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千佛寺
文/董莲芬
年前老伴儿拿回来一本书《赛诸葛张宾》,这是我县知名学者张增岐老先生新出的传记小说。翻阅此书得知金店镇中张村有一座千年古寺——千佛寺。这座寺庙位于县城东北方向20里,坐落于泜河南岸、中张村北侧,它不仅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备受瞩目。
据记载,千佛寺自汉明帝永平年间由皇帝刘庄亲自下诏兴建以来,历经沧桑,并在唐天宝年间得到过一次大修。这样的历史背景,使得千佛寺在中国众多寺院中独树一帜,它不仅以其悠久的历史著称,更被誉为“皇家寺院”,堪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宝刹之一,因此就有“南有白马寺,北有千佛寺”之说。而现在的千佛寺是2005年由内丘县人民政府斥巨资在原址上重建起来的,它正以崭新的姿容迎接来自各地慕名而来的善男信女、八方香客。
这么近,那么美,孤陋寡闻的我却浑然不知,惭愧!惭愧!
一天下午我踏上了寻访内丘中张村千佛寺的征程,朔风凛冽却吹不散心中那份对千年古刹的向往。
从县城出发沿107国道北行一直到宁发驾校前那条大路往东,从高铁桥下穿过去,走不多远左转往北有一条笔直的马路,远远看到有一大理石牌坊,上面 “中张村”三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
“四柱三间”的牌坊结构简洁大方,给人一种宁静古朴的感觉。
四柱上分别书写着两幅对联:
主联“洪荒砥柱泜流入漳联一脉,大陆张村驿路通衢衔九街。”
这幅对联说明张村的地理位置:北有泜水河,南有马峰岗。张村,原名古田村,因村中有御道——大官道,所以又名大路张村。
副联“坊间纳福河岗皆入画,牌门集瑞桃李亦成诗。”
穿过牌坊只见路边整齐排列着多盏太阳能照明灯,仿佛一个个卫士守护着这一古朴而厚重的村庄。进村后左拐右拐来到了主街。坐北朝南的山门殿赫然呈现在眼前,门楣上“千佛寺”三个鎏金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红色山门紧闭,我们从西边侧门进去,千佛殿出现在眼前。整个寺院庄严肃穆、异常安静。
千佛殿正门挂一厚厚的棉布帘,我以为没开门,细听里边有人说话。老伴儿试着掀开帘子,门开着呢!原来里边有几位香客刚刚参拜完毕正要告辞。
踏入寺内,一种静谧的氛围扑面而来,让我浮躁的心瞬间平静了下来。两根滚龙石柱耸立大殿两侧,引人注目。虽说龙鳞斑驳,却依然气势磅礴。听寺中僧人讲述,这两根石柱是当年村民为躲避战乱,冒险埋入地下才得以保全的。我抚摸着石柱上深浅起伏的纹路,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感受到了先民们对信仰的坚守。
殿中间一个四面佛像高高站在石基上。我好奇的问僧人:“千佛像在哪里?”僧人引我们走到大佛像下面石基的西边。原来千佛像就雕刻在石基的四周和内外石壁上。
石基四周的塑像和我们前几天去临城参拜普利寺塔基座四周的砖雕十分相似。只是千佛寺的佛皋是用石头雕刻而成,小巧精致,细腻光滑。大多数佛头在“破四旧”和“文革”期间遭到破坏,佛身上也是坑坑洼洼、伤痕斑斑。
僧人介绍说:千佛寺的镇寺之宝就是这座“千佛皋”,又称“千佛阁”。现存为明代重建之物,高八尺,四面宽各九尺,里里外外雕刻着大大小小千尊佛像,故称“千佛皋”。中央为整块巨石四面雕刻而成的佛座,四面佛像形象逼真、神态各异。四周由四块巨石组成石室四壁,东西南北各凿四个皋门,以瞻中间佛座。各皋门上雕刻双龙戏珠,两旁分立叱咤金刚。上用两块巨石封顶,组成完整石室。里外所有空白处均有次序地雕刻有无数的小佛龛,显得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千佛皋静静地放置在这里,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仿佛承载着千年的佛韵。
这时候,我的同事中张村的董玉田老师也过来了。董老师给我们介绍,自2015年法智师父主持千佛寺以来,一直秉持着“慈悲为怀、行善积德”的理念,积极为村民们谋福祉。
村南的那座牌坊和路灯就是千佛寺捐建的,那座牌坊如今已经成为中张村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在修建牌坊的过程中,法智法师亲自参与规划和监督,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出千佛寺对村民的关爱。这一善举,不仅改善了村庄的整体风貌,也为村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蕴,更是千佛寺与村民和睦相处的佐证。
在村民遇到困难时,法智法师也会慷慨解囊,给予物质上的援助和精神上的慰藉。每年“腊八节”千佛寺都会舍粥于村民,并且还会给那些年过八旬的老人送去过年的慰问品米、面、油和慰问金。 当我从大殿走出来时,看到一农妇正在殿西侧整理大白菜。我好奇的问:“刚买的白菜吗?多少钱一斤?”农妇说:“哪里是买的,都是村里人送来的。我怕冻坏了,过来帮忙剥干净放到屋里保存起来。”我顺便往屋里看了一眼,里边冬瓜、南瓜、北瓜、土豆什么都有。“这些都是村民送的吗?”妇人回答说:“是,寺里僧人吃的东西都不用他们买的,都是村民自愿相送的。”
这时候董老师也从殿里走出来,指着一排新建的西屋说:“这排西厢房和前面的山门殿都是法智师父主持寺庙以后新建的。”
一个来自黑龙江哈尔滨当时还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内,为千佛寺的兴建和村民做了诸多善事,真的令人肃然起敬!我不由地为法智师父竖起了大拇指。
法智师父诚恳地说:“千佛寺的发展离不开村民施主的支持,而村民们的幸福生活也是千佛寺的发愿所在。”
夕阳西下,我们走出了千佛寺,回望暮色中的千佛寺,笼罩在一层淡淡的金光里……
当我们和董老师握手告别的时候,董老师诚邀我们:“阴历三月十二是千佛寺开光纪念日,届时除了有庙会之外,还有连唱多日的大戏。明年三月十二适逢千佛寺开光十周年,一定会更热闹,到时你们一定要过来赶会、看戏哦!”我爽快地就答应了。
这次千佛寺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古寺佛教文化的传承,更让我感受到了法智师父和千佛寺为村民们带来的温暖与希望。我相信,在法智师父的主持下,千佛寺将会继续传承千年的佛教信仰,不断为中张村村民们带来更多的福祉,而这座千年古寺也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它独特的光芒。作者简介:董莲芬,笔名卷帘人,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已退休。平生喜欢文学,擅长散文创作,近几年时有作品见诸《邢台日报》、《牛城晚报》、《快乐老人报》和知名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