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听跑声》
——小字迷课堂与马拉松的平行叙事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诵:云中鹤
乙巳年春分后的第一个周日,汉阳王家湾的雨丝格外缠绵。八岁的小孙子在砚台边临摹"赢"字时,长江二桥的樱花雨正为四万名跑者铺就赛道。2025年3月23日,这个被老黄历标记为"明堂建日"的吉日,在晨雾中悄然翻开了江城的双面书。
晨七点半,张老师的羊毫笔尖刚触宣纸,江滩公园方向便传来鸣枪的闷响。教室内悬挂的《兰亭序》条幅被穿堂风掀起一角,与赛道上飞扬的号码布形成奇妙共振。"赢字的'亡'部不是死亡,"她蘸着东湖的水汽润笔,"是悬在每位跑者头顶的倒计时牌。"此时,埃塞俄比亚选手科贝德正掠过晴川桥,他鬓角的汗珠与教室内滴落的墨点,同时在玻璃上绽开涟漪。
"赢字的'贝'部,"她突然指向窗外疾驰的医疗电瓶车,"是跑者用汗水凝结的勋章。"车内的AED设备正随着颠簸闪烁蓝光,与"贝"字的竖画形成精准呼应。小孙子忽然发现:"老师,'月'字旁像不像直升机的螺旋桨?"果然,赛事直播机位正掠过龟山电视塔,旋翼搅动的气流里裹挟着樱花香,与"月"字的弧线共同书写着时间的刻度。
"再看'输'字。"狼毫陡然转锋,"车"部化作长江救援队的冲锋舟破浪前行,"人"字立成特警在二桥维持秩序的剪影,"刂"如计时器冷光。"但真正的输,"张老师笔锋微顿,"是轮椅选手滑脱的刹把?还是志愿者浸透的护膝?"十岁的小孙女突然举手,她耳廓还粘着樱花花瓣,"是医疗跑者没能抓住的那分那秒!"
整间教室突然陷入寂静。四万人踏碎积水的轰鸣与墨汁滴落宣纸的轻响,在春日的某个瞬间达成共振。张老师的羊毫悬在"输"字上方,一滴墨恰落在"车"部,氤氲成赛道地图的模样。此时,江滩方向传来欢呼——65岁的王建国成为该组别首位完赛者,他颤抖的笔触与教室内孩子们的习字,共同在城市记忆里留下注脚。
午休时分,孩子们趴在窗台看雨。志愿者的橙色马甲在解放大道流动,与樱花树下的AED急救站构成跳跃的色块。小孙子突然指着玻璃上的雨痕:"这些水流像不像赛道上的补给站?"果然,每隔五公里设置的饮水点,正随着雨珠的流淌在玻璃上蜿蜒成线。
下午四时,赛事官网更新完赛数据。洪山体育馆的樱花雨中,何杰刷新个人PB的喜讯与小孙子折的纸船同时启航。当载着"致轮椅方阵"字样的纸船漂向沙湖,张老师在"赢"字的"凡"部加盖印章:"这个字告诉我们,胜利属于每一个平凡的坚持。"她的目光穿过雨帘,投向正在清理赛道的志愿者——那些橙色身影弯腰的弧度,与"赢"字的最后一捺完美重合。
放学时,雨幕中的黄鹤楼亮起霓虹。小孙子的"输"字习作被风卷起,墨迹未干的"车"部恰好映着直升机掠过龟山电视塔的剪影。江轮的汽笛声与《高山流水》的古琴曲在暮色中交织,将"赢"的锋芒与"输"的哲思,统统揉进长江的水墨长卷。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乙未年二月廿四这个特别的"明堂建日",正如老黄历所言:"宜动土修造,利万民出行。"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