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石佛寺镇王胜祖村:两棵苦楝树的五百年生死轮回与文明密码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诵/云中鹤
乙巳年清明,我在湖北省武穴市石佛寺镇王胜祖村祖坟山祭扫外公外婆时,与两棵编号为42118201358和42118201359的苦楝树再次相遇。它们相距五米,树干倾斜相向生长,树冠在春风中轻轻摩挲,仿佛跨越半世纪的生死对话。树下散落着几枚金黄的苦楝果,踩上去发出轻微的碎裂声,像是时光在脚下低语。远处山雾缭绕,苦楝花的淡香与纸钱的烟霭交织,恍惚间仿佛听见古树与先人的低喃。
三、双树奇缘:超越时空的生命对话
两棵苦楝树形成奇妙的“连理现象”,被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列为“特殊植物共生案例”:
根系交融:地质雷达扫描显示,地下根须在2.3米深处缠绕成网状结构,共享水分与矿物质,形成“同生共死”的生命网络;
树冠呼应:东侧树干以17°角倾斜向西,西侧树冠则向东伸展4.2米,形成6平方米的“空中连廊”,宛如一对执手穿越时空的恋人;
光影传奇:2023年秋分日,武大天文系团队观测到双树投影重合形成直径9米的“阴阳太极”图案,持续14分32秒,村民视此为天地交感的神迹。
金会元父母的生死绝恋
当地流传的爱情史诗,恰与双树的“连理现象”互为印证。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龙坪秀才金承恩为避张献忠兵乱,携邻村药女陈月娥藏身树洞七日七夜。洞中无食,二人以苦楝果充饥,月娥嚼碎果皮为承恩敷治刀伤。“这果子虽苦,却能救命。”月娥将承恩的血衣撕成布条,与苦楝树皮纤维编织成同心结,藏入树洞深处。
战乱中,金承恩随父南迁,月娥被掳至清军船队。顺治三年(1646年),已任南明水师参将的金承恩截击敌船,在底舱发现形容枯槁的月娥正用指甲在舱壁刻“恩”字。两人相拥时,月娥从颈间取出半枚鎏金铜盆,与承恩贴身携带的另半片严丝合缝——盆中盛着他们当年埋在树洞的发丝与苦楝果。
连理枝下的家国
顺治七年,金氏夫妇在龙坪老宅栽植苦楝,与祖坟山双树形成“一里双楝”。月娥以铜盆为药臼,将苦楝果制成驱虫丸施舍百姓。某夜,盆中突然浮现双树倒影,树根处隐约有光。他们掘开泥土,发现半枚刻着“生死契阔”的铜符——正是当年金承恩埋下的婚书。
康熙二十年,金会元高中会元。殿试时,康熙帝问及治国方略,他以苦楝作喻:“楝树不择地而生,其味苦能去疾,其性韧可抗弯。治国之道,亦需苦中求甘,刚柔并济。”皇帝大悦,赐“苦楝遗风”金匾悬于龙坪老宅。
血脉密码
2025年,文物修复师在铜盆内壁发现显微刻痕,经激光扫描显现为《苦楝情诗》:“五百年前一粒籽,风雨中生根;三千里外双树影,月光下重逢。”这恰与双树年轮中1646年的碳同位素异常峰值吻合。如今,龙坪镇文旅局推出“铜盆映月”夜游项目,游客将手机闪光灯对准铜盆,盆底会投射出全息影像:金承恩与月娥在战火中拥抱,双树的年轮化作时光隧道,载着观众穿越明清至当代的武穴。
尾声:年轮里的文明史诗
站在祖坟山上,夕阳为古树镀上金边,枝干虬结如甲骨文镌刻沧桑,树冠层叠似青史书卷舒展云端。无人机掠过树梢,传回的红外影像中,两树地下的根系网络竟与村落的阡陌走向惊人相似——这或许正是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终极隐喻。
抚摸着树洞中新嵌入的环氧树脂保护层,往事如潮。四十年前,我常在此避雨,听着雷声在空洞中回响。如今,文物部门用纳米材料加固树洞,地面铺设避雷网,树周拉起警戒线。但每年清明,仍有情侣在此系上红绸带,效仿金承恩与月娥的誓言。
当暮色浸染双树,它们的影子在碑前交织成太极,我的影子恰好位于阴阳鱼的眼位。手机震动,古树认养APP弹出消息:两棵苦楝的年轮在1646年同步出现增生——正是金氏夫妇重逢的年份。恍惚间,我仿佛看见四百一十四年的月光,正沿着刻痕缓缓流淌。
离开时,我将爷爷留下的铜顶针系在枝桠上。它将成为新的信物,等待某个雨夜,与另一个寻找“恩”与“娥”的人相遇。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