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3月28日,重庆市红十字会与璧山区人民政府在璧山福寿园,共同举办了一场庄重肃穆的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以表达对这些无私奉献者的崇高敬意与深切缅怀。
此次活动由重庆市红十字会与璧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规格颇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红十字会名誉副会长沈金强亲临现场。此外,市委宣传部、市卫健委、市应急管理局、市体育局、市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领导,各区县红十字会负责人,医学院校、遗体(角膜)接受单位、各器官移植医院及璧山区相关单位人员,还有遗体(角膜)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属、爱心人士以及志愿者代表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活动。
踏入纪念园,入目皆是鲜花簇拥,哀思如潮水般涌动。悠扬的大提琴声如泣如诉,仿佛在低吟着捐献者们的伟大事迹。人们在这静谧氛围中,默默追忆着遗体器官捐献者们无私的奉献,内心深处满是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活动在主持人深情诵读祭文中拉开序幕,全体人员缓缓低下头,在默哀中向捐献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随后,来自重庆中医药学院的医学生代表,手持洁白的菊花,眼中闪烁着泪光,庄严地进行宣誓。那誓言,不仅是对医学事业的承诺,更是对捐献者无私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在活动过程中,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用轻柔而坚定的声音,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与此同时,沙画师在沙盘上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位单亲母亲的艰辛历程。这位母亲独自养育着一对聋哑子女,生活的重担并未压垮她。然而,命运无常,她因病离世后,却做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决定——捐献器官。她的无私奉献,成功挽救了三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还让两名患者重见光明。沙画中,每一粒沙子仿佛都有了生命,承载着沉甸甸的希望与温暖。随着沙画的逐步呈现,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大爱的力量在无声中深深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紧接着,受捐者代表登上舞台,饱含深情地分享自己与捐献者之间那些温暖人心的故事。一字一句,都充满了对捐献者的感激与怀念。之后,参加活动的人们手捧鲜花,神情凝重,缓步走向纪念碑,轻轻放下手中的花束。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颤动,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思与感恩。
为了让更多捐献者家属能够参与缅怀活动,更好地寄托心中的哀思,市红十字会在2025年缅怀月期间,以“遗体器官捐献—生命大爱”为主题,对外开放纪念园内的时光印记展览馆。该展览以时光为脉络,通过图文、视频及实物展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近10余年来重庆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历程。展览以真实故事和感人瞬间为核心,全方位呈现了捐献者及其家庭的无疆大爱,以及这一善举如何为无数在黑暗中等待救治的患者点亮了生命的灯塔。
今年,市红十字会更是进一步深化科技赋能人文关怀。借助AI技术,再次重现了几位捐献者生前的音容笑貌,让捐献者与家属实现了跨越时空的“重逢”。这一创新举措,为捐献者家属打造了一个既能寄托哀思,又能抚慰心灵的温馨平台。
奉献铸就伟大,大爱延续生命。近年来,我们目睹了无数捐献者及其家属背后那些感人至深的无私奉献故事。这些捐献者以生命为礼赞,诠释了人性中最纯粹、最耀眼的光辉。他们的伟大善举,激励着越来越多的群众认可并积极支持人体器官捐献事业。
如今,纪念园内的纪念碑上,已镌刻着8000余名捐献者的名字。他们或许默默无闻,不被大众熟知,但他们的善举将永远被铭记与传颂。截至目前,我市登记遗体(角膜)器官捐献志愿者已近30万人,实施器官捐献1300余例,完成遗体捐献6000余例,捐献角膜7000余片。捐献者的年龄跨度极大,既有101岁高龄的老者,也有仅有8个月大的孩子。他们用生命传递着爱与希望,成为了生命接力中最伟大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