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县尧良区”尘封岁月
作者/周文化
泌阳县曾隶属南阳地区,尧良区曾隶属泌阳县,这是一个史实。但是,随着寒暑更替,斗转星移,这一段历史逐渐被人淡忘,被社会淡化。为此,笔者查阅了建国初至1965年尧良划归新设的社旗县的相关档案、史料,再现了这一历史阶段的云卷云舒;也为此,这个材料取了这个名字。
1965年7月1日,根据国务院决定,泌阳县由南阳地区划归新设的驻马店地区;原属泌阳县的尧良区,划归新设的南阳地区社旗县。
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赓、谢富治部队,1947年11月解放泌阳县,同月23日,建立中共泌北县党、政、军机构,下辖3个区,属豫陕鄂七地委、七行署、七分区。
泌北县辖象河关、羊册、夏洼3个区。县党、政、军机关驻方城县酒店。其中夏洼区,包括郭集乡、夏洼乡(原属方城县)和陌陂乡局部。
时,中共夏洼区委员会书记刘汉瑜。区长刘汉瑜;副区长王力耕。
1947年12月,随中共桐柏军区二分区部队的干部队,经毛集过竹沟,翻越白云山,奔袭泌阳城。同月19日,途经王店时宣布,成立中共泌阳县党、政、军机构,属桐柏区二地委、二行署、二分区。
1948年1月,中共桐柏区委将泌阳划为泌东、泌西两县。泌西县党、政、军机关驻古城寨、贾楼。尧良区被划为泌西县三区,辖尧良、朱集、田庄、丁庄和苗店部分区域。区委机关住尧良魏楼。
中共尧良区委书记依次是:王杞桓(48.1--48.3 注 此为上世纪该同志任职起止年月。下同)、孙克华(48.3--48.6)、吴可见(48.6--49.1)。
区长依次是:赵祥庆(48.1--48.1)、关庆本(48.3--49.1);副区长梁梦林(48.1--49.1)。
1948年6月,泌北县撤销。
1949年1月,泌东、泌西二县合并建立泌阳县,县党、政、军机关驻官庄街。1949年3月,桐柏区撤销,泌阳县改属南阳专区。县党、政、军机关,由官庄迁入中山镇(县城)。辖大磨、马谷田、王店、牛蹄、春水、羊册、尧良、官庄、双庙、城关、沙河店11个区、镇。
尧良区委书记:吴可见(49.1--49.9)。
区长:关庆本(49.1--49.9);副区长刘俊德。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泌阳县人民政府。
区委书记依次是:吴可见(49.10--52.4)、杨西普(52.4--52.6)、崔玉泉(53.11--54.5)、师金旺(54.5--55.6)、焦占国(55.6--56.2);副书记依次是:杨西普(50.7--52.4)、郑金义(52.10--53.3)、贾明朝(53.3--54.11)、孟献文(54.11--56.2)。
区长依次是:李振德(49.10--50.3)、杨西普(50.3--52.6)、张万德(52.10--55.4)、李庆祯(54.4--55.10);副区长依次是:李俊德(49.10--50.4)、杨西普(49.10--50.3)、焦成敬(50.12--53.6)、丁运章(50.12--51.12)、侯定宇(52.1--53春)、陈玉荣(53.5--54.6)、于效家(54.6--56.2)、谷献甫(54.6--56.2)。
1953年5月,泌阳县以序数命名所辖区,尧良区为泌阳县第十区。
1956年2月20日,泌阳县为了适应互助合作化运动的迅速发展和便利以后各项工作,撤销区建制,改设中心乡,实行“中心乡带一般乡”的行政管理体制。全县设25个中心乡,各中心乡建立中国共产党总支部委员会。保留城关镇。
尧良区撤销,设立尧良、朱集、窦观3个中心乡。
尧良中心乡:书记 张永昌;乡长谷献甫未到任;陈文坡。
朱集中心乡:书记 袁子明;乡长 牛兰藻。
窦观中心乡:书记 张万德;乡长 任绍亭。
1956年12月18日,中共泌阳县委决定,撤销中心乡建制,全县划为8区1镇,建立党委;设立区、镇(公所)政府。撤销3个中心乡,设尧良区。
区委书记依次是:第一书记 杨子清(57.2--58.8);书记 段太民(56.12--58.8);副书记依次是:张万德(56.12--58.8)、贾乃江(56.12--58.8)、谭安家(56.12--57春)。
区长:张万德; 副区长:牛兰藻。
1958年8月,泌阳县委根据南阳地委指示,组织农业生产“大跃进”,即“撤区并乡合大社”,成立10乡1镇人民委员会。同时,将原来279个高级农业社,以乡、镇为单位,合并成立为11个人民公社。这就是当时的“乡社并存”。公社设立了“管理委员会”,配正、副管委主任。每个乡的正、副乡长,大多兼任公社管委会正、副主任。
尧良区改乡,同时,称为“东风人民公社”。
第一书记 段太民;第二书记 赵清河;书记 张万德;
副书记 贾乃江、黄庭洲。
乡长 张万德(兼公社管委主任);第二乡长 杨广钦(兼公社管委第二主任);副乡长 牛兰藻、王炳均、程玉瑞。
