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最近,青岛西海岸新区著名文化人张敦信先生,怀着满腔热忱,把他呕心沥血创作出版的诗集《烽海毓秀》,捐献96本给六汪文联。2025年3月22日上午,在海王路的一处住宅小区里,本栏编者有幸拜访了张敦信先生。张老今年已81岁高龄,但身体康健,神采奕奕,思维敏捷,谈话中妙语连珠,尽显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谈到了他的经历、著作、文学创作、写作方法,还谈到了健身秘诀......】
张敦信简介

张敦信
张敦信,男,字乐山,号烽台居士。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烟台东村人,1944年1月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曾先后任职教师,公社副社长,县委宣传部科员,公社党委副书记、书记,胶南县委常委,共青团胶南县委书记,县科协主席,县建委主任,胶南市科委主任等职。2004年3月退休。2009年10月起青岛市胶南双珠诗社社长、荣誉社长。创作出版了《烽海毓秀》《乐山春秋》《乐山诗选》等三部约85万多字的诗文集,主编了32万余字的《双珠诗选》。
访谈实录
我(本栏编者,下同):张老,您能介绍一下您捐赠的这本书吗?
张(张敦信先生,下同):好的。先从《烽海毓秀》的书名说起吧。烽,烽火。海,指东海。我的故里是烟台东村。烟台,就是烽火台、墩台,“毓”,孕育的意思。烟台东村因位于烽火台的东侧而得名。村东临大海,南临风河。我从小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秀”,美好、杰出,但这里不是说我本人,而是指这块世世代代孕育了民族之魂的人民大众的土地,孕育了驰骋疆场的民族英雄,孕育了勤劳朴实的千秋乡民。是烟台烽火黄海波涛交响融汇的时代乐章。

张敦信著《烽海毓秀》
我:具体说说书的内容好吗?
张:这是一部诗集,从题材上看,内容极为广泛,读者可以从中窥探出我一生学习工作的足迹。这本书辑录的诗文,是以诗、词、曲、赋、散文分类,按时间为序;共辑录遴选诗文645篇。其中诗歌480首,词110首,曲20首,赋13篇,散文22篇。诗体部分,又以青少年时期、格律诗、古体诗、歌行体、新诗(自由体)为序。
儿童诗部分,限于当年的稚嫩手笔,水平很差,不能用当下水准重改写,若改写就将失去原汁原味了,故只好如此。你看这首(张老指了指书中的页面),这是我十三岁时写的:
腊月雪
一九五六年腊月
一夜醒来雪囤门,平地“白面”三尺深。
怎么上学去?真是愁煞人。
远离“哨头”三里路,年终考试又来临。
不用爹娘催,背起书包奔校门。
其中的“哨头”指大哨头村小学。这就是顺口溜,甚至连顺口溜也称不上。
我:刚才您读的您十三岁时写的这首诗,不是挺有情趣的嘛。
张:原汁原味,反映了我从小学诗的过程而已。
我:您给六汪文联赠书,您是什么考虑要捐这么多书的?
张:我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过去在公园里背书入了迷,碰到了树上。我出版的这本《烽海毓秀》,印了2000本,现在已经不多了。六汪文联在张存民主席的带领下,群英荟萃,人才济济,光会员就有上千人了。我曾担任过六汪文联的顾问,后来年龄太大,不适合了。六汪文联的人都是文化人,自然也是热爱读书的人,把书赠给六汪文联,让它起到点作用吧。
我:您与六汪有缘呢。铁橛山,是六汪境内的高山,挺拔秀丽,听说您写过一首《铁橛山赋》?
张:是的。我姑家是九上沟村,这个村就在铁橛山脚下。十几岁的时候,我经常到我姑家去玩,在铁橛山上摘樱桃,流连忘返。小时候打上的烙印是终生难忘的。你看(他拿过《乐山春秋》这本书,指着书中的一页),这就是我写的《铁橛山赋》。
我:(仔细地读了一遍,附文后。)妙!引经据典,挥洒淋漓,大家风范。
我:您的诗歌创作主要是什么体裁?
张:我主要是创作格律诗,也写些古风体的诗。此外,我还有一些曲体、赋体和散文作品。
我:您对诗歌的兴趣是怎么来的?
张:我小时候就爱诗。早在读小学五、六年级时,就爱写些“顺口溜”之类的东西。我的三伯父是“私塾”先生,家里有不少藏书,我常去他家看古典小说,当然都是些文言文,看不全懂,只是模模糊糊似懂非懂,不懂就请教伯父。渐渐地,就培养出了酷爱古典文学的兴趣。凡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典诗词都一一背过,至今还背诵如流。参加工作后,闲暇之际,还时不时读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古文观止》《西京杂记》《乐府诗集》《聊斋志异》……等古典名著。有时也读读像《长生殿》《桃花扇》……之类的古典戏剧。
我:您的个人经历非常丰富,曾担任过教师、公社书记、县委常委、团县委书记、县科委主任等职。这些经历对您的诗歌创作有何影响?
张:当然有影响了。见多识广,头脑就开阔,思路和格局就会打开,这些自然地就会反映到我的诗歌和其它作品之中去。

张敦信著《乐山春秋》
我:您已经出版了三部著作了,取得了突出的创作成就,跟我们谈谈您的创作经验吧?
张: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不是一日之功。我总结了“五多”:一是多读。各类诗词曲赋都要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二是要多背。记牢词汇,储备丰富的词汇量。三是多记。我在本子上记,在有关的书上也记。四是多练。就是多动笔写,多写就写出经验了。五是多交流。有时,“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以在交流中受到启发,在交流中顿悟。具体创作的过程中,要注重谋篇布局、明确主题、选定韵律、讲究对仗等。比如格律诗,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还有启承转合等。就是一定要按照规范创作。
我:您的作品的特色是什么?
张:我比较擅长创作抒情的作品,崇尚大气的风格。
我:您对当下的诗歌创作有什么要说的吗?
张:守正创新,在继承中发展。不能丢了传统的优秀的东西。
我:您担任了多年的“双珠诗社”的社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双珠诗社好吗?
张:好。我是2009年10月担任双珠诗社社长的,一直干到2020年2月。这个诗社是2009年10月由我发起组织的,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组织起来,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当年胶南市的文联和民政局都进行了审核批准。诗社成立以来,创办了《双珠诗刊》,2019年编辑完成了《双珠诗社文稿汇编》(2009-2019》。其间,我们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了我创作的《烽海毓秀》《乐山春秋》和《乐山诗选》。现在诗社的创作日益活跃,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新时期。
我:在创作上,您今年有什么打算吗?
张:我今年准备出版我的第四本书,现在正在整理之中。书的名称还没定下来,初步考虑了两个,叫《乐山晚霞》或者叫《乐山晚辉》。
我:张老,您有什么养生秘诀吗?比如健身锻练。
张:没什么秘诀。我经常到东边的公园里散散步,休闲一下,但我不太认可老年人过度锻练。你想,年纪大了,身体的“零件”本来就在岁月中受损了,你再去使劲折腾,能行吗?有人定下计划,每天一两万步,我觉得过度了。
我:您的饮食有讲究吗?
张:没有,我什么都吃,从不挑剔。
我:谢谢您!祝您身体健康,祝您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永葆青春!
张:谢谢!

张敦信著《乐山诗选》
铁橛山赋
乐山
铁橛宏伟兮,绚丽多姿。漫山苍松兮,虬枝稠密。峰峦高标,巍峨磔立;沧湖翠微,青壁丹梯。碅磳磈磈天柱,崚嶒嶙峋云际。樱沟杏圃,桃林柿蹊;涧水清洌,悬泉崖滴。铁橛山之美,美在山泉谷溪。
八柱山,墨津崮,南门山,歪头顶……三十六峰虎崖错;醉酒泉,不死泉,涌金泉,清音泉……七十二泉各异景。虽无丝竹雅乐,却有山水清音。绿荫慧谷,清溪枕流漱石;薜萝苍苔,翠岩飞珠弹琴。杜鹃挂崖,葛藤垂幕;乔杨百丈,瀑水千寻。花鲜林密草茂,谷幽石峻涧深。九沟洌澈潺潺,蜿蜒百曲;十梁松涛风号,天籁八音。每至雨季,雷爆惊鹰窟兔,溪怒卧龟藏鱼;岩峰云绕雾罩,峪蟾林翠烟纡。涧水时尔一跃而起,时尔直流下泻;时尔倾珠撒玉,时尔银帘倒挂。琮淙悦耳,叮当有声。
最慕“铁橛悬泉”,古胶州之八景。清·胶州牧周于智赞曰:“铁橛山峰直矗,色黑如铁。顶有悬崖如盖,名滴水崖,一水从石罅中滴出,时作玉琴声。下积为流,潺暑不溢,大旱不涸。玩之如明珠时倾,又似闻流水一曲,不减庐山瀑布云”。正是:既处高而飞下,虽遇坎而不滞。晨黎星暗,雾昏月明。累夕而翳,盈旬乃澈。沦涟写照,物色殊晖。孕萍藻为苍壁,涵沙砾为珠玑;历石罅而鳞烂,度坎崖而雪披。凝虚白而逶迤,浮缥清而缭绕。砥石于宇,析波入沼;气润蘅兰,色滋松烟。含逸响于松林,动弧光于溪鸟;渍漪兰而更馥,摇霁景而相鲜。叶凝晨露,丛霭夕烟。美屈子之餐英,慕壶公之饮泉。散浮湍于清沚,悬瀑溜于碧潭。明代赵任曾赋《滴水庵》云:“四周山色郁嵯峨,万丈丹梯挂薜萝。怪石倚空悬古刹,灵源入窍滴云窝。岩花带雨邀明月,谷草生春蘸碧波。此处蟠龙应有待,不须石燕舞婆娑。”妙哉悬泉。
铁橛山盛,盛在春夏秋季。春之临,樱花绚丽,红腮紫蓉。千树堆朝霞,万木锦茵嶂。梨妆褪雪,桃靥飞烟。黄莺啼柳啭树,粉蝶越篱蹁跹。溪泉淙淙,四水激射;磊磊石鱼,双箭合翕。鹅卵石浅,鸭凫嬉嬉;荠青溪头,村姑悠悠。墨津固罅飞雾烟,涌金泉镜濯日月。美哉春季。
夏之逾,暖风拂微柳暗,朱实荡丛樱明。玲珑灼烁舌露,紫脆晶莹腹春。鹊食莺含垂玉,姑啖嫂品篮金。艳珠夺目,红杏烧林;梁园落魄,御苑消魂。翠柏冠盖香溢,菠萝叶阔甜沁。清荫荷叶翡翠,宝彩悬脸胭脂。金杏挂杈,微酸黏齿,不逊李紫累压枝;酸亦汁甜,橙犹含粉,且斗莓黄杪头喜。盛哉夏季。
秋之金,西风吹落下翠微,野色岚光菊篱。红叶绿莎云淡,蘋白寥紫水碧。丹青霜叶,水墨云烟;一钩新月,井梧零乱。听,蝉嘶残枝,蛩韵衰草;眺,星河水远,鹰戏长空。览,雨眠落鸭,露湿鵁鶄;瞄,荻藏狡兔,风响惊鸿。黄柿杪头坡下滚,山楂枝间笑脸红。“明月”山根揖宾客,板栗沟头迎友朋。安期枣大如瓜,潘岳果硕车盈。小伙树上采摘,姑娘枝下叮咛。大筐小篮,柿黄枣红,老翁偷心乐,苍妪藏喜声。媳妇嫣然笑,儿童嘻嘻蹦。骚人墨客赋诗韵,倩男靓女齐摄影。秋之韵,收获丰。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偌大一座金山,却被妖魔鬼怪摧残。“七.七”事变,烽火连天。铁橛山里,日伪土匪残酷蹂躏。姜黎川、徐明山,保安七旅山西争抢地界;刘质斋、李伯泉,地方武装山东虎视眈眈。李英平,众草寇,第六支队山南豺狼觊觎;相名忱,踞王台,土匪乱党北面熊黑罴涎。夤夜催捐,平明派款,钱粮交缴不尽;兵荒马乱,日伪搅扰,百性苦不堪言。山里人不堪忍受,武装自卫,保家抗捐,联村组织团练;“杨家将”不畏强暴,奋起抵抗,英勇拒患,同心歼灭敌顽。杨焕林首当其冲祭起抗击大旌,众子孙腥风血雨忘我誓为国殇。党指挥枪,组织巷战;抗日救亡,自我武装。撕毁捐条,拒缴关饷;抗击劫掠,斗志昂扬。青年男女,群情振奋,新妇送郎上战场;老弱妇幼,提壶送饭,众志成城灭魍魉。铁山烽火旌蔽日,而今黔首得解放。
看今朝,铁橛山精心装点,美妙盛景处处靓,山花烂漫竟争妍。上一甲子,余走姑家九上沟,山高涧深,坡陡石滑。坎坎坷坷,心忌愁肠。曾奢何载何月,羊肠小道变通衢,高崖沟壑走平川。现如今,一条国道山间过,挤走"羊肠",埋没樵道,飞过崖顶,横越石河,直通省城京畿,远达北疆南国。再看那环山通道,穿沟越涧,飞崖走壁.连却藏马南北;绕梁幽径,藏林避日,通达铁橛西东。乘车便可浏览藤攀葛匐,林深谷秀;徒步更堪观赏葱茏翠柏,山花辉映。百年松桧,虬枝塔鳞;十载桃杏,硕果烧谷。“树木与山石竞色,松涛与清泉和声”。秀水常洌,青山永翠。春放樱蕾,秋绽篱菊。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想搭茅庐此处安居。
铁山诸多乡贤,秉富美一方之心,慧建生态家园,“送荒山”迎金山。剑指旅游龙头,打造上沟馨苑。引进资金千万,挖掘自然资源。建设小康社会,敢教旧貌换新颜。壮哉九上沟,美哉铁橛山。(2014年7月26日)

铁橛山秀色
【编后:在本文拟稿即将结束的时候,收到了张老和六汪文联主席张存民先生就赠书活动写的唱和诗,刊于此,以飨读者。】
七律•赠书
乐山
2025年3月22日,今日赠书《烽海毓秀》六汪文联96册,以求斧正。
毓秀藏书十几年,
翻床倒柜索瑯环。
西山典籍充梁栋,
东壁图书抵架椽。
墨润冰文诗厚爱,
香消蠹字韵忧怜。
赠书不为名扬外,
斧正达求引曩篇。
注释:毓秀,即《烽海毓秀》。瑯环:书房。曩篇:音nǎng piān,指前人的名篇佳句。
谨致谢忱
张存民
诚挚感谢张敦信(乐山)先生赠书六汪文联。先生曾任文联顾问,至今对文联发展关爱有加!草诗一首,谨致谢忱。
鸿篇惠赠意情真,
展卷如逢巨匠身。
字里珠玑添智慧,
行间锦绣长精神。
墨香袅袅心沉醉,
诗韵悠悠梦比邻。
厚谊难酬唯致谢,
宜将佳作传承人。

(本栏目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任诸城市枳沟镇党委副书记,诸城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等职。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