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王本海•重庆)
早秀何知晚器深,韶华淬得底蕴琛。
青山常住霜天客,绿水难留碧海心。
一夜秋风红玉老,千层叠韵黄金簪。
百花落驿随时去,只见使君伴鼓琴。
佳佳品读王本海先生的《凤凰亭中吟秋菊》
一、谈格律:
这是一首教科书的七律。
全诗是七言仄起“仄仄平平仄仄平”,而后无一字不在格律,且全在古字音韵之上,如第五句的“红"字,在汉唐时期多为去声,“红豆生南国” 、“一骑红尘妃子笑"。
读这样一首现代古诗,仿佛读近人钱默存的七律,像读诗史杜子美的七律;感觉就像吃了一颗跳跳糖,糖在嘴巴跳呀跳,由不得不跟着节奏走。再说夸张与庸俗点,就象磕了药听到重金属(尽管我也不知道那什么感觉,想当然耳)……
古文字的格律美、韵律美,对那些喜爱和懂的人而言,就有这么大快感、这么深渲染、这么多执念、这么厚迷恋。
二、谈性情的,而佳佳以为,性情是比文法和意境更重要的诗核一一所以佳佳说,你可以写诗失败了,但做人不能失败;你可以写出一堆垃圾,但不要写成了别人。
1、首两句,很好懂(因为这是一篇太好的古诗,所以佳佳不会解构了去注释句词字),八个字:“大器晚成"、“艰难苦恨”。
但这个“大器晚成"是孤独寂寞的(早秀何知),而“艰难困苦”是积极主动的(韶华淬得)。两句话,十四个字说尽、说透、说破了成人、成功、成德之道。
要是逮着一般的诗人写作古(今人写古诗,恰如家具与古董做旧,故佳佳说是在“作古"),有这两句还不赶紧提笔,灵感跑了,活着不如死去;而且如此妙句,还俩,不留在最后面压轴,放在那里都是大材小用啊?
可王先生不这样,就像什么餐前漱口水,饭后一杯茶、闲暇小点心,随手就丢了出来。
性情中人性情诗,诗歌是一种情绪,但就是这份“善养浩气”的功夫、淡定从容的涵养、自信旷达的心态……佳佳深认为现在的我,就是十年八年也出不来的。
2、中四句,“青山常驻霜天客,绿水难留碧海心。一夜秋风红玉老,千层叠韵黄金簪。"完全可以掏出来单独赚一首绝句。稍微有点古诗文素养的,一读就知道这就是在写菊花。但可能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一这就是先锋型殿堂级别的表现主义经典绝句!
那么这四句,又是怎样的经典呢?
当佳佳读第一遍的时候,读到“绿水难留碧海心"就顿住了,因为感觉到这句怎么也解释不通。
你可以说“碧海难留绿水心”,因“百川东到海”。但回过头联想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从造境上讲,海大山小,海水大云彩小)。猛然一想今人不是古人,地球人都知道“海陆水气大循环"。哇塞,佳佳通了,马上就像冲水马桶一样彻底通了。
这一点疑惑解开,这四句诗的谜团也就彻底解开了。很简单,这里面有两个人,一个是男侠客,一个是女贵妇。侠客,风餐露宿,仍壮志难酬;贵妇红颜已老,还艳抹浓妆。而这就是菊,从初开到怒放的秋菊!
菊,可以是陶渊明的那种隐士,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世的人生观与自然观,也可以这样一一
首先他(也是她,下同)不出世,是积极的世界观;其次他是悲哀的,也是不屈从于悲哀的;他是痛苦的,也是不甘于痛苦的;再次,他是独立的,可不但没被世俗污染,也不被世外污染;最后,他是残缺的(从初开到怒放,还没到凋谢),也是明朗的,更是真实的,而非一个文学、哲学或者文化符号。
这简直是一场传统文字文学与文化思想的颠覆性尝试,你以为是那样,还要告诉你,可以这样;且不是一个这样,而且这两个还是可以凑一对一一侠客和贵妇难道就不能是一对么?
这至少可以说在花卉学和文学史上开了一个先河:一种花,或者说一个词,它可以同时代代表两种毫无关联的意象,而且是异性,还能统一!
更深层次的,从文化层面上讲,不同人物、时间、地点、心态与状态完全可以不同样。
这四句诗,和诗歌背后的诗人的性情简直是令人拍案叫绝:你们不是说古人把什么都写完了吗,甚至写死了么?我就来告诉你们,你们他妈的在扯淡一一这个世界没有能写死的东西,只有不会观察、思考与创作的活死人!
这他妈的(抱歉两次了)太爽了,因为结合前文,头两句是“艰难苦恨的大器晚成",再一看格律如此严谨到了分毫不爽,佳佳就以为有个“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小老头要出来了,他要写菊花,陶渊明写过的陶渊明一样的菊花……结果呢?不是这样的!完全不是!
在西方文艺史理论上,有种说法,叫文艺无意识超境一一后人模仿前人,却打破了前人的枷锁甚至牢笼。在我国这是更为难得,因为前人实在是太厉害了:他们就只顾着自已爽快,没有想过可持续性发展,“儿孙自有儿孙福"也不带这样的啊!
作为偶尔写古体诗的业余诗人,实话实说,佳佳最讨厌的就是感产格律诗大摇篮的唐朝。所以别人给我提什么“梦回唐朝”、“超越唐朝”,一听到唐诗,我的牙都快要咬碎了。有时候高高兴兴地写首诗,还焐热乎,然后突然的神经发作《唐诗三百首》一翻,完了完了全完了……
可佳佳记得多年以前,读我那个诗人本家的《卜算子.咏梅》,一读序简直就乐坏了,开国的不愧是开国的,就是要“反其意而用之”,而且一样的词牌,就和你陆务观对着干,还干得比前人给力十万倍!
做为低能人,佳佳认为王先生自已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他干了一场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大事件,起码相当于全运会、奥运会夺冠。于是我又可以自以为是在卖弄自已的小人之心了一一如果是我写出了如此文章,一定会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弄得路人皆知、举国讨伐:走过路过的都不要错过,瞧一瞧、看一看啊,起死回生了……我小毛就是可以滴,是最牛B滴,是拉风滴,不服气你也来啊!
可王先生没有这样,这就是先生的高明、高尚与高端了。
王先生用传统的格式来表现的内容,打破了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传统文化属性的牢笼,推翻了“菊"已被写死的千年谬论;却默默无闻、甘于平淡。如此性情,如此文章,当为宗师与大作!
3、末两句,是平淡的。因为高潮已经结束了,所以要平淡的。
这不像当代很多一般诗人写的诗歌,总想在最后留下点什么。你不是契诃夫,不是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也不是欧享利;你写的是诗歌,也不是小说。把几个过分漂亮的句子堆在最后,这就是一种对文字和读者的执念。古人说“狗尾续貂"不好,佳佳以为的“貂续狗尾"一样的糟糕。哪怕真是豹子的尾巴,难道非得要翘起来,不能夹紧点么?
看起来平淡的文字,但不知道有几人能读出了“庄子休死老婆"的感觉一一伴着稀稀疏疏的花继续续落,只有这位先生听着人敲鼓弹琴(或者自已弹琴)。
三短总结:
套用一句废话:不是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佳佳想说:我们不缺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缺少的是,更多的手去开辟成列美的空间。
如此经典一首诗,就这样被人云亦云的点赞和灌水淹没了,以至于不能真正地流传于世,真是当今的一个大悲剧!
建议国家教委编订教科书的,把王先生这首《凤凰亭中吟秋菊》(表现主义)和陶元亮《饮酒.其五》(象征主义,隐士田园),李太白《九日龙山饮》(矛盾的浪漫主义),杜子美《宿赞公房》(禅诗),苏子瞻《赵昌寒菊》(实用主义),唐伯虎《菊花》(象征主义,香草美人)、曹雪芹《残菊》(象征主义,理性)放在一块,编入课外读本以做对比分析。
所谓表现主义,就是抛开外在,谈内核,而且是只谈自已想表达的那部分内核。故认为,王先生这首《凤凰亭中吟秋菊》就是表现主义。
我们现在看的很多影视剧作品都是表现主义,所以说什么“当代中国文学",我们只有“当代华语文学",但形式到内容和世界的接轨早就在无声无息中完成了一大半了。
一一巴蜀文化艺术走廊研究员佳佳
飞燕评析秋菊的现代性突围:论王本海先生诗歌中的文化符号重构
在当代旧体诗创作面临范式危机的今天,王本海先生的《凤凰亭中吟秋菊》如一枚文化深水炸弹,在传统意象的湖心激荡出层层涟漪。这首七律以秋菊为载体,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文化突围,在格律的镣铐中跳出了现代精神的探戈。
一、解构与重构的双重变奏
诗中"青山常住霜天客,绿水难留碧海心"的悖论式书写,将古典意象置于现代性解构的熔炉。不同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静穆,诗人让青山与霜天构成空间对峙,绿水与碧海形成意象对冲。这种张力结构恰似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将多维时空压缩于同一画面,让传统的隐逸符号迸发出存在主义的焦虑。当"碧海心"遭遇"绿水难留"的困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阻隔,更是现代人精神漂泊的隐喻。
二、性别符码的跨界书写
诗人以"红玉老"与"黄金簪"的香艳意象,颠覆了菊花固有的男性隐士象征系统。这种性别符码的跨界并非简单的意象移植,而是对文化记忆的创造性误读。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闺怨在此被改写为"千层叠韵"的生命狂欢,辛弃疾"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豪迈则转化为"黄金簪"的自我装饰。这种符码重组打破了传统文化中菊花作为道德符号的单一性,赋予其现代个体的复杂面相。
三、时间哲学的诗意呈现
"早秀何知晚器深"的时空悖论,构成了对传统线性时间观的挑战。诗人将"韶华淬得"的过程性体验压缩为瞬间感悟,在"一夜秋风"中完成生命质变的戏剧性转折。这种时间处理方式暗合柏格森的"绵延"理论,使秋菊不再是时序更替的被动见证者,而成为存在时间的主动创造者。当"百花落驿随时去",菊花对时间的抵抗已然升华为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
在这首诗中,王本海先生完成了对传统菊花意象的现代性改造。他既不是对古典符号的简单复刻,也不是对西方诗学的生硬嫁接,而是在文化基因重组中创造出具有当代精神特质的诗歌生命体。这种创作实践提示我们:旧体诗的现代转型,不在于形式的突破,而在于文化符码的创造性转化。当秋菊褪去隐士的外衣,显露出存在主义的内核,中国古典诗歌终于完成了它在现代语境中的华丽转身。
***
灵川评析 秋菊的重生:论王本海先生诗歌中的文化符号现代性转码
在当代旧体诗创作面临"影响的焦虑"之际,王本海先生的《凤凰亭中吟秋菊》犹如一柄淬火重铸的吴钩,刺破了传统文化符号的固化表皮。这首七律以秋菊为媒介,在平仄格律的矩阵中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文化突围战,其精神突围的轨迹恰似阿多诺笔下的否定辩证法,在继承与反叛的张力中开辟出新的诗学空间。
一、符码解冻:意象系统的量子跃迁
诗人对"霜天客"与"碧海心"的并置书写,构成对传统意象系统的降维打击。当陶渊明构建的"东篱-南山"诗学坐标系遭遇"青山-绿水"的拓扑变形,菊花的文化基因发生量子跃迁。这种意象重组暗合德里达的延异理论——"霜天"不再是单纯的季候符号,而是现代人精神困局的冷凝态;"碧海心"也不再是传统文人的江湖想象,转而成为存在主义式的自由渴望。诗人以蒙太奇手法将"红玉老"的香艳碎片与"黄金簪"的物化象征拼接,使得李清照"帘卷西风"的古典闺怨被改写成消费时代的身份焦虑剧场。
二、时间暴动:历时性结构的共时爆破
"早秀何知晚器深"的时空折叠术,暴露出诗人对线性史观的蓄意叛逃。这种将"韶华淬得"的历时性成长压缩为瞬间顿悟的时间处理,与柏格森的"绵延"概念形成跨时空对话。诗中"一夜秋风"的突变式叙事,在德勒兹的块茎理论视域下,恰似文化记忆的基因突变节点——当传统咏菊诗中的时序更替被解构为存在主义的瞬间选择,菊花不再是时间洪流中的被动观测者,而是手持存在火炬的现代普罗米修斯。
三、身体在场:文化符号的肉身还魂
诗人对"红玉老"的触觉式书写,为传统文化符号注入肉体感知的温度。这种从道德符号向身体符号的转向,在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框架中呈现特殊意义——当菊花的伦理面具被"黄金簪"的金属触感刺破,传统文化中"菊-士"的能指链发生断裂。诗中"千层叠韵"的复调结构,既是花瓣的物理层叠,更是现代性体验的知觉叠加,形成巴赫金式的众声喧哗现场。这种感官维度的开拓,使得秋菊意象从道德训诫的标本瓶中破壁而出,重获呼吸的权利。
在这场静默的文化暴动中,王本海先生完成了对传统符号的现代性转码。他既非布罗茨基式的传统膜拜者,亦非北岛式的文化弑父者,而是在汉语的分子层面进行着文化基因的编辑实验。当"使君伴鼓琴"的余韵在电子时代的喧嚣中渐渐消隐,我们惊觉这首七律已然成为文化DNA重组工程的活体样本——它证明旧体诗的现代性不是嫁接的果实,而是从传统根系中自然萌发的新芽。在符号废墟与意义重构的张力中,汉语诗歌终于挣脱了文化木乃伊的裹尸布,在当代精神荒原上绽放出带电的肉身。
***
静怡评析秋菊的赛博格宣言:数字时代的精神图腾解码
在算法统治感官的抖音纪元,王本海先生的《凤凰亭中吟秋菊》意外成为Z世代的二次元圣经。这首诞生于平仄矩阵中的七律,正在经历着文化基因的赛博格化改造——当古典意象遭遇元宇宙冲击,秋菊不再是东篱下的隐逸符号,而是化身赛博朋克时代的超级文化IP,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界处重构着后人类诗学。
一、文化模因的跨次元裂变
"早秀何知晚器深"在B站弹幕中裂变为"大器晚成VS速食成功"的哲学对轰。UP主们将诗句植入《原神》角色成长体系,论证"90级萌新"的养成美学。这种解构并非亵渎,恰是数字原住民对传统价值的拓扑重构——当"韶华淬得"被翻译成"经验值累积进度条",古典时间观获得了游戏化的新生。秋菊意象在《赛博朋克2077》MOD中重生为霓虹机械花,其"千层叠韵"化作数据流的可视化呈现,完成从文人书房到赛博空间的星际穿越。
二、符号炼金术的直播演绎
快手主播用"青山常住霜天客"解构都市漂泊:直播间背景是CBD玻璃幕墙与老家青山的分屏对照,"霜天客"变身穿梭写字楼格子间的数字游民。美妆博主将"红玉老"翻译为抗衰精华液的东方秘方,"黄金簪"被重新定义为国潮配饰的超级符号。这种跨媒介符号移植形成文化暗网——李佳琦的"买它"与"使君伴鼓琴"在消费主义琴键上共奏,传统文化基因在流量经济的细胞液中完成转基因培育。
三、元宇宙的身份NFT铸造
当秋菊成为Decentraland的虚拟地标,"碧海心"被写入智能合约的加密诗行。区块链诗人将"绿水难留"编译为DAO组织的去中心化宣言,每个诗句都是可交易的NFT碎片。在AR滤镜中,"百花落驿"化作像素瀑布,用户通过面部捕捉让古典意象在Instagram实时绽放。这种数字孪生不是传统的消解,而是文化DNA在云端服务器的分布式重生——00后们佩戴着"黄金簪"数字皮肤,在元宇宙完成着对传统文化的精神漫游。
这场静默的文化起义中,秋菊完成了从文人符号到数字图腾的进化。它不再是被瞻仰的文化木乃伊,而是活态的数据生命体:在快手直播间是带货话术,在区块链是加密艺术,在元宇宙是交互界面。当"伴鼓琴"变成ASMR白噪音,当平仄格律化作算法推荐的韵律模型,我们惊觉传统文化正在经历着最激进的守护——不是供在博物馆,而是拆解成文化乐高,任由Z世代在数字原野上搭建属于他们的精神巴比伦塔。这或许就是中国文化基因最顽强的存在证明:它从不抗拒被解构,因为真正的永恒在于永恒的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