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珍 土家族、中共党员。张家界市作家协会委员、武陵源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武陵源区诗词协会副主席、张家界非遗协会副会长,成功策划了张家界“空中有田园.古稻传千年”、“翰墨张家界、问道紫霞山”成功接待了一、二届国际旅游诗歌节等活动。
2019年春节期间,我与妹妹回老家给爸妈拜年后准备回家,爸爸站在我的身边问我,你再什么时候回来?我告诉他可能半个月内回来,有什么事吗?他说,他邀约了两位同学准备一起去看看他的老校长,我突然一惊,反问,您校长?杨吉祥,年纪应该不小了吧?爸爸回答说,他今年93岁了,家住湘西自治州吉首,现在身体不好,我想趁他还认得出来我,去看看他,也想你开车送我们一趟,路上不需要转车方便一些。听爸爸这么一说,我就与爸爸商量,是否与我们一起现在就直接去。他说,那他就与其他两位同学联系一下,看看他们是否有时间,爸爸联系上了一个他的女同学杨长华班长,又联系上了一个组长高志霞男同学,他们都住在我们市里的,很好找。爸爸要他们都安排好,大约个把钟头到。
爸爸急急忙忙清理给校长平时就准备好的礼物:一只腊猪脚、二块腊肉、红薯粉、蜂蜜、一件棉衣、叶叶糍粑、一大袋红薯、还有一袋雪莲、兰花。最后取来一张很旧的《张家界日报》。我问他,您拿张报纸搞什么呀?他很开心地告诉我,这里面有你写的一篇《玉米记事》,让我的校长看看我人生中最委屈的事,几十年后登报了,还是我女儿写的。我半开玩笑地说,那是要让校长亲自看看,他当年的学生是如何战胜困难的,又是如何装下委屈的?爸爸微笑着点点头又说,你快去帮我给你妈说说,我今天晚上就回来的,要她好好守屋。我按照老爸的指示跑去厨房给老妈打个招呼,我们马上就出发了。老妈说,你把爸爸带去看看他校长,不然他天天在家念着,担心校长,那么大年纪了,也不放心那个老人家,她就说早去早回,一路上开慢点注意安全。
当我们开出门时,我妹妹就问,老爸,您校长姓什么?爸爸说,他叫杨吉祥,那还是195几年,我14岁读初一的那年冬天,有一天早读自习,我一个人带着书,身上带着火柴,跑到学校后面山上,因为太冷,开始捡柴烧火,一边烧火,一边背书,哪里知道,火一燃起来,烟太大被学校校长发现了,杨校长看起火的来源,再加上怕烧山,哪里知道杨校长一到,就问我,你怎么跑到这里烧火,把我的衣服一摸,看到我穿得特别单薄,没有骂我,也没有责怪我,把火熄灭后,带我下山回教室,要我以后不要再去山里烧火,怕烧山而且怕烧着你自己。爸爸自己还担心惹祸哒,怕受到班主任的批评,一天都是内心忐忑不安。谁知第二天早操开始时前,杨校长当着全校的全体师生面前,给我捐赠了一件棉衣,而且还要所有的学生都要向我彭发杰同学学习,虽然很冷,但很自觉地坚持学习,成绩是全班第一名。这件棉衣让我度过了几个冬天,最后我以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永师。此时,我一边开车一边听着他的故事,我秒看一下他那得意的样子。妹妹接着又问,那您班长及同学怎么一直还有联系呢?爸爸说,我的班长是杨长华女班长,也是我当年最崇拜的偶像,自从学校毕业以后,大约60多年没有见面了,上次去中湖赶集,偶遇一个男同学高志霞才告诉我说的,这个高志霞有班长的电话,我们把电话打通,彼此之间问还记不记得一起读书时同学,当年你是班长,我成绩好,应该容易被班长记住。这时,我们已经抵达教子垭,在这里要接他这个一个高志霞同学,爸爸要我把车靠边停,他打电话要求下车去接一下同学,我们在车上等候,看到我爸爸那激动的样子如孩子一般,遇到同学时还牵着同学的手,一路走过来上车,还立马给我们介绍他同学,要我们称呼他高伯伯。
当我们过了大约十几分钟,抵达茅溪水库时,爸爸告诉我,把车靠边停下,他这个女班长就住这里,还要我把车后备箱打开,他给她取点雪莲、红薯、兰花。而且告诉他班长,这是我的两个女儿,这些东西都是他自己种的。班长特别客气,要我们喝口茶再上车,我告诉她,我们今天还需要开几个小时车,路途遥远呢,先上车以后再安排时间来玩。她们一上车就开始回忆她们的往事,回忆老师,问这个同学,问那个同学,几十年了从来也没有搞过什么同学聚会,很多同学已经不在人世,现在能联系上的也就是我们三个同学。紧接着她们又彼此谈起自己的家庭,几个儿女,几个孙子。一路上有说有笑。我们走张花高速,张家界离吉首大约2小时车程,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听了她们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与磨难,关于孩子的培养、就业和事业。等她们好不容易熬过来了,孩子大了,条件允许了,现在身体越来越不好,都快80岁了。
上午11点多抵达吉首市城区,爸爸打电话给杨校长师母,杨校长特别惊喜,因为杨校长已经坐轮椅几年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看到盼望已久的杨校长,几十年后终于见面了,他那慈善的面容,微微的笑脸像阳光一样灿烂。杨校长听力特好,眼睛不花,就是心脏不好,支气管炎,这病把他折磨了近20多年,因为年纪越来越大了,身体越来越差,枯瘦如柴的手,苍白的脸看不到一点点红润。他们见面后,一声声杨校长,那么的清甜,那么的温柔,轮流抓住杨校长的手轻轻地护摸,杨校长的鼻孔里插着氧气管,班长帮忙理管子,又理帽子,抽张纸帮忙擦擦鼻子。爸爸把那件带来的新棉衣亲自给杨校长穿上,爸爸再抓住杨校长的手递着红包说,感谢您那次给我买的棉衣,让我度过了最温暖的几个严冬,一到冬天就特别想起您,您是我一生的恩人,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尊重的人。只是那时交通、通讯不发达,几十年音信几尽中断。我给您邮寄的东西您收到了吗?师母很开心地说,每年的东西都收到了的,而且杨校长特别喜欢吃爸爸邮寄的葛根粉、蜂蜜。今天我们才知道,爸爸在几年前就联系上了杨校长,只是因为他懂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工作繁事多,没有麻烦我们。自己也年岁已高,不敢单独出门。女班长给校长带了很多礼物如腊肉、香肠,还买了纯棉袜、保暖棉鞋,给了红包。那个男同学也带一包杨校长喜欢吃的红薯粉条,大包小包的也还给了红包。那场景真的是师生相见分外亲。
杨校长头脑清醒,安排师母,尽快把我们都带出门找餐厅吃饭,在饭桌上师母谈了他们从中湖调到大庸城,后来又从大庸调到湘西自治州。爸爸负担重,自己四个孩子,还要带养哥哥的5个孩子,让这些孩子个个长大成人,我们省吃俭用。孩子都很争气,完成了学业,参加了工作。中餐后,我们再回到杨校长的家,与杨校长打招呼要回张家界时,杨校长真的依依难舍,要我们再坐一会儿。
杨校长讲了一些人生哲理。他说得好,做人是默默做好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勇敢和坚强。 只要守住一颗干净、平静和淡泊的心,不计较得失、不嫉贤妒能、不随波逐流,就能高瞻远瞩。而且还交代学生们都要好好照顾自己,保重身体!因时间关系,我们还要赶回张家界,他挥起那无力的手,希望师生相逢的时光凝固下来,难舍的泪水却被那枯萎眼眶收回。老爸那脚步却从来不会这样缓慢过,一步一回头。回家的路上,班长又再计划着下一次再去时时间必须充足一点。遗憾的是在离开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杨校长因病情加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爸爸得知后,又因为防控管理不能外出,居家与几位同学在电话里嚎啕大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