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李嘉诚以228亿美元出售其全球43个港口的80%股权给美国贝莱德集团和地中海航运公司牵头的财团,这一交易对中国影响深远。
涉及的港口覆盖亚洲、欧洲、美洲三大洲,其中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承担了中国约21%的海运贸易量。交易后,美国财团掌控这些港口的经营权,可能对中国企业的物流效率和供应链稳定性造成冲击,同时削弱中国在全球物流体系中的话语权。从战略角度看,巴拿马运河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核心航道,美国财团借此掌握了中国海运贸易的“咽喉要道”,可能在中美博弈中对中国贸易施压。
中国需加快布局自主可控的深水港,强化中企海外资产保护机制,并推动与俄罗斯、东盟等国家在替代性航道的合作,构建多元化的全球物流网络,以应对这一变局,维护国家利益与全球竞争力。【都是头条】特约评论员韦民先生《李嘉诚卖掉43个港口对中国的影响》一文作了较为全面深刻的分析,欢迎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欣赏。(383字)
李嘉诚卖掉43个港口
对中国的影响
特约评论员:韦民
李嘉诚以228亿美元出售其全球43个港口的80%股权给由美国贝莱德集团和地中海航运公司牵头的财团,这一交易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经济、战略和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对中国航运业的影响
1.【港口控制权转移】
李嘉诚出售的港口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两个港口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战略要地。控制权的转移可能削弱中国在全球航运网络中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中拉贸易中,巴拿马运河是中国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
巴拿马运河的战略控制权:贝莱德财团接手了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这意味着全球航运的“咽喉”被美国资本间接控制。中国货轮通过巴拿马运河时,将面临更高的过路费和惩罚性费用,例如每次需缴纳45万美元的过路费,以及特朗普政府新增的“中国税”。
2.【成本上升】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船只收取高额服务费的政策,可能导致中国航运企业运营成本增加,进一步影响中国在全球航运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船舶的全球运营成本上升:根据美国《船舶法案》,中国籍船舶或中国船厂建造的外国船进入贝莱德控制的43个港口时,每次需缴纳100-150万美元的惩罚性费用。这将导致中国商船在全球范围内运营成本大幅增加,削弱其竞争力。
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3.【战略布局受挫】
李嘉诚的港口资产覆盖全球23个国家,这些港口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控制权的转移可能削弱中国在相关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尤其是在东南亚、南亚和拉美等关键区域。
巴拿马运河的战略意义:巴拿马运河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节点,中国通过该运河与美洲和欧洲进行贸易。贝莱德控制运河两端港口后,可能对中国货轮的通行设置更多障碍,甚至拒绝中国船舶停泊,这将直接影响“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
4.【供应链安全风险】
港口控制权的转移可能增加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供应链安全风险,尤其是在美国加强对全球供应链控制的背景下。
地缘政治风险的增加:特朗普政府曾威胁“收回”巴拿马运河,并启动对中国海运、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李嘉诚的抛售行为可能被视为对美国压力的妥协,进一步加剧中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
三、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5.【海运安全威胁】
巴拿马运河是全球海运的命脉之一,控制权的转移可能使中国在海运安全方面面临更大挑战。如果中美关系恶化,美国可能利用这些港口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
6.【经济安全风险】
港口控制权的转移可能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尤其是在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背景下,中国需要确保关键运输通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的长期影响。全球供应链的潜在中断:贝莱德控制全球10.4%的集装箱吞吐量,跻身全球港口运营商前三名。其对中国船舶的歧视性政策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的局部中断,影响中国企业的出口和进口业务。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信心受挫:李嘉诚的抛售行为可能被视为“商人无祖国”的典型案例,引发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担忧,尤其是在地缘政治敏感地区的投资。
四、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7.【中美博弈加剧】
此次交易被视为美国加强对全球供应链控制的一部分,可能加剧中美在全球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博弈。特朗普政府的强硬态度和贝莱德的收购行为,进一步凸显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遏制意图。
对中国战略自主性的挑战。资本控制与战略自主性的博弈:贝莱德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其触角已深入各国经济命脉。此次交易不仅是一次商业行为,更是资本对全球战略资源的控制。中国需要警惕这种资本力量对自身战略自主性的侵蚀。
中国应对策略的调整:面对贝莱德的控制,中国可能需要加快在关键航运节点的布局,例如投资其他重要运河或港口,以减少对巴拿马运河的依赖。
8.【中国反垄断法的适用性】
尽管此次交易主要涉及境外资产,但如果其对中国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效果,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仍可依据相关法律进行调查和干预。
五、舆论与公众反应
9.【国内舆论争议】
对李嘉诚的批评与反思:李嘉诚的抛售行为在中国引发了广泛争议,许多人批评其缺乏家国意识,认为其行为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有人认为这是“卖国”行为,也有人认为这是商业决策。官媒《香港大公报》批评该交易“唯利是图,漠视国家利益”,进一步加剧了舆论风暴。这种舆论可能促使中国社会对企业家责任和国家利益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
10.【公众对海外资产安全的关注】
此次交易引发了中国公众对海外资产安全的关注,尤其是在美国频繁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国企业收购的背景下,公众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战略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综上所述,李嘉诚出售43个港口的交易对中国的影响深远,不仅涉及航运业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布局,还可能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中国需要在全球供应链和贸易网络中加强自身控制力,同时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维护国家利益。
(观点仅供参考) (1982字)
共2365字 2025年3月26日于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