暨南大学副教授王学文、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刘敏等做客讲堂。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广东文化品牌。
四、坚定文化自信,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主题宣讲取得突出成绩。
理论宣讲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有效手段。理事会坚持把积极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宣传普及的范围广度不断延伸作出努力。学会拥有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宣讲团成员以及地市宣传部宣讲团成员,拥有一批著名的社科类专家学者资源,经验丰富,阵容强大。探索“把理论变为故事,用故事承载思想,以思想激发情怀”的宣讲方式。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文化自信与文化使命”、“意识形态与文化软实力”“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等,弘扬主旋律,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和文化发展战略深入人心。
曾大兴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作为主讲嘉宾讲授岭南文化,罗宏教授在中宣部文艺局、湖南省委宣传部的专题研讨会上宣讲红色文化与家族文化;王倩作为中宣部《好记者讲好故事》宣讲团成员在全国各地巡讲;会长作为参与中宣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学习读本》执笔,特邀为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中国音协、中国摄协、中国曲协,中央文化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等单位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专题宣讲,应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贵州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宣传部、广东省委宣传部等邀请在全国各地宣讲超过百场,人民网、《学习强国》作了专门报道。
五、坚持品牌战略:创意争锋,结合重大节点打造高品质系列文化活动。
学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非营利性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照规定的权限、条件和程序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坚持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体现先进性、代表性和时代性。学会与羊城晚报社、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省电影家协会、中共广州市南沙区委宣传部、白云区委宣传部、天河区委宣传部等联合主办文化品牌活动,取得成功。
1.“红色日记征文活动”(连续成功举办六届)。结合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等重大节点开展主题征文活动,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一张靓丽的广东文化品牌,得到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办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2.“读经典,写笔记——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活动(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开展“读经典,写笔记——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活动,旨在发挥学会优长,进一步创新读书活动,营造全社会“多读书、读好书”培养阅读风尚、营造浓厚书香氛围,打造广东阅读活动品牌而开展的读书活动。该项活动稿件多、质量高、影响大,取得显著的社会效应,对营造书香氛围,促进文化繁荣发挥积极的作用。
3.“乡村振兴故事征文活动”(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学会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乡村振兴故事征文活动”。征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最美乡村、红色文化、非遗发掘、乡村教育、新农人、农业经济等故事,为我国乡村建设筑好文化基石、激发乡村振兴文化动力。通过征集广大民众的故事,“新时代新农村”“新农人新时尚”“新发展新故事”等主题,包括最美乡村、扶贫故事、村干部风采等。以故事的形式立体呈现乡村的变化,真挚地讲述“我”与乡村振兴的故事,或分享身边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动故事和先进典型,记录乡村振兴的历程和成果。活动在全国产生热烈反响。
4.学会的“雅村文化空间”。文化,让人生更优雅;雅村,让文化更亲近!文化在雅村,艺术在雅村。“雅村文化空间”是由广东省文化学会、广州图书馆、雅村文化公司共同打造的系列公益讲座,十年来筚路蓝缕,雅村公益铸辉煌,已经成功举办238期,成为广州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几年疫情,副会长单位、各大专委会面对在严峻的挑战,同心协力,全力以赴,沉着应战、发挥聪明才智。线下不行线上干!东方不亮西方亮!堤内损失堤外补,八仙过海显神通!踔厉奋发,创造佳绩。
六、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学会高质量发展。
学会党支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着眼履行党的政治责任,紧紧围绕党章赋予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政治核心作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建立健全确保学会支部建设质量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学会党建的质量,在推动学会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重行重效。
学会党支部按照社会组织管理新规,制定修改系列管理规范,如《广东省文化学会专业委员会等分支机构管理试行办法》、《学会微信工作群管理办法(试行)》等,端正风纪,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掌握各专委会、直属机构、副会长单位发展和建设情况,分类指导,民主办会、规范办会,确保学会健康发展。不断加强内部管理,逐步建立健全财务、人事、资产、档案印章证书、活动、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管理等制度,规范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品牌建设。引导专委会依据章程、业务范围和自身专长优势,开展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特色服务,形成更多有竞争力的服务品牌。加强诚信自律建设,贯彻落实诚信承诺制度。
不忘初心,展望未来。所有这些成绩,离不开省社科联、省民政厅的悉心指导,离不开专家顾问的关心与支持,离不开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坚守阵地,做优秀文化的继承者。
开拓创新,做文化强国的建设者。
扎根沃土,做中国故事的传播者。
报告完毕。谢谢大家!

左起:李莉文、徐枫、毛少莹、宋俊华、周建平、曾应枫、江冰、孙启军、杨建华、刘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