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浑善达克沙地深处,有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的守护者。他用四十年的光阴,守护着达尔罕乌拉这片神圣地方的每一颗树木和每一根花草。如今虽已退休,他依然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这片绿色家园。
他就是被当地牧民称为"草原守护者"的赵青松,蒙古语名字叫呼和那日苏。
晨光微熹时,六十八岁的赵青松已骑着枣红马穿行在贡格尔草原。马蹄掠过沾满晨露的牧草,溅起一串晶莹的水珠。老人深吸一口气,混合着青草、泥土与野花芬芳的空气涌入肺腑——这是他用四十年光阴守护的味道。
1982年,二十五岁的赵青松接过老站长的望远镜和巡山日志,成为达尔罕乌拉苏木最年轻的护林员。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接过的是一生的承诺。最初的几年,他骑着马走遍辖区每一寸土地,在羊皮纸上绘出详尽的植被分布图。暴风雪夜寻回走失的马群,春秋两季火险期彻夜蹲守,盗伐者扬起的斧头曾擦过他耳际......这些记忆都化作他古铜色脸庞上深浅的沟壑。
“树是山的魂。”老人总爱用长满老茧的手掌摩挲树干,像抚摸孩子的头发。在管护林草的这些年里,他带领牧民们把柳条编成栅栏,既控制了灌木疯长,又解决了羊圈用材。他爱这片草原,更爱草原上的每根草、每棵树。“天天上山觉得心里很舒畅、很高兴,不管是天阴下雨还是冬天积雪,我都很热爱这份工作。”这是他的口头禅。
每年森林草原高火险期,在赵青松的发动下,辖区内的护林员及村民志愿者都会积极行动,加大防火宣传和巡查力度,在林区路口设立卡点,严禁携带火种进入。他还为牧民申请林地补贴,解决实际困难。在职期间,他特意从贫困家庭招聘护林员,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
赵青松深爱草原上的马。上世纪末,随着牧民生活水平提高,骑马的人越来越少。为保护马文化,1997年8月8日,他举办了首届“马文化”那达慕。看着赛场尘土中飞扬的马鬃,听着观众席爆发的欢呼,他知道草原精灵的魂保住了。如今每户牧民至少养一匹马的传统,正是从那场盛会延续下来的。
家里的一块块奖牌和一本本荣誉证书,记录着这位普通护林员用青春和责任守护森林的足迹。如今68岁的赵青松,看着自己守护的森林日益葱郁,内心满是不舍。退休后,他依然骑着自己心爱的额头上带着白色斑点的枣红马,巡行在年轻时走过的林间小道和浩瀚沙地之间。
夜风送来云杉的清香,混着炊烟的温暖。赵青松站在星空下,仿佛听见草原均匀的呼吸。三十六载春秋,八百里浩瀚沙漠,都化作了老人掌心交错的纹路。他知道,自己不过是这片土地上的一棵普通青松。但能守护脚下这方水土,便是此生最大的圆满。
作者简介:莫﹒毕力格图,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尔罕乌拉苏木贡格尔嘎查养驼牧民,号称“骆驼毕力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