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金德
校正:周均华
发布:《时代中国》杂志

在南国大地罗定,龙湾镇的青山绿水间,世代传承着黄氏家族“崇文重教、乐善好施”的家风。黄卓芳先生与家父同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罗定走出的读书人,以才学报国、以德行立身,用一生诠释了何为“苍生为念,家国为怀”。其家族数代秉持“与人为善”的祖训,以朴实热忱赢得乡邻敬重,而黄卓芳先生更以毕生践行,将这份精神升华为时代丰碑。
寒门砺志,星火燃自微芒
黄卓芳生于龙湾镇南充村一户贫农之家。幼时家徒四壁,求学路上常以竹筒装粗粮充饥,徒步数十里山路往返学堂。然困厄未能折其志,油灯下苦读的身影,终以优异成绩叩开知识之门。及至青年,他怀揣“书生亦当守山河”的信念投笔从戎,在南海波涛中淬炼成钢。从普通水兵到海军团长,二十数载军旅生涯,他带出的连队创下全军比武佳绩。甲胄在身时,他以热血筑海上长城;褪去戎装后,他扎根广州东山区街道,将军事作风化为基层治理的明灯——整顿市容首创“网格化巡查”,调解纠纷独创“情理法三阶工作法”,把社区打造成全国模范。
苍松立雪,德泽润物无声
黄卓芳一生心系桑梓,虽居城市,却始终自称“龙湾的儿子”。他深知教育为立身之本,多年捐资助学,助寒门子弟圆读书梦;见家乡道路崎岖,他多方奔走筹资硬化村道;为响应国家农村医保号召,积极为家乡贫困户捐了一笔款项;为守护乡土文脉,他牵头修缮古庙祖祠。妻子回忆,他平日生活极其俭朴,一件军装穿了二十年,却将积蓄源源不断寄回家乡公益事业。乡邻提及他,总感慨:“黄团长做实事从不声张,就像春雨润土,无声却滋养万物。”
云杉长青,丰碑永立心间
2015年清明,黄先生猝然长逝的消息传来,龙湾镇民无不痛惜。十年过去,他捐建的校园里书声琅琅,硬化的村道车流不息,古庙祖祠的香火中乡情绵延。那些他帮扶过的学子已成栋梁,他参与规划的新村蓝图渐成现实。这位“乡镇之星”虽已远去,但其精神如深扎大地的根系,默默托举起故土的未来。
今仰望故土苍穹,黄卓芳先生正如一株扎根大地的云杉。无需璀璨夺目,却以坚韧枝干荫蔽四方;不慕浮华虚名,唯以年轮镌刻奉献的轨迹。他的品格凝成家族的精神图腾,他的功业铸就时代的不朽丰碑。这,便是父辈留给我们的至高荣耀:以平凡身躯书写非凡人生,用生命之光点亮乡土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