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飞翔
文/崔云生(山东)
看那蓝莲花
在自由的天空开放
我也想变成一只鸟
飞到蓝莲花身旁
看那蓝莲花
在天空上自由开放
我也想变成一只鸟
飞在蓝莲花身旁
哦 都是自由的
在自由的天空飞翔
能看到辽阔的山水
能晒到温暖的阳光
哦 都是自由的
在天空上自由飞翔
能听到真实的心跳
能触到新鲜的思想
诗评
《自由飞翔》以澄澈的意象和童真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自由王国。诗人通过"蓝莲花"与"飞鸟"的双重意象,完成了对自由本质的哲学追问。以下从三个维度展开赏析:
一、意象解构与精神图腾
蓝莲花作为核心意象被赋予双重属性:既是"在自由天空开放"的植物,又是精神图腾的象征。这种矛盾并置打破了传统莲花意象的静态美,使其成为动态的自由符号。飞鸟的拟人化转化("变成一只鸟")暗含着对现代文明束缚的挣脱,诗人通过"飞到蓝莲花身旁"的执念,将物理空间的抵达升华为精神境界的趋近。
二、自由的双重向度
诗的后半部分实现了自由内涵的哲学裂变:"辽阔的山水/温暖的阳光"指向自然维度的自由,而"真实的心跳/新鲜的思想"则触及精神维度的自由。这种二元对立在"都是自由的"重复咏叹中达成和解,揭示出真正的自由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飞鸟视角的选择尤为精妙——既是观察者又是参与者,暗示自由既是主体对世界的认知,也是主体与世界的共在。
三、语言的音乐性建构
诗歌采用复沓式结构,"看那蓝莲花"的句式重复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感。"飞翔"与"开放"的动词搭配,"山水"与"阳光"的视觉意象,"心跳"与"思想"的通感运用,共同编织出多维度的感官体验。末段"触到新鲜的思想"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使整首诗在轻盈的韵律中承载厚重的思想重量。
这首诗如同一只自由的飞鸟,在澄澈的语言天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诗人以儿童般的纯净视角,重新诠释了自由的本质——它不仅是挣脱束缚的飞翔,更是与万物共鸣的生命状态。当蓝莲花在天空开放,当飞鸟与思想共舞,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诗意的栖居,更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