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飞宇
在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仁化县丹霞街道新东村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采风活动。应新东村委会的热情邀请,仁化县音乐协会、诗词协会的众多文艺创作者们齐聚这片充满历史底蕴与发展活力的土地,以唱响古色、红色、绿色“三色”为主题,展开了一次意义非凡的音乐、诗词创作之旅。
2025 年 4 月 1 日,阳光洒落在新东村委会的会客大厅,仁化县音乐协会主席卢家赋率先发声,为此次采风活动定下了基调。他明确指出,此次采风旨在深入挖掘新东村的丰富历史文化、激昂红色文化以及生机勃勃的绿色文化,要求参加采风的词曲作家们用心捕捉村中的每一个新亮点,将其融入作品之中,结合当前“绿美广东”的热潮,创作出一批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文学与音乐佳作。
紧接着,新东村村委会书记叶松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起了村中现有的古井、古桥、古祠堂的历史背景文化。他的声音中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自豪:“这些现有古迹既是古色文化又是红色文化,更是绿色文化。”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新东村悠久而独特的历史传承。
仁化县史志办驻该村干部刘小东则以生动的讲述,将新东村的红色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从 1926 年的“农运革命”到“仁化暴动”,从“攻打仁化城”到 1931 年邓小平、李明瑞率领的红七军绕过董塘经四十八旗、赤石径新东地界,再到彭德怀由城口到新东的革命轨迹,那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仿佛让人们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当年的烽火硝烟与革命豪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叶屋宗祠”在“仁化暴动”、“攻打仁化城”和抗战时期救治了大量伤员,成为了那段血与火岁月中的温暖港湾。而抗日名将黄涛率国民革命军第62军与日寇在仁化县展开的血战,其师指挥部就设在新东,更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厚重的历史荣光。
随后,在叶松书记的带领下,采风的诗曲作家们踏上了实地参观的征程。他们首先来到了“四方古井”,这口古井历经岁月沧桑,井水依然清澈甘甜。井边的石板上,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去村民们在此取水、交流的温馨场景。接着,他们走进了“叶屋宗祠”,这座古老的建筑庄严肃穆,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荣耀,也见证了新东村的发展变迁。古桥横跨在潺潺流淌的溪流之上,桥身的每一块石头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勤劳。而正在修建的环城公路,则展现了新东村迈向现代化的坚定步伐,它不仅将为村民的出行带来便利,更为新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加本次采风活动的词曲作家可谓人才济济,卢家赋、温飞宇、吴耀祥、谭作才、刘艳兰、白燕红等一众文艺精英纷纷投身其中。此外,仁化县宣传部原副部长、文联主席朱保森,仁化县史志办退休干部陈桂汉、韶关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钢琴专家刘光也应邀参加了此次采风活动,为活动增添了更多的专业指导与支持。
新东村位于仁化县丹霞街道办西北面,距离县城约 1 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全村共辖 6 个自然村,分别是叶屋、张屋、三板桥、东湖、角石、西冲。
2021 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3900 元。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虽然目前该村尚未形成规模性主导产业,但新东村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在这片土地上,勤劳的村民们辛勤耕耘,努力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采风活动中,每一位创作者都被新东村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新貌深深触动。他们用心倾听着每一个故事,用眼睛捕捉着每一处风景,用心灵感受着每一份情感。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用艺术形式展现新东魅力、传承新东精神的重任。
卢家赋主席在采风过程中不时驻足沉思,他被新东村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震撼,心中已经开始构思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到音乐创作中,用激昂的旋律展现新东的历史与未来。温飞宇则被“叶屋宗祠”的故事所感动,他决定以诗词的形式,将这份红色记忆永远铭记。吴耀祥、谭作才等词曲作家也纷纷表示,将用自己的作品,为新东村的发展摇旗呐喊。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仁化县音乐协会、诗词协会的创作者们将用他们的才华和热情,为新东村谱写一曲曲动人的乐章,书写一篇篇优美的诗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东村的“三色”文化将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激发更多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关注。
新东村,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而这次采风活动,也将成为新东村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推动新东村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