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文/王慧颖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宋元时,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明清时期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然盛行。
又逢清明,墓冢碑前,香烟袅袅,纸灰纷飞。那些曾为我们遮风挡雨的身影,如今安睡在这片宁静的土地。我们献上祭品,寄托着无尽的思念,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 。清明祭英烈,浩气永长存。在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上,先烈们的故事如史诗般传颂。今日的繁华盛世,是他们用生命铸就的丰碑,我们将永远铭记,接续前行。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我们怀着崇敬之心,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 。
作者
指导老师
房永敏笔名金水木,山东滨州沾化一中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滨州市诗词学会理事,滨州市作协书协会员,沾化作协书协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