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金霍洛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走进伊金霍洛镇
葛连光
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互嵌式发展,在5A级景区高标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览馆,打造北疆地区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2025年3月28日,伊金霍洛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全体会员和旗委党校部分老师、七个镇的统战组织工作人员等共50多人,在会长赵云同志的带领下,参观了龙虎渠村史馆、成吉思汗陵、鄂尔多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鄂尔多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布拉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伊金霍洛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室等。
龙活音扎巴村,又名龙虎渠村,全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辖8个社,总人口1318人。建有标准化卫生室和各民族群众远程教育活动中心,建有藏书1000余册的草原书屋,并配置了电视、电脑、音响、各类乐器、棋牌等娱乐工具。房屋建筑风格为王府式官式住房风格,多民族聚居区,非常贴近自然,融于自然,独具民俗文化特色的美丽村庄,2016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成吉思汗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吉思汗祭典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始终坚持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广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了文旅融合发展、文化遗产有效保护、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多重共赢。成吉思汗陵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多元文化融合、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大花园,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团结,石榴花开,婉如草原上涓涓溪流情洒旅游景区,映照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同筑中国梦的时代强音。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始终是成吉思汗陵的鲜明特征,从成吉思汗陵西迁的伟大壮举,到成吉思汗陵的建设与发展,从成吉思汗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到成吉思汗陵旅游开放和蓬勃发展,从独具特色的达尔扈特非遗小镇,到全域旅游奔小康的布拉格草原,成吉思汗陵满园盛开民族团结之花。新时代成吉思汗陵正以和谐文明的环境,快乐幸福的生活,各族儿女共同展示着民族团结,石榴花开的繁荣景象。

鄂尔多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建设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体系和研究体系,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引导营商环境和人才科创工作领域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树立“四个与共”理念、增强“五个认同”意识,凝心聚力打造引领全市、辐射周边的人才科创服务平台、综合孵化平台、产生科技创新中心、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添助力。争做民族团结“石榴籽”,共绘美好生活“同心圆”。建设经济更强的实力鄂尔多斯。坚持把产业转型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探索形成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经济总量力争突破5000亿元,挺进全国地级市前50强。建设动能更足的活力鄂尔多斯。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首要战略,以各领域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理念、科技、产业、制度、模式创新全面加强,政务活力、改革活力、开放活力、人才活力、市场活力充分激发,建设全国营商环境优秀城市,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西部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生态更优的绿色鄂尔多斯。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最大价值,推动全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样板,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让鄂尔多斯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建设城乡更美的宜居鄂尔多斯。坚持把城乡融合作为关键抓手,推进城乡共进、服务共享、环境共美,建设高品质公园城市,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新形态,打造自治区城乡融合发展范例,持续扩大现代名城影响力。建设福祉更高的幸福鄂尔多斯。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居民富裕度、生活便利度、社会文明度、法治保障度、民族团结度、公共安全度持续提升,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建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就是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努力奋斗。

走进伊金霍洛镇布拉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伊金霍洛镇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引领,着力共同建设“六个家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法治基础,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守望相助的红色家园。赓续红色血脉,深入传承伊金霍洛镇红色基因,依托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伊金霍洛镇指导工作的宝贵政治关怀和殷殷嘱托,结合伊金霍洛镇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历史文化,以及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延伸红色产业链条,探索“红色+”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的生态家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擦亮“自治区首批森林乡镇”金字招牌,加快打造北疆国家级旅游名镇建设。纵深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和修复,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优良天数占比达到90%以上,全镇13条河流、3个湖泊长治久清,植被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60%和90%以上,守住了绿色青山和家园底色。民富镇强的共富家园。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农牧民收入五年倍增行动,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倍增行动,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加快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乡村振兴协调并举,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坚持“共”的导向,强化“嵌”的格局,突出“融”的理念,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在空间共聚、文化共享、经济共融、社会共治、心里共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互融共进的精神家园。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任务,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使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让民族团结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深融入全镇各族人民的血脉之中。安全稳定的和谐家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进“十无乡镇”建设,把嘎查村和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创新十户联防、四级联动、三村联控的“1043”工作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打通服务各族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伊金霍洛镇交通便利、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先后被评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环境优美小城镇、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卫生小镇,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首批十大魅力名镇、首批森林乡镇。

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笔者是伊金霍洛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的副秘书长,此次参观调研学习,深受教育,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