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充原,本名刘宋民,湖南祁东风石堰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诗歌学会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祁东县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散见《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爱你·教师文学》《江河文学》等专业刊物,已出版诗集《在风与风的缝隙》、万行长诗《白日梦》等多部。
认识郁金,当追溯到2000年8月。那年夏天,小城的阳光因为祁东县作家协会诞生而格外明媚。祁东县作家协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祁东文学报》,为本土作家提供一个作品交流平台。当时,《祁东文学报》安排了两个责任编辑,一个是我,一个便是郁金。之前,我并不认识郁金,只听县作协主席、著名诗人聂沛偶尔谈到过他,说他是祁东有名的诗人,不少作品发表在《诗刊》等国内名刊。对这位仁兄,我未见其人,先闻其名,有种神交已久的好感。与郁金第一次见面,是在小城一隅的某胶版印刷厂。那天上午,我在印刷厂校稿室核对《祁东文学报》创刊号清样。临近中午,沛哥(聂沛)来了,说中午编辑部吃工作餐,并掏出手机拨通郁金的电话。大约10分钟后,郁金进入校稿室,他个头不高,穿着朴素,嘴里叼着三分之一根香烟,开口向我打招呼,嘴巴一张一合,烟头不用手指夹着,而是紧紧地粘在唇上,却一直没有掉下来,神态与我想象中的大师级诗人有点相像,于是戏称他为“郁大师”。中午,我们在小城的一个小排档用餐,朋友初次相遇,双方都很高兴,对饮了N瓶啤酒,从中午一直喝到傍晚,把阳光喝成了月光。
2000年下半年,我的工作任务不是很重,经常抽空去郁金开在小城西郊的“四通”汽修店做客,说是做客,其实就是从店内随便找条板凳坐坐。郁金习惯性坐在汽配柜台前,我则坐在柜台旁边1米左右的墙根处。他一边同我交谈,一边时不时斜眼瞄一瞄店门外国道上路过的车辆。我担心自己的造访影响他做生意,每次总想三言两语便尽快离开,但每次我们都有聊不完的话题,除了聊诗、聊文学,还聊工作、聊人生,聊着聊着就忘记了时间。记得有一次,郁金拿出半截铅笔帮我修改诗稿,为一行诗句陷入沉思,半响都没有回过神来,以至于一单过路司机在路边高喊修车的生意被斜对面的一家汽修店抢了去,损失至少在百元以上。事后,我很过意不去,他却反过来宽慰我:“写诗的灵感和突如其来的生意一样,稍纵即逝。凡事有得必有失,诗人为了写诗,失去一些东西很正常”。我听后,深为他对诗歌艺术的虔诚追求和对朋友的无私付出所感动。
眺望着小城郊外火葬场的烟囱,我们谈到了人生观,也谈到了诗观。郁金说:“一个诗人,活在他所需的物质里,但更多的是活在他的诗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一个用灵魂写诗的人即使穷得只剩下诗歌,他喝西北风的嘴里,依然还能蹦出一两句让这个世界一愣的话来”。我当时还在学校教书,每个月的工资不到600元,与那些大学毕业后下海开公司的同学比,或与那些业余时间办美术特长班的同事比,完全算是穷光蛋。我曾经迷惘过,觉得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利用美术专长捞点外款。听了郁金关于诗和诗人的高论后,我不再迷惘,坚信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写诗是值得的。
郁金还谈到了当今诗坛,谈到参加诗刊社刊授班的一些事,说自己当年凭短诗《秋天的门外》《与风相遇》在全国诗会上得到诗刊社老师好评,尤其是林莽老师的赏识。2001年12月上旬,我参加诗刊社在东莞厚街举办的“南粤全国诗会”,自我介绍说是郁金的朋友。或许是爱屋及乌,赏识郁金的林莽老师在那次诗会上对我特别留意。2001年,郁金诗作《与风相遇》入编《2000中国年度最佳诗歌》,《时光来信(外一首)》在《诗刊·下半月刊》试刊号“新诗人聚焦”栏重磅推出,让我狠狠地羡慕了一把,同时暗下决心争取也在《诗刊》露一下“脸”。2002年8月,我写的短诗《骑自行车上班》、《冬天的阳光》发表在《诗刊》下半月刊,这是我第一次在诗歌专业名刊发表作品,内心倍受鼓舞,也特别高兴。收到样刊后,我第一个电话是打给沛哥,第二个电话便是打给郁金。郁金在表示祝贺的同时,指出了那两首诗中的某些不足,直泼“冷水”,丝毫没有顾及我的感受。后来才知道,郁金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对诗的评价非常苛刻,从不给诗的作者留任何情面。郁金每年都订了许多诗歌专业刊物,也借了不少刊物给我阅读,我发现每一本刊物的封面上都有他亲笔题写的读后感言,或“有几首好诗”,或“好诗不多”,或“此期无好诗”。由此可见,郁金对诗作质量的要求之高超出了专业诗歌编辑。
2002年,郁金的“四通”汽修店从城西租用的门面搬到了城东自家的楼房,更名为“八达”。诗人也是人,汽修店的成功搬迁应该标志着郁金人生全盛时期的到来。郁金的汽修店“鸟枪”换“炮”后,我和沛哥等一些祁东本土诗人经常去那里小聚,大家边喝啤酒便聊诗歌,觉得那时候的云要有多白就有多白,天要有多蓝就有多蓝。2002年8月,郁金踌躇满志,与刘大程等一些诗友一道,创办了民间诗刊《行吟诗人》。2003年,郁金同那个年代的不少诗人一样,为了自己的诗歌理想,开始“北漂”,成为名符其实的打工诗人。在北京,他写下了《漂在北京(祖诗)》《北京,一月的雪》《命运的天空》《我们在一首诗里握手》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2003年12月,《诗刊》下半月刊“诗九家”栏目推出了郁金的《蚊子,请别叮我的脸》等四首诗,我们这帮兄弟都向他表示祝贺,他也很高兴。高兴之余,他认为自己仍需不断努力,诗歌之路还很漫长。
事实上,郁金诗作的质量一直在不停地上升,每年都有不少优秀作品面世,《修剪冬青树的人》入选《2003中国年度最佳诗歌》,2003-2006年连续四届提名全国华文青年诗人奖。郁金的诗关注民生,关注时代,关注底层人们的悲欢,代表作《为一块煤哭泣》入选《中国优秀诗歌(1978-2008)》。写于2005年5月下旬的短诗《为一块煤哭泣》,是为河北省承德暖水河煤矿矿难而作的,“让我们祈祷,祈祷这51块煤/不要这么快就燃完自己/祈祷这51盏矿灯,像天上的星星/没有风能将他们吹熄”。这样的诗句感动了我,我相信也会感动更多的人。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优秀诗歌(1978-2008)》主编张华清先生所评述的,《为一块煤哭泣》“对劳动者的真切情感,不是意识形态趣味和中产阶级趣味的写作所能够包裹的,当然,那些自诩‘民间’的,以亵渎、破坏和颠覆为目的的其他趣味的写作也不能包裹它们。因为它显示了一种真正久违了的写作伦理的必然浮出和凸现”。
2005年,郁金的鼻咽部位突发疾病,疑似鼻咽癌,从北京回到祁东。我们去看望他,心里非常难过,他却显出一副乐观的样子,好像不是我们在安慰他,而是他在安慰我们。2006年4月25日,郁金被长沙湘雅医院确诊为鼻咽癌。治疗鼻咽癌,前后花掉了郁金数十万元积蓄,汽修店卖了,新建而尚未装修的楼房也卖了,只好住进一个老式家属宿舍小套房内。这个小套房成为郁金一家四口最后的立锥之地,再也不能卖,也不敢卖了。随后几年,为了挣钱治病,郁金被迫转写经管类畅销书,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企业员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爱岗敬业:优秀员工第一守则》《你能为公司的发展做些什么》《赢在节俭:微利时代的胜利策略》《你的工资从哪里来(升级版)》、《责任面前,没有任何借口》《人品比能力更重要》等数十部。每当我们去看望他,他都要乐呵呵地捧出自己写的新书介绍一番。目睹郁金拖着病体伏案写作的样子,我们眼里盈满泪花,劝他坚持继续写诗的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大家都知道写诗的稿费非常有限,难以帮他缓解高额医疗费的压力。
2011年,衡阳市作家协会举办新世纪文学成果展,要求各县市区上报著作和省级以上发表作品的复印件,沛哥安排我做联络工作。我抽空去郁金家索要相关作品,装了三大袋,徒手提不动,只好用电动车载运。晚上回到家里,我一页一页兴奋地清点着郁金的作品,好像自己以前并不认识郁金,此刻才真正认识他,深为一个诗人的才华和成果所震撼。午夜时分,我打电话给郁金,建议他出一本诗集,他回答说:“我的作品质量还有提升空间,出诗集的事不急,再等等吧。”然而,直到去世为止,郁金都没有等到自己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郁金生前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用一生来写好一首诗”。由此可见,他更看重一个诗人持续不停地向诗的高峰攀登,而不是依赖出版诗集宣传自己。他认为,一个诗人一生能留下哪怕一首好诗就足够了。郁金的这种修养和境界,足以让时下那些粗制滥造的高产诗人汗颜。
作为郁金的生前好友,我限于篇幅的片言只语,诉不完十余年的真挚友情,更道不尽诗人平凡而又辉煌的一生。是的,诗人郁金的一生,既是平凡的又是辉煌的。说郁金平凡,是因为他年仅51岁的生命中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光芒四射的冠冕,其貌不扬的诗人和普通人一样,活在平凡的世上,有着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与生老病死。说郁金辉煌,是因为他选择写诗并坚持写好诗,其诗作所产生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一个普通人生命价值的边界,诗人辉煌的才华将伴随他的作品,永远活在人们的仰望里……
充原:本名刘宋民,湖南祁东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诗歌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分会常务理事,祁东县作家协会现任主席,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爱你·教师文学》《江河文学》等专业刊物,曾获首届教师文学奖诗歌提名奖、第二届湖湘教师文学征文诗歌组一等奖,已出版诗集《在风与风的缝隙》、万行长诗《白日梦》等多部。
附:郁金遗作3首
风吹动
风吹动秋天
吹动秋天的片断
秋天与果实一起晃动
风吹得仰望
低下头来
风吹动时间
吹动时间的钟摆
永恒与遥远一起上路
风吹得落叶
发出嫩芽来
钟停了
而时间还在走
风正悄悄地离开
带走了一些缅怀
黄昏
我看见神的手,将天地
合拢,将夜昼分开
我坐在黄昏的横断面上
将这段时光挥霍完
哦,落日落了!时间落了
我静默三分钟,短短三分钟
我抓住了两个世界
一个是我的
一个是我父亲的
这平凡的一天,寂静砸痛我三次
一次是因为日出
一次是因为日落
最后一次,是寂静
砸痛了我的呼吸
我还看到渐渐暗淡下去的光
看见了黑夜中的父亲
他从天堂那边回来
他将告诉我
黄昏,是一个人的脸
从这张脸上,摸得热
一个人的明天
日子的鸟
日子的鸟,衔着落日
飞下山去。黑夜在走动
黎明将天空慢慢抬高
我们捧着日子卵出的鸟蛋
生怕孵出来的,不是鸟鸣
而是一声声感叹
我们一直在一条路上走
一路上要搬开多少石头
路上坑坑洼洼
我们要用多少时光
才能填平这条道路
郁金:本名吕国荣,1963年11月生于湖南祁东,2014年2月病逝。生前为自由撰稿人,《行吟诗人》编委,中间代代表性打工诗人,诗歌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等专业刊物。2003年,为自己的诗歌理想开始“北漂”。在北京,写下了《漂在北京(组诗)》《北京,一月的雪》《命运的天空》《我们在一首诗里握手》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2003-2006年连续四年提名全国华文青年诗人奖,代表作《为一块煤哭泣》入选《中国优秀诗歌(1978~2008)》。2005年患鼻咽癌,为了挣钱治病,被迫转写经管类畅销书,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你能为公司的发展做些什么》《企业员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人品比能力更重要》等数十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