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在建城的2200年历史中,有它独特的风水布局:背靠云山,面临珠江河,构成云山珠水。我们700多年古村中梁氏大宗祠的一副对联更能表述清晰。
上联:云山高照壁
下联:珠海尽归怀

建村700多年历史的土华村梁氏大宗祠对联
古城广州有交织的河涌穿过,广州市民记忆中最清晰是东濠涌和西濠涌。这里就说东濠涌被遗忘的往事。
东濠涌上说濠泥

东濠涌原是旧广州城区的护城河,现在属越秀区地段。昔时的东濠涌是一条又窄又脏的臭水涌,涌底沉积着厚厚的、乌黑的、松软的淤泥,每到夏天太阳照射,温度升高亦或是天气变化,乌黑的涌底淤泥释放出很多带臭气的泡泡,沿河两岸臭气熏天,路人掩鼻急急而行。后来四乡农户寻找肥田资源,想到何不把东濠涌淤泥捞回去作田地基肥试用?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四乡农户陆续摇着木船带着特制戽斗工具来到东濠涌捞濠泥作农家田地基肥。当初农户先是用在那些水生作物:莲藕,马蹄,茨菇,菱角田上,效果不错。进而用到一年两造稻谷禾田上,开耕前期基肥。那时农村单门独户生产力薄资金紧缺,只能是依靠开源节流,利用东濠涌的濠泥作肥料应运而生。紧接着四乡农户甘蔗田,果园农户,远至东莞,增城香蕉园的农户也从远道摇着木船争先恐后来东濠涌捞濠泥。
傍晚时分,各捞濠泥的船尾挂起防风桅尾灯仍在日亱落力捞濠泥,船尾桅杆上的防风灯随着捞濠船左右摇动,形成东濠涌在漆黑夜晚一片闪烁的夜景。四乡农民乡音各异混合在起,从不认识到互相照应,场面十分壮观。
当年土华乡(村)长黄继祖曾写下感叹东濠涌捞濠泥给农田作基肥的顺口溜:
农村垃圾吾(不)肥
猪,牛,羊粪不多
若要肥田又增收
唯有东濠捞濠泥
春雷隆隆响
清明時节到
农家东濠捞肥忙
春耕快牛加一鞭
捞船濠泥帮大忙
夏收粮仑堆上樑
我们四乡农民兄弟人善质扑对东濠涌濠泥情有独钟呢……
东堤果菜栏轶事
提起当年东堤果菜栏老广州无人不知,那时东堤果菜栏承载着四乡农民兄弟的水果,蔬菜销售转运,亳不夸张地说:东堤果菜栏买卖交易牵动着四乡农民兄弟生活支柱。
沿珠江河广州有三间这样的果菜栏:东堤果菜栏,南华果菜栏,永兴街果菜栏。尤以东堤果菜栏占地面积大,水,陆交通便捷。东堤果菜栏交易场地宽阔舒展空间大,果菜交易双方买,卖货手精明利落双方满意,自然口碑好生意十分红火。
清晨一艘艘满载着四乡农民兄弟果菜,香蕉船只迎着晨曦破薄雾摇着木船赶往东堤果菜栏赶早市卖个好价钱。
东堤果菜栏除了水路交通便捷外陆路同样占有地位子之宜,凭借着不远的地方就是"广九火车站",这里人流络绎不绝,返港的、回乡探亲的都会到果菜栏附近的果摊档买些新鲜水果当手信,正好也带旺了周边人流消费。
天刚蒙蒙亮,又一船满载着新鲜水果木船靠果栏码头,精明的果栏卖货手惯于他职业敏感,十分醒目,三步并作两步马上跃上果船,查看果品种类和装果萝筐宝号标记,然后核点货品质和数量一一记录着并大声报知果栏账房记录,然后用外人听不懂的果栏行话与买方货手一问一答讨价还价交易。他们用的行话细心人也记录下来是这样的:芝,神,斗,苏,马,零,牛,庄,弯,响共十个语音,代表1一10数字。此时代表买、卖双方货手高声反复讨价还价,唯帳房先生聚精会神聆听着並能清晰记录着每一笔交易名号,因为果栏规矩是收取买,卖双方佣金的。隨后货主到帳房交葛完毕收得货款各自回船筹划着要补缺那些家里生活用品,轻快地摇着木船顺风顺水归家心切。
一路上细忖測着下一批农产品什么时候可以卖个好价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