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帖》
天还没亮透,檐角便滴起雨来。先是零星的试探,很快连成细密的银线,把青瓦洗得发亮。这样的天气总让我想起祖母的蓝布头巾,她总在清明前夜就翻出那方褪色的布,仔细叠成三角系在发髻上,说这样扫墓时就不会被雨水迷了眼。
厨房里飘出艾草的清苦。母亲将新采的嫩艾焯水,碧绿的汁液在粗陶碗里漾出涟漪。我学着她的样子揉糯米团,掌心沾满青翠,像握住整个春天。案板上的青团渐渐堆成小山,每个都掐着月牙边,是祖母生前最爱的手势。二十年前她教我时,总说"要像给娃娃包襁褓",而今我的女儿已能踮着脚给青团点红印了。
雨丝斜斜掠过竹林时,我们踏上后山小径。父亲的背篓里装着锡酒壶、黄表纸,还有去年霜降时腌的梅子——祖父生前嗜酸。石阶缝里钻出紫云英,细茎顶着水珠,在脚步带起的风里轻轻摇晃。忽然想起《岁时百问》里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原来清明二字早把天地间的秘密说尽了。
墓前的柏树又高了些,枝桠间挂着去年的红绸带,褪成浅粉色在风里飘摇。父亲用竹枝扫去碑上落叶,露出"显考陈公"几个描金大字。母亲摆开青团和梅子,我点燃线香,看青烟贴着碑面游走,仿佛那些被岁月磨淡的眉眼又渐渐浮现。女儿指着坟茔问:"太爷爷能尝到青团的甜吗?"山风忽然转了方向,将烟痕送到她发梢。
下山的路上遇见卖柳枝的老翁。记得旧时清明要插柳驱邪,如今城里人更爱买白菊。我挑了两枝青柳,断茬处渗出汁水,沾在指尖凉津津的。女儿举着柳条追蝴蝶,嫩芽扫过潮湿的墓碑群,惊起几只灰雀。忽然看见某座新坟前摆着游戏机模型,鲜红的塑料在雨里格外刺目。原来生死更替从未停歇,只是告别的信物换了模样。
归家时雨已歇了。窗台积水映着天光,竟浮着几瓣早樱。厨房里蒸汽氤氲,母亲正在蒸第二笼青团。艾草香混着水汽漫过来,恍惚看见祖母系着蓝头巾站在灶前,转身却是母亲鬓角的白发。原来清明是道透明的门,我们站在光阴的这边摆放供品,而往昔在门那边收下所有未寄出的思念。
暮色初临时分,远处传来零星的爆竹声。女儿把柳枝插在门楣,嫩绿的新叶垂下来,在晚风里写着无人能解的秘语。供桌上的青团渐渐凉了,烛火一跳一跳,将我们的影子投在墙上,叠成绵延的山峦。
编辑简介
张社强(罡强)笔名:了凡。河南省虞城县信用社职工,文学爱好者。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新时代认证诗人,高级文创师。商丘市作协会员。虞闻天下编辑部编缉。中华诗学会会员。第九届半朵中文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