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医庙 让我们悟到了什么?(评论) 文/范良义
在河南省西峡县的回车镇有一座民众自发修建的芦医庙,庙里供奉着“神医(扁鹊)”的塑像。
史料记载,扁鹊的一生,以行医济世、救死扶伤为本,周游天下为民众治病,足迹踏遍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地。有一年他行走在楚国析地(今西峡)的一条河道旁(回车古庄河),见到路边躺着一个形如死状的人,上前观颜切脉,得知此人因脉微而乱,得了昏厥症而休克。他当即用银针在病人头胸手脚等部位连刺数针,使病人慢慢地苏醒过来。此事传出,四乡称奇,找他看病的人很多。他干脆不走了,在一个比较清静的地方,用芦苇搭棚遮日,以石为凳,卧地切脉,运用针灸、按摩、汤液、热敷、砭制等方法为民治病。
他的药方全是中草药,喜欢用芦根。谁若患发烧、无名肿痛、呕吐等症,芦根必列其首。芦根性寒味甘,可解表透诊,清热解毒,生津利尿。他在此住了两个多月,以芦根配其它草药,治好了许多人的病,人们把他当作好心菩萨,加之他在露天芦棚下行医,药方又离不开芦根,人药有缘,大家直呼其“芦医”。当他离开这里后,家家都很怀念他,由众家捐资建了一个庙,取名“芦医庙”。
开始时,庙建在山脚下的河道旁,后来改建到附近的半山腰上,估计是百姓们怕河中的洪水损坏庙宇,重要的是为了保护“神医”的安全。此举可见他在百姓心中的重要位置。
由此,我联想到了“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有几句关于他的顺口溜:“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天不喝,不行不行。”很有点“唯有饮者留其名”的诗意。传说在回车老庙岗有他的墓,同是地处古庄河河畔。在城市建设中他的墓无人保护,被毁掉了。老庙岗上也没有属于他的庙。生前嗜酒如命,一醉方休,为百姓做了什么好事?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里是有数的,他们怎么会纪念一个醉汉!
芦医庙的修建并长期存在,而且香火不断,不禁让我感悟到:医道即人道。做医生的真心为百姓着想,致力于百姓的健康,就会受到百姓们的敬仰。由此,我更加感悟到人民领袖为人民之思想的伟大!
毛泽东同志当年关于“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重要指示,虽然时隔多年,仍然被人们所铭记。还有他纪念张思德的那篇《为人民服务》,其光辉思想仍然在放射光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治国理政中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新论断,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
结论:一切为了人民的人,人民会记住他。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雷洁琼同志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的留言薄上写了八个字:“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这八个字极富哲理。
2025.3.24于西峡
作者简介
:范良义,男,西峡县人,退休干部,经济师,新闻和文学爱好者。曾任西峡县新闻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高校秘书集团兼职研究员、河南商报特邀通讯员、西峡县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等职。著有《西峡县集体工业志》等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