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展台→ 家乡的味道~开凌梭鱼萝卜丝
文/赵青春(山东济南)
连续几日的晚上加班,累着辛苦啦!今天的工作计划,多谢邀请的一位基层同仁,他与我连续七小时顺利完成。下班就回家吧,与妻子共进晚餐。路上,想起了上周大哥从老家带来的几条鲜梭鱼,这可是老家寿光北部、黄河三角洲沿海地区春天的第一鲜味菜呀!
此时梭鱼,老家人称它“开凌梭”,意思是冬季河封冻后,刚刚解冰,冰与水融合松动河里的梭鱼。这种鱼一冬未食,胃肠里空空,一冬眠眠,春凌开河,半梦半醒,刚刚游动,不幸进入渔网。它们都已成年,个头足有二十公分以上,长着傻傻的大头,上身鱼鳞光亮,下腹白里透红,它的体型外貌遗传一代又一代,标准又帅气!
至于它的鲜美味道儿,就让我想起童年家的味道,爷娘的味道!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家里仅有的冬天蔬菜就是白菜萝卜,白菜吃得快,萝卜.储藏它一般要在村外一河沟坎上,土层厚软,且有沙的成份。我父亲是打渔的老把式,记得他都是早上天朦朦亮才回到家里,浑身穿一层黑皮衣,最起码穿黑皮裤,头上顶一毛皮棉帽,俨然是需要下河水里去的,回家将活的鲫鱼会扔到缸里,随吃随捞出来,而这傻大头.秀气身子的梭鱼耐不了离开水,一般都昏死过去,成了农家早餐的独特鲜味菜。
娘知道爷晚上去打渔,早一天会吩咐我们兄弟姐妹早早去西沟坝上挖几个青萝卜,到了春天啦,坑里萝卜也剩不了几个,一般也有冻伤或长出了白芽.丶根须,绿皮上多几个黑痣,娘洗净萝卜,耐心切成细丝,泡一把粉条,爷在脱皮衣的功夫,她老人家粗壮的手中已将两三条开凌梭收抬干净腮.鳞.肠,并上板切成大块,锅里饭粥已经停火,在灶前贴灶墙支上两个老砖,整好靠三点稳定了一口深深的、口径约三四寸小铁锅,过年的猪油热锅,梭鱼块遇见热油,那喇啦喇啦的声音,很快鱼肉的香味弥漫一个家。待鱼肉双面皆沾热油,葱花姜丝进入,一小把盐粒子跟进,从缸里舀一瓢冰水,锅下的火头此时已经旺旺,很快锅里就沸腾,此时的鱼味已经随了水汽,淡淡的香,绵绵的香!加粉条.加萝卜丝,盖上锅盖闷着,只等家里人干活出力的、上学吃闲饭的都齐了,娘会给不吃辣椒的先盛出一碗,再给实在回不来的舀一碗放在一边,出大力的年龄也大一人一大碗,我们上学的两人一碗,娘分完了,看又用剩下的葱姜干辣椒将鱼杂给炒了,这是父亲的“独享“。每次也听父亲说“我就爱吃这一口”!
今天,我按记忆中娘的菜谱,也做了一锅鲜梭鱼萝卜丝加粉条,几天啦,没有回家吃饭,香极了,鲜极了,一条鱼,俩口子都说吃撑着了!
作者名片∥
赵青春,男,山东省寿光人,爱好文学创作。现任职于山东省公安厅刑侦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