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聂佩斗,字文光,男,现年84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其技艺在高密市委编著的《聂家庄泥塑》中作过较长篇幅的专题介绍。2025年4月3日,在高密市姜庄镇聂东村,我慕名专访了聂佩斗。】

聂佩斗在工作室
我(采访人,下同):聂老,您好!请您做个自我介绍好吗?
聂(聂佩斗,下同):好的。我叫聂佩斗,字文光,1941年农历的七月初一出生在聂东村。我只读到高小,就是高小文化程度吧。
我:您是聂家庄泥塑的老前辈,您能讲讲您是如何与聂家庄泥塑结缘,开启从艺之路的吗?
聂佩斗:我自幼便被身边浓郁的泥塑氛围环绕。我祖父叫聂可珍,父亲叫聂学之,他们都是技艺超群的泥塑传承人。祖上的泥塑堂号叫“新记”。我从6岁起就跟家中的长辈学泥塑。祖父从事泥塑制作,我常常在一旁看他摆弄泥巴,一点点塑造出各种生动的形象,慢慢地,我就对这门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祖父看我喜欢,便开始手把手教我,从最基础的和泥、塑形开始学起,就这样,我踏上了聂家庄泥塑的从艺之路,算起来,我是聂家庄泥塑第二十二世传承人呢。
我:在您看来,您的泥塑最大的技艺特色是什么?
聂:最大的特色,我觉得可以用四个字概括 ——“型、色、声、动” 。从造型上看,我的泥塑大胆夸张,不追求完全写实,而是注重表神写意,像常见的泥老虎、摇猴等,形态都被巧妙地夸张处理,有一种独特的憨朴之美。色彩运用上,讲究鲜艳醒目又不失柔和,常用大红、桃红、绿、黄、紫等色彩点染,再用墨、金勾点,整体色调艳而不俗,寥寥几种颜色,就能把动物和人物的神情衬托得恰到好处。而且,很多作品能动会叫,比如泥老虎,手一拉送首尾,就有啸声发出,增添了不少趣味。有些作品采用了独特的结构设计,使得它们能够产生动态效果,比如“摇猴”。

叫虎
我:您创作过无数的泥塑作品,您的代表作是什么呢。
聂:我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叫虎、麒麟、对狮、观音、猪八戒念经等。
我:在您的创作生涯中,有没有哪件作品让您印象最为深刻?
聂佩斗:那不得不提我创作的 “吉祥三宝” 系列作品了。这个系列是我经过长时间构思创作出来的,融合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我选取了传统题材里寓意吉祥的元素,通过重新设计造型、色彩搭配,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创作过程并不轻松,从泥巴的挑选、塑形时的反复调整,到上色时对每一种色彩比例的斟酌,每一步都倾注了大量心血。这一系列作品推出后,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还走出国门,让更多人领略到聂家庄泥塑的魅力,所以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还有 “特大五福叫虎”,它体型比普通泥老虎大很多,在保留传统叫虎造型和发声特点的基础上,我在细节装饰、色彩丰富度上进行了创新,为了完成它,我花费了数周时间,最终呈现出一个威风凛凛又不失可爱的大型泥塑,也成了我的代表作之一。
我:您认为创作泥塑最难的是什么?
聂:技术上没有什么最难的。这种技艺,整个流程学下来,一看就会,但许多人做起来,还是有困难。比如说哨子,我们称“zao”,一些人做出来的或者不响,或者声音欠佳。这是在“舌头”处理上功夫不到。再就是,糊制环节的细节上还不到位。
我:您刚才说,技术上没什么最难的。还有什么是最难的呢?
聂:做泥塑,要把文化、把自己的理念体现到创作中去。我常说“三五”,道教中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的说法,这里的 “三” 被视为万物生成的关键节点,代表着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形到有形的转化,蕴含着起始和繁衍的意味。“五”指五行,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我的作品中,经常用到“福䘵寿喜财”,这也是“五”的内涵。“三五”的理念要体现到泥塑中去。这比技艺要难掌握,它需要经验的积累,人生的历练。老一辈人常跟我说,学手艺,要先学做人,学“忠、孝、节、义”,其中的“节”,我的理解是名节,在社会上不能损人利己。学会了这些,创作就突破了技术的限制,进入了一种至高的境界。

麒麟
我:在聂家庄泥塑技艺的传承过程中,您认为有什么因难?
聂: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各种现代化玩具层出不穷,对传统泥塑冲击很大,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愿意静下心来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
我:聂家庄泥塑最红火的年代是什么时候?
聂: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搞泥塑被说成是搞资本主义,是不允许的。最红火的时期,应该是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家家户户制作泥塑,保守地说,至少有五分之四的户吧。现在聂东、聂西大约有1000多户人家,创作泥塑的,估计只有100户。
我:您家庭传承是什么情况?
聂:我三男一女,有两个儿子在创作泥塑,并且都成为有关部门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儿子聂来忱,创办了高密市华伟泥塑中心,在高密的著名景区都设立了展示点,与全国的不少景区建立了长期的供货关系。儿子聂来星,2024年创办了高密市日月星泥塑中心,创作正在兴旺时期。2023年的时候,我还在示范创作泥塑,现在年纪大了,就主要是指导他们创作,自己不再动手制作了。
我:对于聂家庄泥塑未来的发展,您有怎样的展望?
聂:我希望聂家庄泥塑能继续传承下去,而且要传得更广、更远。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为这门古老技艺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创意和活力。我期待能进一步拓展市场,不仅在国内,更要在国际市场上打响聂家庄泥塑的名号。现在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展出获奖。未来,我想通过和更多不同领域合作,比如和文创产品结合、和旅游产业结合等,开发出更多新颖的产品形式,让聂家庄泥塑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成为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
我:谢谢您!

聂佩斗(左)与本栏编者(2025年4月3日摄于聂家庄)

【征稿:“乡村记忆馆”的专栏,其内容主要有两个版块,即“六汪时光”和“探秘非遗”。“六汪时光”专题记录与六汪镇相关的资料,如历史、文化、故事等,文体不限;“探秘非遗”聚焦各地的非遗人物及其作品,并不限于六汪镇。期待您的来稿!或提供线索,本栏编者择机采写。微信联系号xcjyg666,其中的几个字母,是“乡村记忆馆”每个字的首字母。】

(本栏目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任诸城市枳沟镇党委副书记,诸城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等职。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