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明珠 诗意临池
作者/李咸化(山东济南)
在鲁中广袤大地,长白山脉的余韵悠悠洒落,白云山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老者,静静庇佑着山脚下的大临池镇。这里,是我魂牵梦萦的家乡,一方将自然生态与人文底蕴完美交融的灵秀之地,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每一处风景都饱含着时光的脉脉深情。
临池之美,首推那星罗棋布的水库。在全市十多座水库中,临池独占三分之二,七八处水库如散落的明珠,镶嵌于这片丰饶的土地。往昔,部分水库因年久失修,功能渐退,周边环境亦不尽如人意。然而,家乡人深知水利乃农业之命脉,对水库展开全面整修。如今,堤坝坚固如初,水波潋滟生光,澄澈的库水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岸边的绿树青山。水库不仅为千亩良田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让农作物岁岁丰收,还成为水鸟的栖息乐园。闲暇之际,常见白鹭、野鸭等水鸟于水面嬉戏觅食,为宁静的水库增添灵动之姿。
为守护这片绿水青山,家乡人在植树种花种草上不遗余力。山间、路旁、村落边,处处绿意葱茏、繁花似锦。新开通的隧道,不仅让家乡与外界紧密相连,更似一条纽带,串起沿途如画美景。
春日,是家乡最为烂漫的时节。杏花率先绽放,粉白花瓣在微风中轻舞,宛如诉说春之消息;继而,桃花如娇羞少女,红着脸点缀枝头;梨花似雪,洁白无瑕,大片盛开如春日雪景;樱花如云似霞,海棠花娇艳欲滴,梅花暗香浮动,牡丹花国色天香……各种花卉相继争艳,将家乡装点得五彩斑斓,仿若一幅天然水彩画卷。
素有“泰山副岳”之称的白云山,无疑是家乡的一张亮丽名片。山脚下,县府农业水利部门投资兴建的花圃,在春天伊始便化作花的海洋。赤橙黄绿青蓝紫,诸般色彩交织,漫布半山,层林尽染。沿着蜿蜒山路攀登,一路花香馥郁,鸟鸣婉转相伴。站于山顶俯瞰,整个临池镇尽收眼底,山水相依,村落错落有致,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临池之美,不止于自然风光,更在于深厚的人文底蕴。山下不远处的於陵古城,曾是春秋名人陈仲子耕织农事、修身养性、洁身自好之所。岁月悠悠,古城遗迹虽已斑驳,那段历史却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熠熠生辉。陈仲子的高洁品质,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家乡人崇德向善之路。
而山脚下东兑村的烈士陵园,承载着家乡的红色记忆。这里安息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捐躯的烈士们,他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每年清明,家乡人怀着崇敬之情至此,献上鲜花,缅怀先烈。陵园里的一草一木,皆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承着红色文化,激励一代又一代临池人奋发图强、报效祖国。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白云山下、淦源河畔的南北寺学校陡然崛起,创造了省市县教育史上的传奇。1978 年,该校被列为山东省属重点学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山东教育》《中国青年报》等诸多媒体,都曾报道刊载学校的相关事迹。学校还受到教育部、劳动部、财政部、人事部、共青团中央及地方党委、政府等各部门的表彰,并荣获诸多荣誉称号。
学校的大寨楼建筑,被市里列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上世纪七十年代,教育事业迅猛发展,而国家经济难以满足办学需求。南北寺学校师生同心同德,开山劈岭、搬土填沟建设校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贯制学校,此创举在全国尚无先例。
办学初期,学校坚持勤工俭学,未向国家索要一分钱,不仅学费全免,还不定期为学生购置发放服装,其统一服装比现今流行的校服早了几十年,堪称当时首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校的办学宗旨。
恢复高考制度后,学校与时俱进,狠抓高考升学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大量德才兼备的人才,连年荣获“高考红旗单位”。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创艺体特长班,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特长,这一举措被广泛推广,各类学校纷纷效仿。南北寺学校也因此被省教育厅命名为体育文艺传统项目学校,在音体美等方面培养出大批人才。七十年代,前来南北寺参观学习的人遍及全国各省市,甚至还有国外友人。
在勤工俭学方面,学校有农场,饲养场,农机班木工班缝纫组等,校办工厂有橡胶、塑料、压铸、电子仪器等项目。协作单位分布全国多个省市。一九八九年学校电子仪器厂生产的"程控广播机"曾获地区"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自激式汽车电子调节器″获北京电子产品国际发明会的银奖。
一所山村小学获此殊荣,原因诸多。但依个人拙见,根源在于其开拓者——老校长杨秉海先生“办抗大式学校,育革命化新人”的核心理念。
因时代变迁与教育结构调整所需,南北寺学校现已撤销,这无疑是广大师生与家乡人民的一大憾事,一颗教育史上的明星就此陨落。然而,走抗大之路、办抗大式学校、育革命化新人的理念仍需坚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永不过时,勤工俭学的道路仍要继续前行,“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永远正确,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不能改变,这一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南北寺学校的经验理念及其所体现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永远熠熠生辉,这是办学的灵魂所在。
南北寺学校,声名远扬,永远是临池的一张耀眼名片。
山水临池,大美家乡。这里的每一处山水、每一寸土地,都凝聚着家乡人的心血与汗水,承载着家乡人的梦想与希望。在乡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道路上,家乡人以实际行动诠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在人文传承的征程中,家乡人让历史光辉照亮未来方向。我爱我的家乡,这片充满魅力与希望的土地,愿它在岁月长河中永远闪耀,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二 0 二五年清明节草拟于临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