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苏东坡是一个心系苍生、处世旷达、乐观积极的大文豪。王水照曾说,“苏轼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罕见的全才,是人类知识和才华发展到某方面的极限化身。”刘祁赞誉道,“千古以来,惟推东坡为第一。”赵翼说,“东坡才名,震爆一世。”还有人也说,“苏轼的意义和影响,在于‘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志向不同,其中总深深滴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苏东坡生前即享有唯一不二的盛誉。解读苏东坡,成为千年来各色政治人物、人文学者的追求,答案不同,但万千溢美词都向苏东坡围了过去。作家沈荣均,作为苏东坡九百多年后的乡党,以铿锵语吻在他的新著《苏东坡的理想国》中说道:“一百位画家笔下,有一百位先生。一万名观众眼里,有一万名东坡。”
有学者指出,明清两代苏学选本多达119种。我的案头也有一些可作了解苏东坡的通俗读本或理论文章等。
在张生全《大宋籍田歌》《道泉记》的研讨会上,主持人沈荣均先生口若悬河、快言快语,给人博览群书,思维活跃的感觉。谈吐见功底。李白说“君马黄,我马白。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受文学爱好这“马”的驱使,这是我与沈荣均的初次晤面。得益于“文心无隔”的加持,让我有机会拜读学习《苏东坡的理想国》。
曾国藩说过,“低徊唱欢,深远不尽,无韵之诗也。”沈荣均用诗性化语言开启吟哦行程。他以苏东坡的生平流年事迹为基线,用“玉磐声声彻,金铃个个圆”语言风格,行云流水一般勾勒心目中的苏东坡。沈荣均深思别悟,言人所不能言、不忍言、不及言,意在笔先、以气驭文,锐利语调讲述苏东坡的斑斓人生、人生斑斓。他像怀念故友一样追溯苏东坡的人生行游轨迹,为我们解锁发人幽思的千年密码,奉上这一道饕餮盛宴。沈荣均的思想散文随笔《苏东坡的理想国》,语言俊逸雄浑、气格洒脱飞扬、气势畅达磅礴,字里行间,澎湃着对先哲的崇敬和仰慕。
沈荣均独辟蹊径,客观理性全面构建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位,体现了他的洞察力之敏锐、辨析力之深邃。作者行文跌宕腾挪、结构大开大合,铺陈议论抒情等手法交替运用,用圆润笔触构成了《苏东坡的理想国》的叙事。作者采用写意和写实相结合方式,将那些或激昂、或低沉的唱词连起来、点染出东坡的全息影像。作者大声喊道:苏东坡是眉山的、四川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三苏’是中国的‘三苏’,天下的‘三苏’。”
数次在《苏东坡的理想国》中自语自问自答,沈荣均不断反复追问着苏东坡的理想。苏东坡的理想长什么模样?苏东坡的理想国在哪里?对当下的人文思想塑造有什么意义?学习《苏东坡的理想国》,我的肤浅理解:苏东坡是一个努力践行“正儒”思想,兼济天下的封建士大夫!他是难得的“杂家”大家,经学、子学、医学、养生、美食、文艺评论、建筑、甚至文物鉴赏,都有所猎集。他以真实的人性指向、生命的自由状态,梦想挣脱名利枷锁的束缚。那些关注民生的务实举措,那些和陶诗的心志袒露,都可以说明苏东坡具有爱书善思的学习精神、义无反顾的担当精神、随缘自适的乐观精神、不落窠臼的创新精神、厚德载物的大爱精神、淡泊名利的名节精神。苏东坡兼济天下的雄心,豁达乐观的处世哲学,创新开拓的进取意识,激荡拷问着着世人的灵魂,成为人们学习借鉴的标尺。
如果把苏东坡身上的美好品德比作美玉,《苏东坡的理想国》让我找到了发现璞玉的途径和方法。它不是故纸堆里的字句打捞堆砌,而是重新赋予灵魂思考后的自语沉吟,这沉吟犹如穿透黑夜的一束明光。读《苏东坡的理想国》,看得出作者具有严谨治学的态度,他全面系统做足了苏东坡以及有关论述苏东坡文章的功课。引经据典、深入浅出,沈荣均用心血激越汇成了《苏东坡的理想国》。
苏东坡的生命早已汇入历史长河,他的光辉形象却像星空中的星辰在闪烁。沈荣均坚守自信、从容、淡定,坦然应对数字时代的喧哗,用千年后的视野为苏东坡放歌,墨香浸染,气涌闲雅,尽在字符。他或许是想通过《苏东坡的理想国》告诉世人:用仰望姿态欣赏苏东坡,才懂苏东坡,才会懂得苏东坡的更多。想象一下,如果苏东坡回到千年后的眉山,邂逅《苏东坡的理想国》,也会颔首称许沈荣均耗费心血的构写。也许,苏东坡还会立即吟诗作赋,击掌唱和。
《苏东坡的理想国》,不失为一部研究苏东坡文化的煌煌巨作。借助《苏东坡的理想国》,我再一次走近苏东坡、亲近苏东坡、再一次审视观照自我。我再三思索咀嚼书中这句话的醇酽滋味:“东坡的文化影响,不止于抽象的神示,更在于心灵的滋养。”
作者简介:杨秀康,文学爱好者,现居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