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游华夏大好河山
诗 / 廖尚光
(一)红旗渠
绝崖凿就一渠奇,好似银河落岭西。
贵水奔来生命济,世间赞赏此诗题。
(二)长城
峻岭蜿蜒气势巍,昂然傲立显国威。
环球震撼惊寰宇,万里长龙不可摧。
(三)千岛湖
一湖千岛韵姿娇,秀色神奇意自豪。
鱼跃清波肥且壮,风光独好颂丰饶。
(四)长江三峡
云绕悬崖景万千,浪涛奔涌势如川。
英才代出护华夏,浩气长存丈义传。
(五)舟山群岛
东海藏兵千岛连,风光旖旎韵绵妍。
普陀山上满灵气,天险雄军卫海安。
(六)东福岛游泳
福岛晨晖映海珠,碧波畅泳意心舒。
忽逢浪涌千钧力,安抵滩头劲特殊。
(七)大运河
苏河岸畔望长流,隋代开河功绩留。
壮举惊人惊浩宇,至今润泽益千秋。
(八)黄鹤楼
昔传仙鹤此中留,舞影蹁跹生意稠。
驾鹤仙翁何处去,空楼独耸望江流。
(九)西湖
雨润湖光翠色新,亭桥倒映梦氤氲。
四时景美皆成画,千古传说更入神。
(十)桂林
人间胜境韵悠长,山水甲名天下扬。
多彩桃源天下慕,畅游仙景醉心狂。
(十一)滇池
水映波光幻若仙,西山卧女影如眠。
遥观绰约风姿秀,近赏方知是美娟。
(十二)黄山
仙山揽胜心陶醉,飞瀑悬流喜巨风。
云海松涛如画美,不游此景枉今生。
创作于:2025 年 3 月 18 日
作者简介:
廖尚光,男,贵州省黄平县人氏。中共党员,公务员,大学文化,曾任党校老师,理论教员。两次参加黔东南州委.遵义地委党校哲学理论班的学习,也参加过不贵州师范大学承办的.由中央党校教授主讲的哲学研究课。还参加遵义地委党校主办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等理论课的研究学习。热爱诗歌,曾任州级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有许多诗词楹联发表在国家级.省市州地级诗刊报纸上。创作有诗歌一万多篇。将出公开版诗歌集《诗海探奇》一书,精编诗歌三千多首。现为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州级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州级舞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州老年大学主任科员,州老年大学诗词讲座课班主任兼老师。二十多年前被中华诗词研究会资格评审委员会授予《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
廖尚光先生的《壮游华夏大好河山》十二首组诗,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全景式展现了中国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壮丽画卷,既有传统诗词的格律之美,又蕴含着对山河的深情礼赞。以下从几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主题架构
组诗以"壮游"为线索,选取十二处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坐标(人工奇迹、历史遗迹、自然奇观),构建起时空交织的立体图谱。从北方的红旗渠到南方的桂林,从古代的大运河到当代的东福岛,形成纵向历史纵深与横向地理跨度的双重叙事。
二、意象营造
1. 数字意象:"一渠奇""万里长龙""一湖千岛"等数量词强化视觉冲击,凸显工程规模与自然伟力。
2. 动态隐喻:"银河落岭西""浪涛奔涌势如川"等比喻赋予静态景观以流动感,形成时空对话。
3. 色彩铺陈:"翠色新""影如眠"等色彩词构建出层次分明的视觉体系,体现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追求。
三、历史维度
诗中融入多个历史符号:隋代大运河、宋代黄鹤楼传说、普陀山佛教文化等,将自然景观与文明进程有机融合。如《大运河》一诗,通过"隋代开河功绩留"的历史回溯,赋予河流以文明传承的象征意义。
四、哲学思考
1. 天人关系:在《黄山》中"不游此景枉今生"的感叹,体现传统"乐山乐水"的生命哲学。
2. 时空辩证:《西湖》中"千古传说更入神"的表述,展现自然景观与人文记忆的相互生成关系。
3. 家国情怀:《长江三峡》"英才代出护华夏"的笔触,将自然伟力与民族精神联结,升华为爱国主义诗篇。
五、艺术特色
1. 声韵之美:严格遵循平水韵,平仄相间,对仗工整。如《长城》中"峻岭蜿蜒"对"昂然傲立",展现格律严谨性。
2. 留白艺术:《黄鹤楼》末句"空楼独耸望江流",化用崔颢诗意而余韵悠长,体现"不写之写"的美学追求。
3. 通感运用:《千岛湖》"鱼跃清波肥且壮"将视觉与触觉结合,增强画面感染力。
六、当代价值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组诗通过传统诗词形式重绘山河图谱,既是对自然遗产的文学记录,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诗意诠释。如《滇池》"水映波光幻若仙"的描写,暗含对生态保护的礼赞。
总体而言,这组诗以古典格律承载现代性思考,在时空交错中构建起民族精神的诗意坐标,既是个人壮游的情感结晶,也是新时代的山河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