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读南成诗词评论集有感
苏镜明
廿年磨一剑,
稚韵庆豐盈。
奇趣坡公倡,
承传有镜明。
(平水韵八庚)
注:赵南成老师诗词评论集《诗意,在哲学的阳光中绽放》P34页“诗要奇趣的苏东坡”,偶得五绝一首,以记之。

图右为苏镜明先生。
苏镜明简介:号乐居主人,广州收藏家,一生雅好收藏,所收注意藏品的文化内涵。乐居主人尤著于“婴戏”题材艺术品收藏,其藏品种类繁多,数量蔚为大观,其中侯权《太平景象十二屏》,是其购藏的一件极富传统文化内涵的清代绘画作品。
南成点评:诗人是有感于赵南成书中的这段话而写下此诗的:“在古诗中,这些优秀、诗意盎然、出类拔萃、千古传诵的诗句,体现了 写诗创造力的重要性。诗人往往冥思苦想,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中,灵感一动,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又一村’。可见,‘奇想’就是天才加勤奋,灵 感加苦想,如此才能融入诗意。‘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蛛丝作网竿’(杨万里)中,一段破篱笆,一个小蛛网,也能入诗,而且很有诗味,很有诗趣,这也是奇趣的一个说明。
提倡诗要‘奇趣’的苏东坡,自己也是不按常理写作,不按常理就是突 破平淡平庸。他的‘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闸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他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他的‘不识 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都有比一般诗人高明的地方。特别是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明 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均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高峰之作,最关键的因素 是其极高的个性化创造。”
此诗第一、二句是讲苏东坡的诗词有创造性,写得好是经过艰苦学习的,“廿年磨一剑”,用二十年时间才可磨利手中之剑,剑者,笔也,写诗的功力也,这是一个比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使手中的笔写出有奇趣的吸引人的好诗,写诗词的功力深厚。苏东坡从孩童时幼稚的诗作,即“稚韵,到后来逐渐成熟的丰盈作品,第三句是转句。以至取得突破,写出有奇趣的诗词,“奇趣东坡倡”,东坡不按常理写作,写出不少中国诗歌史上的高峰之作。转得有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诗的头三句是叙事,概述了苏东坡通过抓住“奇趣”深化诗意的经历,寓含了达到“奇趣”的艰难,要有韧性与毅力。到了第四句从古到今,“承传有镜明”,表明自己学习继承苏东坡诗词艺术的决心,向“奇趣”的目标前进。
岭南诗社编写的《诗词写作基础教材》指出:“晚唐以后,诗人提出写景、写事的句子叫‘实’,议论抒情的句子叫‘虚’”。“多数人都采取先实后虚的布局”。此诗正是如此,前三句是“实”,写苏东坡达到“奇趣”的经历,是叙事。第四句是“虚”,表明自己学习苏东坡的决心,是抒情。于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厚实有力,诗意浓郁。
.
赵南成简介:曾任广州日报文学副刊部副主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副处长、老人报总编辑。现任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广东文朗诵协会文学顾问、广东省散文诗学会会员、华艺联谊会荣誉会长兼华艺散文诗社社长、广州二中校友会副会长。有五百多万字文学作品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作品杂志等报刊及官网平台发表。
2025年获香港诗歌协会颁发的全球汉语诗歌评论家奖。《玫瑰情思》在2017年由中国散文网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中获一等奖,入选《全国文学艺术精品集(第四卷)》,并先后在人民日报、广州青年报、广州日报、淸风笺文学网等30多家报刊、网络平台转发。《弧线人生》在《广州日报》见报后,先后被三十份报刊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