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江夏区文化路中学
支持单位:江夏区妇联
省朗协语言研究与实践基地
作者:化雪老詩 诵读:沈乐 周媛 韩卓琪
音乐合成:江丽芳 编辑:杨建松
1931年9月的一个清晨,在彭杨军政学校的操场上,一位漂亮的女士,身着灰军装,扎着绑腿,英姿飒爽地出现在赤卫队的集训干部面前,并以非常标准的军人姿态和响亮的口令,震慑了大家,随即进行的政治动员,更是让所有的学员为她丰富的政治理论和雄辩的口才所折服。
这位英姿飒爽的女红军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女将军张琴秋。

张琴秋(1904—1968年),浙江崇德人。父亲张殿卿曾在嘉兴的《三江日报》做过编辑,因此家庭条件不错。她9岁入私塾启蒙,17岁时转入石门振华女校与茅盾的夫人孔德沚成了同窗。毕业后又到过杭州女子师范学校以及上海爱国女校求过学。由于那段时间常要去看望孔德沚,所以很愉快地认识了沈雁冰(茅盾)和他弟沈泽民。

1923年,张琴秋还在沈雁冰的支持下考取了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去南京报到时,恰遇沈泽民要去那里建立党组织,于是两人结伴而行。就此开始的交往中,张琴秋接受了沈泽民给予的革命思想普及,直到多年后她都还说:“泽民同志是我一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他我找到了党,从此把我引上了革命的道路,救了我这条温柔的、似迷途的羔羊。否则,像我这样的人,至多不过当一名贤妻良母罢了。”
1924年初,张琴秋来到上海。沈泽民建议她报考上海大学,被录取后认识了地下党员杨之华。1924年4月,经杨之华和中共上海地委负责人徐梅坤的介绍,张琴秋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也转入了中国共产党。那年冬天她与沈泽民结为夫妇。

1925年10月她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又进入武昌黄埔军校女生队受训。那时正是国共合作的蜜月期,但仅三个月,驻守在宜昌的14独立师师长夏斗寅就在蒋介石的唆使下叛变且回攻江城。武汉政府急令叶挺组织力量平叛,就这样张琴秋所在的军校女生队全部编入中央师第一团,在师长侯连瀛的带领下南出武昌。
走出校门的第一团,受到武昌长街几千工人、学生、妇女的热烈欢送。几个小时后,他们到达纸坊车站与先期来此的叶挺二十五师七十五团会合,并向刘绳武团之敌发起猛攻。虽然有两位学生兵中弹牺牲,但在激越的冲锋号里一连还是奋勇地抢占了香炉山和求雨顶(八分山主峰),兵锋直指个字山。打到下午,关山、黄河(鹤)大山、东岳山、个子山、将军山都被叶挺部队一一踩在脚下,敌旅长万耀煌肝胆俱裂,扭头就逃。孽首一跑,叛军全线动摇,随即就如决堤江洪一溃几十里。军校生在七十五团团长许继慎的率领下一路猛追,乌龙泉、土地堂很快就回到了革命军的手中,这时张琴秋、赵一曼、游曦、陈德云等女战士急忙带领自己的宣传队、看护队,抓紧时间救护伤员、宣传群众、掩埋牺牲的战友……表现出了她们超凡的积极性和综合能力。
1931年,张琴秋奉党之命跟随丈夫一起到鄂豫皖苏区工作。她亲自教姑娘们唱《国际歌》,跳苏联的海军舞、乌克兰舞;学员们一个个都竖起拇指,称赞她“真有两手”;到了川陕后,她又组建了四方面军的剧团,给童养媳出身的演员们上文化课、编写剧本、做导演,在慰问部队和伤病员时,张琴秋还亲自登台演出,战士们为她的身先士卒深深折服。
1932年在小河口会议上她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她也因此成为红军长征时期级别最高的女将领。

这位女将军可不是绣花枕头,她也很会打仗。记得那还是1933年川陕苏区正在反“围攻”,川军一个团一千多人从小路包抄到四方面军总医院附近。当时,张琴秋正在这里工作,可身边只有地方武装的一个妇女赤卫营(营长陶万荣),全部兵力也就500妇女和几十个医院保卫科的战士。张琴秋没有慌张,而是沉着冷静地根据高山狭谷的地形设置了一个包围阵,待敌军进入山谷中,她突然卡住两头,然后文武并用,她亲自带领身边的人喊话,告诉敌军,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你们也是家穷不得已才当兵,天下穷人是一家。进退不得的敌军平时总受军阀的欺压,第一次听到这些前所未闻的宣传都不开枪了,恼怒的敌团长开枪督战,结果反而激起了兵变。张琴秋抓紧时机率领妇女赤卫营冲了下去,击毙了敌团长,缴了全团敌人的械。此事很快传遍全川,《蜀笑通讯》和《中国论坛》甚至登载了“五百农妇缴一团”的奇闻。国民党的一些报纸,还把张琴秋说成是“精通五国文字”“能文能武,不下马可以写文章”的能人。
遗憾的是就在这前不久他的丈夫沈泽民却因病与她长辞了。1936年3月,红四方面军攻占炉霍后,她与红军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重组了家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琴秋曾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是第一代女部级干部中的佼佼者,但她从不以领导自居。1953年,她率领纺织工业代表团去苏联访问,由于翻译人员不够,会说俄语的她就主动给随她出访的工程技术人员当翻译,回国后,“部长当翻译”之事一时传为美谈。

张琴秋的一生是传奇的,她的事迹不仅是红军历史的一部分,更是中国女性解放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者:化雪老诗,中学教师,江夏文化学人。

诵读:张孝,女,区妇联执委,现任江夏区法泗街道办事处纪工委副书记、监察室副主任。

诵读:黄韵,江夏区文化路中学七年级(1)(2)班英语教师。她认为,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诵读:李文萱,江夏区文化路中学七年级(2)班学习班长,曾获得“三好学生”,“文明学生”等多项荣誉。

音频合成:江丽芳,江夏区文化路中学七年级年级主任,优秀教师,江夏区百优班主任,区“新长征突击手”,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劳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2024年荣获“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荣誉称号。《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铁马豪歌平台三年阅读录逾一亿九千多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