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缅怀
刘志民
清明节寄哀思 ,清明节生与死的纪念。念父母恩情于天地,寄父母相思于永远。
清明雨丝织起思念的网,
天地间氤氲着哀愁的光。
我伫立向天边遥望,
父母的模样在心头回荡。
往昔的温暖润湿眼眶,
岁月光芒悄然深藏。
父母恩情比天地宽广,
无尽思念融入时光的流淌。
春风轻触墓碑细语,
一世情缘的浩荡。
穿越漫漫岁月,
心中充满思念的诗行。
父亲我心中山的高昂,
给我生命的起航。
我的世界铺展在他的手掌,
清明雨丝串起对父亲敬仰。
母亲我心中的太阳,
用温暖把我人生航程照亮。
我的岁月摇篮在母亲心中摇荡,
清明晚风诉说对母亲思念难忘。
我伫立向天堂敬仰,
父母的教诲在耳畔回响。
我以感恩作香遥祝爹娘,
我以追忆为烛恩情永记心上。
2025年4月3日
这首清明悼亲诗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跨越生死的追思空间。诗人将雨丝、春风、墓碑等清明意象编织成网,在天地氤氲中完成对父母的精神祭奠。
意象运用颇具匠心:"雨丝织起思念的网"既点明清明时令,又暗合"剪不断"的愁绪;"春风轻触墓碑细语"赋予自然以生命,使哀思具象可感。"山的高昂"与"太阳的温暖"两组喻体突破传统悼亡诗的程式化表达,父爱的厚重与母爱的炽热呼之欲出。
结构设计呈现双重时空:现实中的"伫立遥望"与记忆里的"温暖润湿眼眶"形成蒙太奇式闪回,末段"感恩作香/追忆为烛"将个体哀思升华为永恒追念。重复出现的"清明节"形成情感复沓,如泣如诉的节奏强化了悼亡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